 无障碍    长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广州市白云区人民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1440111007502337T/2020-00212 分类:
发布机构: 广州市白云区人民政府 成文日期: 2020-03-17
名称: 广州市白云区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广州市白云区第一批传统风貌建筑的通知
文号: 云府〔2020〕5号 发布日期: 2020-03-17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广州市白云区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广州市白云区第一批传统风貌建筑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0-03-17  浏览次数:-

  云府〔2020〕5号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各有关单位:

  根据《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办公室关于印发传统风貌建筑保护利用管理指导意见的通知》等有关规定,现公布云溪书舍等共13处建(构)筑物为广州市白云区第一批传统风貌建筑。请各单位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依法做好传统风貌建筑日常巡查、监督管理、宣传推广等保护利用工作。

  特此通知。

  附件:广州市白云区第一批传统风貌建筑名单

  广州市白云区人民政府

  2020年3月10日

  广州市白云区第一批传统风貌建筑名单

编号

所属镇街

建筑名称

地址

历史文化价值

BY_01_0001

江高镇

云溪书舍

白云区江高镇江村

建于清代,砖木结构,硬山顶,人字封火山墙,碌灰筒瓦,主体建筑麻石墙基,原有青砖外墙,后勾白色砖缝。边路青砖墙,两侧次间墙壁檐下有灰塑纹饰。头门和后堂以天井相连,天井花岗岩条石地面,两侧带廊,四架,卷棚顶。后堂面阔三间,前后墙承重,立有四根金柱。曾作为村内学堂书院使用,体现了村内宗祠文化的凝聚力。

BY_01_0002

江高镇

茅山村黄氏宗祠

白云区江高镇茅山上元街6号

建于清代,道光乙未年(1825年)重修,砖木结构,三进三开间。门额上方饰壁画,大门石门框,门枕石,雕花封檐板。头门和中堂以天井相连,两侧带廊,卷棚顶,阶砖地面。中厅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后金柱间设屏风,屏风上挂“诒毂堂”木匾,建筑整体布局及形制基本保存,作为村内的坛庙祠堂,见证村落发展,体现了地方特有的宗族文化印记。

BY_01_0003

江高镇

孟辉胡公祠

白云区江高镇罗溪东街7号

建于民国二十六年,砖木结构,两进三开间。硬山顶,人字封火山墙。碌灰筒瓦,素瓦当。青砖墙红砂岩墙基。头门为凹肚,面阔三间,进深两间。石门额刻“孟辉胡公祠”,上款“民国廿六年季夏吉旦”,下款“伍观淇敬书”。门额上方饰壁画,现壁画已损坏。大门石门框,檐下有雀替形装饰构件。两侧次间墙壁檐下有灰塑纹饰,灰塑下各开设一窗。建筑整体布局及形制基本保存,内部间隔基本保留,整体保存状况较好。

BY_01_0004

江高镇

珠江村洪圣古庙

白云区江高镇珠江村岗边街

建于清乾隆年间,近年有修缮,砖木结构,硬山顶,头门内设屏风门,上挂“洪福齐天”木匾。头门和后堂以天井相连,两侧带廊,卷棚顶,新红阶砖地面。后堂面阔三间,进深三间。三柱加后墙承重,前檐柱为石方柱,金柱为圆木桩。稍间挂“观音堂”木匾。建筑整体布局及形制基本保存,作为村内的坛庙祠堂,见证村落发展,体现了地方特有的宗族文化印记。

BY_01_0005

江高镇

志忠王公书舍

白云区江高镇杨山北街85号旁

建于清代,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重建,砖木结构,头门内设屏风门。头门和后堂以天井相连,两侧带廊。后堂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前后墙承重,立有四根金柱,曾作为村内学堂书院使用,反映广州历史文化和民俗传统,具有特定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体现了广府文化的凝聚力。

BY_01_0006

人和镇

新联村杨氏大宗祠

白云区人和镇新联村杨家里街1号

建于清代,重修于2011年。建筑三路三间三进两天井,为砖木结构,屋顶为硬山顶,上设有博古脊,碌灰瓦筒,黄色琉璃瓦当滴水,雕花封檐板,左右两侧为人字形风封火山墙,搏风有卷草纹装饰,两侧有灰塑墀头。建筑墙体为青砖砌筑,墙体下部有麻石墙基。宗祠正面为敞楹式头门,面阔三间,进深两间。两侧次间各有花岗岩塾台,上各有两根花岗岩方石檐柱。

BY_01_0007

钟落潭镇

傅善堂

白云区钟落潭镇湴湖村新湴路

建于民国时期,2004年重修,为广府传统祠堂。建筑为砖木结构,硬山顶,人字封火山墙,碌灰筒瓦,青砖墙。头门为凹肚式,进深两间,保留刻字石门额、彩画、雕花封檐板等特色部位。头门和后堂以天井相连,两侧带廊。山墙侧带门,门上出挑檐。山墙两侧搏风有精美卷草装饰纹样,反映了岭南广府传统村落的宗族文化。

BY_01_0008

钟落潭镇

长处里门楼

白云区钟落潭镇湴湖村

建于清代,1873年重修,坐西北朝东南,面阔4.08米,进深7.15米。硬山顶,青砖墙,麻石墙基,石门框,门楼匾额花岗岩石刻“长处里”,上款“同治岁次葵酉”,下款“仲秋吉旦重修”。麻石铺地,设有门官,门官砖雕精美。门额上方有彩画装饰。作为村落防御外敌的一种设置,与村落布局、交通及文化习俗有密切联系,反映了广州村落历史文化传统及地域特征。

BY_01_0009

钟落潭镇

廷瓒龚公祠

白云区钟落潭镇马洞村龚氏宗祠旁

建于清代,为典型的广府宗祠建筑,砖木结构,硬山顶,人字封火山墙,博古脊,两侧垂脊有博古纹饰装饰,碌灰筒瓦,青砖墙,花岗岩墙基。头门为凹肚式,头门和后堂以天井相连,天井花岗条石地面,两侧带廊,主体建筑原貌保存较好,反映了岭南传统村落中广府文化的宗族印记。

BY_01_0010

钟落潭镇

白土村李氏祠堂

白云区钟落潭镇白土村

建于清代,由两座横屋组合而成,山墙间设门厅,悬山顶,干叠阴阳瓦,土坯砖墙体,夯土砌筑墙脚。头门为凹斗式,青砖门框,方形门枕石,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后堂心间为明间,与次间砌砖墙相隔。反映了广州北部地区的客家祠堂的典型特点,是研究清代广州地区客家祠堂建筑和风俗文化的实物资料。

BY_01_0011

均禾街

积富陈公祠

白云区均禾街石马村尚义六巷

建于民国时期,近年有修缮,为砖木结构,悬山顶,屋顶为碌灰瓦筒。公祠墙体为青砖墙体。 公祠头门为敞楹式,前廊有两根花岗岩方石檐柱,左右次间各有木梁。公祠头门前、后跨均为瓜柱梁架。公祠大门设有板门,上方有额刻着“积富陈公祠”,额左侧有小字“昆孙泰初敬书”。

BY_01_0012

嘉禾街

鼎兴黎公祠

白云区嘉禾街望岗东胜街19号

建于清代,为较典型的广府宗祠,三间两进,砖木结构,硬山顶,人字封火山墙,灰塑博古正脊,碌灰筒瓦,文字瓦当。青砖墙麻石墙基,头门为敞楹式,保留花岗岩塾台、方石檐柱、石虾公梁、雀替、金花狮子、驼墩斗拱、雕花封檐板、砖雕墀头等特色构件。头门和后堂以天井相连,两侧带廊,卷棚顶。后堂立有四根金柱。后金柱间挂后“世德堂”木匾。新红阶砖地面。建筑虽经翻新,但整体布局及形制基本保存,内部间隔基本保留,反映了岭南传统村落宗族文化印记。

BY_01_0013

鹤龙街

彭西村彭氏大宗祠

白云区鹤龙街彭西村彭西大街

建于清代,为典型的广府宗祠,三路三进,砖木结构,硬山顶,人字封火山墙,灰塑博古正脊。头门为敞楹式,保留塾台、方石檐柱、石虾公梁、雀替、金花狮子、雕花封檐板、砖雕墀头等特色构件。头门、中堂、后堂均以天井相连,天井花岗岩条石地面;两侧带廊,卷棚顶,阶砖地面。中堂立四根金柱,挂“仁义堂”木匾,下设屏风门。后堂立四根金柱,瓜柱梁架,神龛供奉祖先牌位。头门两侧设青云巷,左右边路各一衬祠。建筑整体布局及形制保存较好,反映岭南传统村落宗族文化印记。

  相关解读:

  【音频】《广州市白云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公布广州市白云区第一批传统风貌建筑的通知》政策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