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广州市白云区人民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1440111007502337T/2021-00578 分类:
发布机构: 广州市白云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 2021-12-20
名称: 广州市白云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
文号: 云府办〔2021〕252号 发布日期: 2021-12-22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广州市白云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1-12-22  浏览次数:-

  云府2021252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发展改革局、区教育局、区科工商信局、区司法局、区财政局、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分局、区生态环境分局、区住房建设交通局、区水务局、区农业农村局、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区卫生健康局、区应急管理局、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区供销联社、民科园管委会、区土地开发中心、区气象局、区科协:

  《广州市白云区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12025年)》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执行过程中遇到问题,请径向区气象局反映。


  广州市白云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1220


  广州市白云区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1—2025年)


  为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粤港澳大湾区气象发展规划(20202035年)》《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广东部分)气象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和《广州市落实〈粤港澳大湾区气象发展规划(20202035年)〉实施方案(20212025年)》部署,根据《广州市白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要求,围绕将白云建设成为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的高质量发展中心城区的总目标,对标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推动白云区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牢牢把握气象工作关系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战略定位,对标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围绕白云区一园一城一示范区等重大平台和6+6现代产业体系,着眼建设活力白云、美丽白云、平安白云、法治白云、幸福白云的气象保障需求,以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实施重大工程项目、重大政策为抓手,以打造广州市现代都市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区为重心,不断提升气象核心竞争力,为白云建设成为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的高质量发展中心城区提供高质量气象保障服务。

  二、工作目标

  到2025年,全面实现更高水平的气象现代化。气象监测预报覆盖到镇街,70%以上行政村有气象观测;气象灾害风险预警覆盖到重点单位,气象服务覆盖到基层村社和城区网格,气象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全覆盖;科技创新活跃度、贡献度不断增强,成为广州现代都市农业气象服务的范例;加快智慧气象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建设成为广州市现代都市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区;气象保护生命安全、赋能生产发展、促进生活富裕、守护生态良好的作用更加显著,基本实现气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好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

  三、工作任务与分工

  (一)推进气象治理体系现代化。

  1健全基层气象防灾减灾体系。

  完善气象防灾减灾责任体系和气象灾害应急预案体系,做好镇街气象灾害应急预案衔接。下沉气象灾害防御主体责任到镇街,完善部门、镇街应急联动机制,推动气象灾害防御向基层延伸。健全气象防灾减灾救灾基层网格化组织体系,融入现代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纳入基层网格化社会治理体系,加强面对网格化管理的实时性精细化气象服务。(牵头单位:区气象局、区应急管理局;配合单位:区生态环境分局、区农业农村局、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分局,各镇街)

  2推进公共气象服务有序开放。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完善政府购买公共气象服务机制。建立健全气象灾害风险保险体系,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开展区域雷击人员伤亡事故保险试点服务,探索开展区域气象灾害人员伤亡事故保险服务,鼓励单位和公民参加气象灾害风险保险。加强气象服务信用体系建设,落实《广州市雷电防护装置检测单位信用管理办法》,加快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防雷新型监管机制。鼓励发展气象社会组织,支持社会资源和力量参与公共气象服务,发挥气象信息员、志愿者、社会媒体的积极作用,支持社会组织参与气象防灾减灾活动。(牵头单位:区气象局;配合单位:区财政局、区发展改革局)

  3深化气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推进气象放管服改革,推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制度。履行防雷安全社会化管理职责,有效遏制雷电伤亡事故。落实数字政府建设工作,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以行政复议助推法治政府建设。(牵头单位:区气象局;配合单位: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区司法局)

  4强化气候可行性论证和雷电灾害风险区域评估。

  强化重大工程和城市规划的气候风险影响评估业务。按照《广州市白云区区域评估工作方案》要求,2021年完成包括民科园一核三园、白云湖数字科技城、白云新城、广龙智慧城市产业园、马沥信息产业园及纳入近期改造计划的旧村改造项目等片区内超过50%以上面积的区域评估工作,2022年完成白云区所有片区区域评估工作。(牵头单位: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分局;配合单位:区气象局、区住房建设交通局、民科园管委会、区土地开发中心,钟落潭镇、均禾街、黄石街、新市街)

  (二)提升气象监测预报预警能力。

  5完善城市多维度立体综合观测。

  借助智慧综合杆、通讯基站开展智慧城市微型自动气象站建设,推进行业共建共享和社会化观测。完善重点区域、重要场所、重大项目等地自动站网布局和天气实景监测系统。联合在公路坡道、桥梁、涵洞、临水、气象灾害易引发道路安全事故路段等重点路段增设气象监测设备。落实村村有气象观测项目建设。(牵头单位:区气象局;配合单位:区发展改革局、区财政局、区住房建设交通局、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各镇街)

  6加强气象数据融合安全共享服务建设。

  加强数据质量管理,实现数据全流程实时质量监控,确保观测数据的可靠性。强化网络安全能力,提升气象信息系统的网络安全风险防控能力。建立基于云平台的智能化数据双向交互引擎,强化对行业基础数据的标准化采集、提高数据服务安全性,融入全区多部门数据共建共享体系。(牵头单位:区气象局;配合单位: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

  7强化影响预报和风险预警服务。

  通过风险普查、大数据挖掘和分析等方式研发专业致灾模型,构建高影响气象灾害风险指标体系和致灾阈值建立影响数据库。深入开展台风、暴雨等气象灾害和城市内涝、山洪及中小河流洪水、地质灾害等次生灾害的影响预报和风险预警工作,建设高影响领域气象灾害风险实时监测预警平台。(牵头单位:区气象局;配合单位:区应急管理局、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区水务局、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分局,各镇街)

  8提升预警信息发布能力。

  完善白云区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立精准气象灾害预警信息靶向发布机制。利用甚高频、网络通讯等多种手段融合的标准化预警接收终端设备和渠道,对接多部门广播、显示屏等系统终端,以及依托智慧气象云平台构建含灾害智能分析、智能灾情反馈、媒体矩阵融合发布等功能的新型互联网预警信息发布和传播管理平台,实现多手段、融媒体的预警信息一键式快速发布。(牵头单位:区气象局;配合单位:区应急管理局、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

  (三)强化气象服务智能化水平。

  9提升城市运行和三防决策支撑水平。

  基于智慧气象云平台建设集灾害实况、定量评估、影响预报、风险预警为一体的智能化防灾减灾决策气象服务平台,融入令行禁止、有呼必应综合指挥调度平台,实现气象对城市运行和三防的监测预警、协调联动、决策支持、指挥调度精细到镇街。(牵头单位:区气象局、区应急管理局;配合单位: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区水务局、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分局,各镇街)

  10保障重点单位安全。

  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和防雷安全重点单位的认定、服务和管理,压实重点单位主体责任,推进以风险研判、监测预警、应急支撑、能力评价为一体的重点单位气象安全保障服务。(牵头单位:区气象局、区应急管理局;配合单位: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区卫生健康局、区教育局)

  11保障城市健康生活。

  针对影响居民健康的重大疾病,与卫生健康局、生态环境分局联合开展重点人群的健康气象风险服务和效果评估工作。聚焦大气污染防治科学施策、精准治理需求,提升环境气象预报服务业务能力,为大气环境治理规划提供更加全面科学的决策依据。依托数字政府云资源及智慧白云等应用平台,为公众健康生活提供个性化气象服务。(牵头单位:区气象局、区卫生健康局、区生态环境分局;配合单位: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

  12打造白云区综合防灾科普研学基地。

  打造具有白云特色的综合防灾科普研学基地,融合多种类型的突发事件,针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类灾害、公共卫生及社会安全事件等,面向公众开展防灾减灾救灾的知识、技术、技能的科学普及与传播活动,为白云辖区内所有中小学生提供科普研学实践活动场所,为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提供知识科普型研学旅行教育,提升公众应对灾害的处置能力、心理素质和应急素养,最大限度减少灾害对人民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以及经济、社会的冲击。(牵头单位:区气象局;配合单位:区发展改革局、区财政局、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分局、区应急管理局、区科协,均禾街

  (四)打造广州市现代都市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区。

  13建立现代气象为农服务体系。

  与区农业农村局、区供销联社合作建立健全有效的涉农专家联盟工作机制,根据农业生产服务需求,为广大农业从业人员提供农用天气预报、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服务产品和生产建议。围绕现代都市农业发展需求,依托乡村振兴文化服务产业园打造农业气象服务创新基地,开展农业气象服务技术、农业气象遥感技术研究。(牵头单位:区气象局、区农业农村局、区供销联社;配合单位:区科工商信局、区科协)

  14打造都市农业气象服务科普示范点。

  打造都市农业气象服务科普示范点,在示范点内增加桃花、红葱头等白云代表性农业经济作物种植田以及特色鱼类等水塘养殖场,对农业生产适时耕作、改良土壤环境、选择农作物种类、水产喂养进行总结和指导,开展农业气象保障技术示范推广应用,提升农业效益,展现乡村振兴成果。(牵头单位:区气象局;配合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区供销联社、区科协)

  15提升都市农业气象保障服务能力。

  建成覆盖以现代农业园区为主体的蔬菜、花卉、水果、水产的智能农业气象观测网,建设农业气象监测分析、评估应用、预报预测、预警一体化业务平台,助推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建设。开展特色农产品气候品质论证、气候适宜性区划和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加强气象灾害保险指数研究,推进农业气象指数保险服务。建立都市农业气象精准服务模式,促使都市农业气象服务更加标准化、技术化、规范化。(牵头单位:区气象局;配合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区发展改革局、区供销联社,各镇街)

  四、实施保障

  (一)组织保障。

  建立由区气象、应急管理、发展改革、财政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各镇街共同参加的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工作协调机制,统筹推进各项重点工程建设。各项任务牵头部门要充分发挥综合指导和监督管理职能,加强与参与部门的衔接沟通,明确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完成时间和保障措施,确保实施方案在本区域落地落实。各镇街要抓好组织实施和督促落实,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二)资金保障。

  区财政按照事权与支出相匹配的原则,做好气象重大项目建设、气象基础设施建设、城市运行管理气象保障等工作的资金保障,将重点工程的配套资金纳入财政预算。拓宽投资融资渠道,鼓励企业及社会力量参与,保障项目建设资金需要。

  (三)监督保障。

  建立行动方案工作目标落实责任制,制定行动方案主要指标和重点任务、重大工程督查方案。加强对行动方案实施情况的跟踪监测,确保行动方案落实落细。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广州市白云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1222日印发


政策解读:【音频】《广州市白云区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1-2025年)》政策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