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白云区分局(广州市白云区林业局)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1440111007502599J/2023-00052 分类:
发布机构: 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白云区分局 成文日期: 2023-09-07
名称: 蛇类的认识防范与蛇伤救治指引
文号: 发布日期: 2023-09-07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蛇类的认识防范与蛇伤救治指引

发布日期:2023-09-07  浏览次数:-

夏秋两季是我区“蛇出没”的高发季节,夏季天气潮湿闷热或雨后初晴时,蛇类会大量爬出巢穴,外出觅食和交配繁殖;秋季也是“蛇出没”的高峰期,临近冬季,蛇类会频繁出没捕食,以备越冬。针对“蛇出没”这一正常自然现象,为及时妥善处置蛇类扰民问题,消除安全隐患,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白云区分局收集蛇的有关资料,特制定《蛇类的认识防范与蛇伤救治指引》,供大家学习参考。

一、蛇的简介与分类

蛇类起源于蜥蜴,蛇的祖先准确说就是海生蜥蜴;分布于世界现已知的蛇类约2700种,共分12科400属,其中毒蛇600余种,对人有致命危险的毒蛇约300种,我国已发现的有209种及亚种,为9个科62属;蟒科(蟒蛇)是所有蛇类中最大的蛇种。蛇为雌雄异体动物,以产卵或产仔进行繁殖后代。

蛇的生活方式:穴居、陆地、树栖、淡水、海水。经常出没于灌丛、鼠洞、坟墓、石堆或山区耕作地附近等。

蛇的活动规律:蛇的活动与外界气温有密切联系,气温达到18摄氏度以上才出来活动。在我国南方通常5-10月份是蛇伤发病最高时期。特别是在闷热欲雨或雨后初晴时,蛇经常出洞活动。夏天雨前、雨后、洪水过后的时间,要特别注意防蛇。

蛇的昼夜活动分三类:喜欢在白天活动称昼行性,如眼睛和眼睛王蛇;怕光,喜欢白天隐伏而夜间活动称夜行性,如金环蛇、银环蛇与烙铁头蛇;喜欢在光线较弱的情况下活动(多在晚上及阴雨白天活动,耐寒性强)称晨昏性,如五步蛇和蝮蛇。蛇伤也主要集中在白天9-15时,晚上18-22时。

白云区常见无毒蛇:

 image.png

 

 image.png

二、毒蛇简介

毒蛇是指能分泌特殊的毒液的蛇类,毒蛇的唾液通常从尖牙射出,用来麻痹敌人或捕食与消化食物。人们一般认为毒蛇有毒,然而毒蛇的毒液只能在血液中才能起到相应作用。

中国的毒蛇有四十余种,多分布于长江以南的广大省份。蛇毒按其性质可分为:神经毒、血循毒、混合毒三大类。那么毒蛇就分为:神经性毒蛇、出血性毒蛇、混合性毒蛇。

白云区常见毒蛇:

image.png

(一)舟山眼镜蛇

舟山眼镜蛇为眼镜蛇科眼镜蛇属的中大型前沟牙类毒蛇,排毒量大,毒性强,致伤面广,危害严重,分泌的是神经性和血循性混合毒,被咬后如不及时治疗会有生命危险。舟山眼镜蛇的毒性主要表现在其毒液中,其毒液中的混合毒有“出血性蛇毒”和“神经性蛇毒”两种毒性。具体如下:

出血性蛇毒。伴有伤口灼痛、局部肿胀等症状,会造成皮肤或者、皮下组织坏死、发烧、恶心、呕吐、七窍出血,被咬后6至48小时内易导致伤者死亡。

神经性蛇毒。会导致嗜睡、吞咽麻痹、流口水、恶心呕吐、昏迷、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一般在被咬伤10至20分钟后出现症状,可能在8至72小时内死亡。被舟山眼镜蛇咬伤后不要剧烈的奔跑,立刻切开咬伤处进行拔罐,促进毒素排出,并包扎咬伤部位。

舟山眼镜蛇头椭圆形,与颈不易区分。受惊时常直立起前半身,颈部平扁扩大,做攻击姿态。颈后有一宽大的白色饰纹,形态较为多变。体背面黄褐色、深褐色或黑色,具若干条白色横纹,少数个体无横纹或不明显。多于白昼活动,常见于农田、灌丛、溪边等地。捕食蛙类、蜥蜴、蛇类、鸟类、鱼类等。被列入“三有”名录、IUCN名录易危(VU)、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易危(VU)与CITES附录Ⅱ。


image.png


(二)眼镜王蛇

眼镜王蛇,别名过山峰、过山风,为眼镜蛇科眼镜王蛇属的大型前沟牙类毒蛇,是我国最毒的毒蛇,虽然单位体积的毒液没有银环蛇厉害,但是,眼镜王蛇的毒液多,毒液扩散速度极快,会在半个小时之内甚至十几分钟会导致动物死亡,如果被眼镜王蛇咬伤一个小时死亡的那是幸运之神降临了。眼镜王蛇是世界上最长的毒蛇,中国的眼镜王蛇个体体型相对较小,全长一般3米左右,世界最长纪录为5.58米。头部椭圆形,与颈不易区分。顶鳞正后有1对较大的枕鳞,成体背面黑褐色,颈背有1个“^”形黄白色斑,自颈后到尾端有多道黄白色横纹。生活于沿海低地、丘陵至海拔1800米山区,水源丰富、林木茂盛的地方。白天活动。以捕食蛇类为主,也可捕食鸟类与鼠类、蜥蜴等。雌蛇在繁殖期会将落叶聚拢于卵上,并盘伏于此,直至幼蛇孵化。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易危(VU)。


image.png


(三)金环蛇

金环蛇,是眼镜蛇科环蛇属爬行动物,是前沟牙类剧毒蛇,与眼镜蛇、灰鼠蛇合称三蛇。金环蛇的毒性是神经毒,含有神经毒和心脏毒素,此种心脏毒素无溶血作用,咬伤后可能导致缺氧性脑病,窒息死亡。另外,处理不好伤口,也可能导致金环蛇咬伤部位感染,创面坏死感染,气性坏疽,败血症及创口合并破伤风,呼吸麻痹后引起积聚性肺炎,吸入性肺炎,真菌感染等致死。

金环蛇头椭圆形,与颈部略可区分,体较粗壮,背脊棱起,尾末端钝圆;头部黑色或黑褐色,自额鳞后缘至颈部有一黄色形纹,上颌缘色浅;躯干及尾背腹面黑色,具均匀一致的黄色环纹,有的标本黄色环纹中央出现黑色点;无颊鳞,背鳞平滑,脊鳞扩大呈六角形;肛鳞完整。因有较宽的金黄色环纹,故名。列入三有名录,为广东省重点保护动物,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濒危(EN)。


image.png

 

(四)银环蛇

银环蛇为眼镜蛇科环蛇属中等偏大的前沟牙类毒蛇,毒液主要为神经毒素,毒性强烈,病死率高,被咬后要及时就医。银环蛇中毒后,局部症状轻微,创口通常只有微痒及微麻、疼痛或感觉消失,局部不痛、不肿、不出血,也无明显渗出,因此很容易被忽略而耽误治疗。

银环蛇头椭圆且略扁。脊鳞扩大呈六边形。背面黑色,自颈后至尾末有数十道白色横纹,通身白环宽度皆明显小于相邻黑环宽度。腹面污白色。幼体枕部有1对较大的白色色斑,随年龄增长逐渐褪去。

栖息范围广泛,山区、丘陵、平原都能见其踪影。夜晚到水源地附近捕食鱼、蛙、蛇、蜥蜴、小型啮齿动物等。被列为“三有”动物,列入中国红色名录易危(VU)。


 image.png


(五)原矛头蝮

原矛头蝮是蝰科原矛头蝮属的一种具有颊窝的中型管牙类毒蛇,毒素是血循毒,具有很强的毒性。被咬伤后,患者可出现局部损伤,主要表现为皮下出血、血疱,患肢活动后会表现为明显的皮下紫癜,也可能会出现全身凝血功能障碍,导致内脏出血,甚至发生失血性休克。如果未能得到及时治疗,轻者会导致被咬附肢坏死,重者会导致死亡。

原矛头蝮头呈三角形,与颈区分明显。头被小鳞。身体较细长。头背棕褐色,具略呈倒“V”字形的暗褐色斑。唇缘色稍浅,自眼后至颈侧具1条暗褐色纵纹。头腹色白。体背面棕褐色或红褐色,正背具1行镶浅黄色边的粗大逗点状暗紫色斑,斑周缘色较深。体侧各具1行暗紫色斑块。栖息于山区、丘陵多草木之处。捕食小型哺乳动物、鸟类、蛙类等。分布十分广泛,中国长江以南大部分省区均有分布,南岭地区尤为常见,被列入“三有”名录。


image.png

 

(六)白唇竹叶青蛇

白唇竹叶青是有鳞目蝰科竹叶青属有毒蛇类,俗名小青蛇、小绿蛇、绿牙蛇、白唇蕲蛇、青竹蛇。头呈三角形,顶部为青绿色,瞳孔垂直,呈红色;颈部明显,体背为草绿色,有时有黑斑纹,且两黑斑纹之间有小白点;最外侧的背鳞中央为白色,自颈部以后连接起来形成一条白色纵线;腹面为淡黄绿色,各腹鳞的后缘为淡白色,尾端呈焦红色。白唇竹叶青生活于平原、丘陵或低海拔山区,栖居在开阔的低地及丘陵林地,如溪边、水塘、田埂或低矮灌木丛中。昼伏夜出。有冬眠习性。主要以鸟、蛙、鼠类为食,被列入“三有”名录。

白唇竹叶青毒性较强,咬伤人疼痛感不明显,会伴有轻微肿胀,主要是血循环毒素,严重者能引起患者出血不止、脑出血、脏器衰竭等症状,伤人次数虽然远不如竹叶青,但和竹叶青对比情况较为严重。


image.png

 

三、蛇类防范

(一)个人防范

户外防蛇。路过较深草丛或者灌木时,应着长衣长裤,戴丛林帽,穿高帮靴子,涂抹带刺激性气味的风油精等,走路的时候应尽量发出震动,并用登山杖或者木棍敲击沿途的树木草丛;野外露营时要避开毒蛇。


image.png

 

房舍防蛇。及时清除房舍周围的杂草杂灌杂物,特别是对环境植被较为茂盛或者阴凉潮湿的住户,留意角落是否有蛇藏匿,并及时清理杂物,清除蛇藏匿所需的环境条件。做好灭鼠工作,堵塞鼠洞,搞好卫生,从食物链上断绝吸引毒蛇的食物源。


 image.png


与蛇相遇。蛇类通常不会主动攻击,与蛇相遇,要避免惊扰它,不要故意制造振动,尽量绕道或缓慢后退。若被蛇追逐,应向上坡跑,或忽左忽右地转弯跑,切勿直跑或向下坡跑;也可利用长棍棒挑拨开蛇。

(二)公园景区、学校、居民小区防范

环境治理。清理杂草堆,以及排水沟积水淤泥;修复石头缝隙,以及填充树洞空洞;保持内部水源地,以及排水沟排水畅通;通过生态调控,减少环境内部蛇类食物链。


image.png

 

物理拦截。检查入侵漏洞:如门缝、下水道、排水孔、室内结构漏洞等;封堵修复:使用硅胶片堵门缝、安装防蚊闸、使用硅胶板封闭等;围网拦截:使用塑料平网或热镀锌网围栏防止蛇类进入;安置诱蛇笼:控制蛇类的分布密度。


 image.png

 

四、蛇类咬伤急救处理

(一)救治原则

不清楚是虫伤还是蛇伤时,按蛇伤治疗;不清楚是无毒蛇还是毒蛇咬伤时,按毒蛇咬伤治疗。迅速辨明是否为毒蛇咬伤,分类处理;对毒蛇咬伤应立即清除局部毒液,阻止毒素的继续吸收,拮抗或中和已吸收的毒素;根据蛇毒种类尽快使用相应的抗蛇毒血清;防止各种并发症。


image.png


(二)救治方法

1.保持镇静,不可紧急跑动,积极开展自救,及时向身边人或医院求助。

2.口腔黏膜或牙龈有损伤的,不可使用嘴巴吸毒。

3.认清毒蛇特征、形状、颜色及其它可能特征,最好将其拍摄下来提供给医院,可为就诊医院提供准确针对性治疗依据。

4.用清水、盐水、肥皂水或0.1%高锰酸钾溶液反复冲洗伤口,清除粘附的毒液,如伤口有毒牙,应及时挑出;在结扎、冲洗后可用消毒的手术刀做十字切开,扩创排毒,也可使用拔火罐法促使毒液排出。另外用冰块、冷泉水或者井水浸泡伤肢,也可减缓毒素的吸收与扩散。


image.png

 

(三)白云区定点医院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目前拥有眼镜蛇、银环蛇、五步蛇、蝮蛇4种抗蛇毒血清,地址:广州市白云区机场路16号,值班电话:36591316/36591610,药房电话:36591726。


image.png 

 

(四)白云区相邻3个区的定点医院

1.花都区: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目前拥有眼镜蛇、五步蛇、蝮蛇3种抗蛇毒血清,地址:花都区迎宾大道87号,值班电话:86888120/86888565转2123。

2.天河区: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目前拥有眼镜蛇、银环蛇、五步蛇、蝮蛇4种抗蛇毒血清,地址:天河区黄埔大道西天强路1号,值班电话:38665602/38665608。

3.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医院,目前拥有蝮蛇抗蛇毒血清,广州市黄埔区友谊路196号,值班电话:82215583。

五、蛇类的救护与救助

蛇类是肉食动物的食物来源之一,在食物链中占有不可缺少的位置,对维护生态平衡,增加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大家要正确认识“蛇出没”现象,科学规范防治,发现蛇类扰民事件,不可擅自抓捕,可拨打110或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白云区分局24小时值班电话020—36500510进行求助。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