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学社白云委员会: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我区基层社区管理工作的建议》(第2024115号)提案收悉。我区政府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区财政局、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团区委、各镇街进行认真研究办理,并于7月8日、7月23日分别与您进行了沟通,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增强社区服务力量
(一)严格落实培训制度
我区高度重视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将培训经费纳入本级财政年度预算,并制定了相关制度,明确要求担任正职岗位的社区专职工作人员每年至少培训一次;其他在职社区专职工作人员每两年至少培训一次,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3天;新聘用的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岗前脱产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5天。2024年,
按照“知识共学、经验共享、能力共进”的工作思路,特别策划并举办了社区大讲堂系列培训与交流活动。“社区大讲堂”主要围绕社区治理理念、实践经验、成功案例,由社区书记(主任)分享社区治理经验、相互交流心得体会,并通过社区书记(主任)“传帮带”的方式,帮助一般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加快成长进步。每月举办一期,覆盖到所有的社区及社区工作者。目前已举办4期社区大讲堂。
(二)严格落实招录机制
及时补充社区专职工作人员队伍力量,完成2023年新招录社区专职工作人员招聘工作,共招聘34人。落实补录机制,1-6月共补录8名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及时满足各镇街人员空缺需求。
(三)优化社区设置和社区专职工作人员配置
目前正在研究制定优化社区设置和社区专职工作人员配置工作方案,拟采用“拆分社区+增配专职+人员优化”相结合的方式,对超大型城中村社区进行拆分,同时增加社区专职,逐步缩小社区专职工作人员队伍缺口,使社区居委会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更加科学合理,进一步做好社区服务管理。
(四)正向激励社区专职工作人员
建立荣誉表彰奖励机制。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劳动模范等表彰项目适当向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倾斜。每年向市推荐一批优秀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开展“最美社区工作者”宣传表扬活动。积极参与市每两年评选的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授予“优秀羊城党组织书记”荣誉称号活动。获得市级表彰的人员,在职务职级晋升上优先考虑。
2024年,在全区范围内组织开展白云区“最美社区工作者”选树活动,以展示社区工作者在社区治理、服务群众、乡村振兴等工作中的突出贡献,弘扬劳模精神,宣传白云社区工作新面貌。全区共选出10名“最美社区工作者”。
(五)加强村(居)治理队伍建设
规范村居“两委”干部届中补选程序,从选举程序上规范操作,从人员入口上审查把关,并将换届选举“六公开”落实到相应环节。深入推进“头雁”工程,选优配强社区党组织书记。严把人选入口,拓宽来源渠道,形成老中青梯次配备合理、良性循环的社区工作者队伍。
二、搭建社区协商议事平台,助力解决基层管理难题
一是全区城市社区建成286个统一规范的居民议事厅,实现城乡社区议事协商平台全覆盖,完善社区协商议事机制,规范协商议事流程,提升协商议事效率,为城乡居民搭建了熟悉相识、达成共识的社区议事平台。二是发挥协商议事机制作用,协调推进旧楼加装电梯、垃圾分类投放、物业管理、社区微改造等关系居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例如政通社区通过打造“1+4+N”物业服务模式解决老旧小区无人管理问题;汇侨北社区通过社区协商议事平台,让居委工作人员积极化身为“和事佬”,为居民提供了一个发声和参与决策的渠道,成功为老旧楼栋加装电梯,解决居民上下楼难题;西洲社区积极利用协商议事机制,高效组织楼栋居民,成功推进老旧楼栋的雨污分流升级和公共区域翻新工程,使社区面貌焕然一身,为居民的生活环境提质增效。截至目前,全区城市社区累计参与协商近8.2万人次,开展协商议事次数近1万次,形成决议近 0.99万件,执行率98.5%。
三、大力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
按照省、市有关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文件要求,我区大力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尤其是重点发展培育枢纽型、平台型的、纠纷调解、健康养老照护、教育培训、公益慈善、防灾减灾、文体娱乐、邻里互助和居民融入等类型的社区社会组织。截至目前,我区登记社会组织699家,其中社会服务机构517家,社会团体182家(其中行业协会商会22家)。我区社区社会组织5125家,其中登记在册29家,镇街备案5097家。紧紧抓住社区居民“三最”问题,即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提供服务。现我区24个镇街均成立了平安促进会(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在平安联防、群防群治方面发挥枢纽型社区社会组织“龙头”作用。公益慈善类依托自身特点和资源优势,积极开展公益慈善活动,广泛开展面向本地区特定人群的捐助、送温暖、社区互助活动;每个社区都有文化、体育、健身类的社区社会组织,主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体育活动,丰富居民生活;群防群治志愿者、调解委员协会类社区社会组织在社区治安保障,民主自治、纠纷调解等社会公共事务方面积极发挥协同作用。
四、志愿服务全覆盖,筑牢社区关爱网
(一)强化志愿者队伍建设
一是壮大志愿服务力量。结合全国市域治理现代化试点和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工作要求,坚持党建带团建,依托青年之家、志愿驿站等志愿服务阵地,以团建促进社区建设,发挥团员、青(少)年社区治理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组织和凝聚更多群众参与到社区治理工作,全区在册志愿者人数达49万人。二是开展志愿者培训。引导志愿者积极参与志愿服务、使用志愿者信息管理系统、学习志愿服务规定,增加志愿者的志愿基础知识。近5个月,各社工站开展志愿者培训100场次。三是规范志愿服务登记。严格按照《广东省志愿服务条例》《广州市志愿服务规定》等工作要求,规范使用广东“i志愿”、广州“志愿时”等志愿服务信息系统进行志愿服务登记。四是注重志愿服务展示交流。配合做好 2024年第三届“种志计划”广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征集活动。聚焦乡村振兴、文明实践等领域组织开展2023年度白云区学习宣传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活动,学习宣传一批最美志愿者、最佳志愿服务组织、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和最美志愿服务社区,并择优推荐参加全国、省、市的评选。
(二)常态化开展社区志愿服务
一是加强与各职能部门之间联动,激发基层团组织特别是社区团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创业和社会公益等领域的积极作用,常态化组织发动志愿者进社区开展关爱慰问困难群体、禁毒宣传、防范电信诈骗、垃圾分类、巡河护河、文明交通、敬老助残、法律援助等精细化城市治理专项志愿服务活动。2024年以来累计开展各类志愿服务超1.2万场,6万名志愿者参与各类志愿服务,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100万小时。二是策划组织“做新时代文明人·文明实践一起来”主题活动。在广州白云站承办2024年广东省“学雷锋·文明实践我行动”主题系列活动启动仪式,现场启动“四个促进年”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行动。广泛发动镇街结合“反对浪费、崇尚节约”文明行动、“文明交通绿色出行”行动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开展公共文明引导志愿服务,日均出动志愿者120人次。在18个主要交通路口设岗提供文明引导服务,截至目前累计服务时数超4.3万小时。三是全区共设立24个“双百工程”社工服务站(购买服务项目26个),402个社工服务,实现“一村居一社工”村(居)100%全覆盖服务。社区志愿服务队伍依托社工站开展服务,主动挖掘社区特殊困难群体的服务需求,针对服务需求制定服务计划,为其提供探访电访、义剪义修、维持路面秩序等志愿服务。每月根据重要节日时间节点开展“学雷锋月主题志愿服务”、“我们的节日”、“敬老节”等主题志愿服务行动,着力营造浓厚的志愿服务氛围。23年度受益人群累计32万人次。
(三)深化文明实践志愿服务
持续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水平,推动打造特色文明实践阵地。印发《白云区推进文明单位结对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助力“百千万工程”行动实施方案》,推动26个国家、市、镇街、村社三级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作用,围绕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等主题常态化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扩大志愿服务范围。
(四)打造社区志愿服务试点
依托永平街岭南新世界社区、三元里街松柏岗社区等社区志愿服务阵地,积极探索青年志愿服务社区治理的新模式,为辖内居民提供服务和参与志愿服务的平台,先后打造“共创美好社区”青年志愿者服务社区行动、一家人志愿服务站等特色项目,以七彩四点半课后辅导、应急救援培训、社区安全教育、“流动艺术馆”公益美育课程、社区岗位化志愿服务、“志愿伴读室·我们的故事会”亲子活动等多种多样的活动,有效凝聚了社区辖内的团员、青少年、亲子家庭、志愿者等群体参与社区志愿服务以及基层治理,助力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强化基层干部队伍管理,提高为民服务能力
一是从加强和巩固党在社区执政基础、推动社区治理创新发展需求出发,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将社区专职工作人员队伍建设纳入发展规划,建立社区专职工作人员职业发展体系,提升队伍职业素养,推动队伍专业化、职业化、规范化发展,促进社区人才优势形成,更好地服务社区、服务群众。二是充分利用村干部季度民主评议机制,强化村干部履职能力,促进城乡社区人才优势形成,更好地服务社区、服务群众。
(二)提升人才专业水平
切实完善村(居)“两委”干部队伍培训制度,分层次、分主题、分时段进行梯队式培训,通过专题学习、现场参观教学和座谈会等教学方式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村(居)两委队伍成员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加大社区社会工作岗位开发力度,广泛吸纳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建立常态化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教育培训机制,不断提升社区工作者专业化水平。鼓励社区工作人员积极参加学历教育、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考试,并对取得社会工作者职称的给予不同层次的补贴,推动社区服务工作的专业化。
(三)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建设
鼓励广大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社区治理,推动社区自我管理和服务。一是鼓励社会组织充分利用自身特点和专业优势,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种生活服务、为老助老、扶贫帮困、文娱活动等服务,并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矛盾调解、反诈骗和等多项社区服务工作中,助力网格化治理。二是鼓励社会组组织通过公益创投的方式,深入挖掘社区需求,积极设计符合实际、贴近的服务项目,以项目化方式承接社区公共服务。三是鼓励社会组织发挥资源链接优势,参与并带动更多社会力量到社区开展邻里互助、公益服务等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培育社区文化,凝聚社区能量。
(四)持续做好志愿服务
一是指导社工站积极开展志愿者知识与技能培训。二是加大宣传力度,营造社区良好的志愿服务氛围。三是完善管理志愿者制度,建立服务档案,记录其个人信息和工作表现。四是继续发挥全区43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阵地作用,围绕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等主题广泛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侧重培育专业实用的特色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进一步加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宣传推广。五是持续以青年志愿服务为抓手,将志愿服务拓展延伸在社区治理的方方面面,助力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为白云区现代化建设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中,贡献青春志愿力量。
感谢您对我区社区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州市白云区民政局
2024年9月18日
(联系人:黄家辉,电话:86389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