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广州市白云区审计局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1440111007502513P/2023-00015 分类:
发布机构: 广州市白云区审计局 成文日期: 2023-09-28
名称: 广州市白云区人民政府关于2022年度区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文号: 发布日期: 2023-09-28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广州市白云区人民政府关于2022年度区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2023-09-28  浏览次数:-

  ——2023年9月27日在广州市白云区

  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上

  广州市白云区审计局局长 周友来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受区政府委托,下面由我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2022年度区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

  根据审计法规定和区委审计委员会批准的审计项目计划安排,区审计局组织对2022年度区级预算执行、决算草案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了审计。审计结果表明,一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各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重点中心工作,积极落实“过紧日子”要求,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殊为不易的发展成绩。

  ——加速积蓄经济发展动能。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57亿元,总量稳居全市第三。“6+6”现代产业集群规模突破5,500亿元,“六大千亿级产业”核心竞争力加速提升,“六大百亿级产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招商项目新落地194个、投资总额1,003亿元。投入超24亿元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创新要素集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持续深化落实财政政策措施。全力确保政策红利直达市场主体,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60亿元,2022年为企业减租2.3亿元。着力扩大有效投资,全年专项债券资金规模69.15亿元,有力支持了白云机场三期扩建、轨道交通、农林水利等重大公益性项目建设。

  ——全力提高民生保障水平。2022年投入58.94亿元发展教育事业,投入21.07亿元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投入40.58亿元健全卫生健康服务体系,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5%以上。十件民生实事按时保质完成,人民福祉全面增进。

  ——进一步巩固提升审计整改成效。被审计单位通过采取追缴非税收入、推进工程款支付、完善制度规定、加强资产管理等措施落实审计整改工作。我区2021年度审计工作报告反映的111个问题,已完成整改107个,持续推进整改问题4个,整改完成率96.4%。各单位健全完善制度规范11项,整改问题金额74,029.29万元。

  一、区级财政管理审计情况

  重点审计了2022年度区级财政预算管理、财政收支管理、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使用情况、决算报表编制等方面情况。

  2022年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2,381,119万元,总支出2,379,715万元,结转结余资金1,404万元;政府性基金总收入1,985,530万元,总支出1,934,234万元,结转结余资金51,296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总收入14,947万元,总支出14,934万元,结转结余资金13万元;财政专户管理资金总收入19,638万元,当年支出17,785万元,结转结余资金1,853万元。

  审计结果表明,区财政局认真落实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区级财政预算执行和财政管理情况总体良好,重点领域财力支出保障有力,财政资源配置效率持续提升,政府性债务管理总体规范。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预算编制不够严谨精准。

  一是区财政局未制定区本级预算草案编制规程,仅对部门预算编制工作制定了指导意见。二是区财政局未按规定将代编民生政策性支出预算细化到部门,预算金额共计7,548.17万元。三是区财政局对预算调整方案数据审核不严格,3个项目的期初金额列示不准确,差异金额4,494万元。四是部分单位预算批复、公开不及时。1个街道未及时批复4家下属单位预算;1个部门未公开年度部门预算情况。五是部分单位预算编制不规范、不精准。1个部门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不严谨,调整不到位;1个部门预算编制项目经济分类错误;1个镇2个项目预算调整幅度超过50%。

  (二)部分资金预算执行不规范不到位。

  一是区财政局未将超期仍未落实到部门的代编预算收回总预算,涉及民生政策性支出预算金额8,475.54万元。二是部分单位对项目支出预算调整不到位。16个项目全年执行过程中未实施预算调整,或预算调整时未充分结合实际资金使用需求,致最终实际支付率不足10%,涉及4个镇街2个部门8家下属单位,未支付金额共计960.16万元,其中12个项目的支付率为0。三是部分单位存在无预算列支行为。1个街道无预算列支培训费;1个街道1家下属单位无预算开展政府采购。

  (三)财政收支管理不够严格。

  一是上级专项转移支付资金6,142.79万元未专款专用。二是新增债券资金用途调整信息公开不及时,涉及资金21,900万元。

  (四)预算绩效管理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

  一是3个街道14个部门未建立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二是2个街道4个部门及2家下属单位的14个项目绩效目标编制不规范,存在项目未编制绩效目标、未区分总目标绩效指标与本年度绩效指标、绩效指标未细化量化等问题。三是2个街道的4个项目未及时调整绩效目标。四是4个街道8个部门及3家下属单位的18个项目推进不到位,未完成年初设定的预算绩效目标。五是4个街道未落实预算绩效的自评或监控。六是1个部门未公开绩效目标。

  二、部门预算执行及镇(街)财政管理审计情况

  审计了白云区12个一级预算部门2022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和5个镇街财政收支管理情况,从审计情况看,各部门及镇(街)本级预算执行总体良好,财政管理基本规范。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内部控制不够健全。

  一是制度不完善。1个镇内控制度个别条款不一致、且与区级财政制度存在冲突;1个街道财务管理制度对经费支出权限的管理规定不完整;1个街道“三资”工作制度更新不及时。二是集体决策及审批程序执行不严谨。1个镇部分政策制定及固定资产处理未经集体决策;2个街道集体决策程序倒置;3个街道经费支出未严格执行审核、审批程序。三是2个街道未严格落实监督职责,对经济联社上缴代收环卫费、扶持企业履约情况、集体经济组织“三资”管理等工作的监管和督办不到位。

  (二)财政资金管理不到位。

  一是非税收入征缴不到位。1个街道12个部门及13家下属单位342.15万元非税收入应收未收,5.71万元非税收入未及时上缴。二是往来款长期挂账未清理,涉及10个部门及2家下属单位的应缴财政款及往来款40.73万元。

  (三)政府采购工作不规范。

  一是政府采购程序不合规。2个街道的4个采购项目执行时间早于采购信息发布时间;1个街道采购项目验收时间早于合同签订时间;2个街道的4个采购项目未执行政府采购程序。二是合同管理不严格。1个部门未按合同条款付款;1家下属单位先开展工作后签订合同。三是备案不及时。1个街道5个部门的13项政府采购合同未在规定时间内向主管部门备案。

  (四)工程建设管理存在薄弱环节。

  一是基本建设程序不规范。2个街道7个项目未取得施工许可先行施工;1个街道1个项目概算未批复先确定施工方;1个街道1个项目概算评审未完成却已竣工验收,且合同金额高于概算评审金额。二是结算、决算工作不规范。2个街道9个项目未及时办理竣工结算及决算;2个镇街4个项目送审结算书与实际不符,涉及金额43.02万元;1个镇12个项目多付款项223.34万元。三是1个街道3个项目后期管护不到位,部分公共基础设施损坏。

  三、重点建设项目审计情况

  (一)重点项目推进情况专项审计调查。

  审计调查了白云区重点项目推进情况,关注财政资金、社会资金的使用情况。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介入审计,推动区发展改革局、区财政局、区住房建设交通局、区农业农村局等职能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建设单位边审边改。审计调查结果表明,白云区各镇街、部门及区属国企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并持续规范管理工作。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是政府投资制度落实不到位,统筹衔接机制运行不畅,不利于财政资金合理高效使用。表现为部分政府投资行业领域未制定近期实施计划,无法与政府投资年度计划进行匹配;政府投资年度计划与预算项目库、财政预算安排衔接不到位。

  二是资金管理使用不严格。1个项目的34个子项未入项目库,提前支付预付款2,364.37万元;项目投资控制不到位,2个项目立项文件无子项投资估算、2个项目概算审批不及时,不利于投资控制;5个项目未开展资金绩效评价。

  三是相关单位职责履行不到位,导致部分重点项目建设管理不规范,存在脱离监管风险。3个项目未经核准进行招标;1个项目立项文件缺少子项项目清单和对应的建设地点、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等建设基本要素,难以实施有效监控;6个项目未严格执行基建程序;2个项目未按要求使用工资专用账户;1个项目合同管理不规范。

  四是8个重点项目进度滞后,未达预期目标。其中1个项目由于前期谋划不足,导致进度滞后,8,119.92万元资金闲置;其余大部分项目进度滞后的原因主要在于建设方案调整、征地拆迁工作推进较慢等。

  (二)东、西部片区碧道(慢行系统)建设工程专项审计调查。

  审计调查了白云区东、西部片区碧道(慢行系统)建设工程。审计调查结果表明,该项目改善了沿河碧道通行环境,丰富了多元化的景观空间及周边居民休闲场所,取得了一定成效。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是项目管理不规范。建设程序方面,存在未及时发出中标通知书、超许可排放渣土2.73万立方米、未及时开立工人工资专户、未经批准先行施工等问题;工程资金管理方面,存在未按规定单列安全文明施工费836.65万元,未按合同约定时间足额收取承包方履约保函、预付款保函,请款资料审核不严、缺乏材料购买凭证及发票等问题;成本和工程造价控制方面,存在多付工程进度款916.75万元,预算审核不严谨、多编制预算71.75万元,部分路段未办理工程变更手续先施工、涉及金额45.20万元等问题。

  二是工程质量不达标、维护管理不到位。部分路段未按图施工,存在沥青路面厚度不足、绿化植物数量及规格不达标等问题;部分路段路面、风雨廊、绿化植被等损坏未及时修复;部分指示标识不符合设计要求,部分路段未设车止石和护栏。

  (三)示范村道路升级改造工程审计。

  审计了白云区示范村道路升级改造工程。审计结果表明,项目建设单位较好地完成了工程建设任务,推动了城乡环境水平提升。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是成本与工程造价控制不到位。概算多计工程费147.98万元、工程变更预算多计工程费16.96万元、合同结算价多计工程费21.48万元;虚列结算款30.15万元;超合同进度提前支付工程款32.91万元;未支付安全文明施工费120.57万元;安全措施费87.23万元未单独列项。

  二是项目建设管理不规范。存在工程完工后才取得概算批复、未出具勘察报告就开展设计和施工、先施工后设计、未按图施工、工程变更先实施后审批、监理机构未按规定履行审查和监督职责等问题。

  三是合同管理不到位。施工总承包合同中约定的预付款支付比例比招标文件中明确的标准高10个百分点。

  四、国有资产管理审计情况

  重点审计企业、行政事业和自然资源资产3类国有资产管理使用情况。

  (一)区属国有企业国有资产审计。

  结合经济责任审计,重点关注了广州市白云公有资产运营有限公司、广州白云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及其下属企业的经营管理情况。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是政策落实不到位。1家企业推进所属托管企业改革进展缓慢;1家企业“十四五”规划部分任务进展迟缓;1家企业牵头建造和改造产业园目标未达预期;1家企业城中村改造及治理任务推进迟缓。

  二是内部控制不严格。2家企业及下属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2家企业及下属企业未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制度;1家企业用车审批管理不严;1家企业资金审核不严,向受托单位重复安排预拨资金6,713.45万元;1家下属企业未有效维护物业出租收益,3,984.07万元租金及承包费用未及时收回;对托管企业监管不到位,1家受托管理企业违规预提物业维护费5,136.21万元、少计提坏账准备907.27万元。

  三是项目建设管理不规范。由区属国有企业负责实施的建设项目存在概算、预算编制不及时,造价管控不到位;多计工程进度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把关不严、安全管理不到位;建设工期未达合同要求;合同签订程序倒置、合同条款设置不合规等问题。

  四是部分企业存在经营风险,1个投资建设项目招商进度未达预期,资金回笼进度与计划相差1.12亿元,存在较大资金压力;1家下属企业物业出租风险管控不到位,产生空置成本约2,154.69万元,并存在1,634.81万元租金难以收回的风险。

  (二)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审计。

  结合经济责任审计和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关注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使用情况。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是2个镇街10处房屋长期处于闲置状态,未有效盘活使用。

  二是3个镇街1个部门公务用车管理不规范,公务用车系统登记不准确、不到位。

  三是资产日常管理不规范。2个镇街3家下属单位固定资产出租出借未经区财政局审批;1个镇对出租资产监督不到位,部分所属物业商铺及特种设备作业车辆存在违规转租;2个镇街5个部门5家下属单位固定资产盘点入账不及时、台账记录不真实。

  (三)自然资源资产审计。

  一是1个镇未完成104.60亩撂荒耕地整治任务。

  二是1个镇未建立健全撂荒地整治长效机制,27.20亩撂荒耕地整改后又出现“二次丢荒”情况。

  本报告反映的具体审计情况,审计部门已依法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并出具审计报告。被审计单位认真落实审计意见建议,出台相关管理制度文件,收回和上缴财政资金,规范资金使用和项目管理,采取措施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报告反映的问题正在得到整改和纠正。下一步,区审计局将加强跟踪督促,区政府将按有关规定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整改情况。

  五、审计建议

  (一)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强化预算刚性约束。

  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编制预算,提高预算编制的精准性和完整性。健全预算执行约束机制,加快预算支出执行进度,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快项目推进工作,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强非税收入及往来款管理。加强对下拨财政资金的监管,加大财政资源统筹力度,建立财政存量资金定期核查和清理收回机制,及时清理盘活存量资金。

  (二)加强财政资金绩效管理,落实绩效目标执行。

  完善全面绩效管理体系,严格按照规定编制并公开预算绩效目标,提高绩效目标的编制质量。加强绩效运行监控,掌握绩效目标进展、资金支出进度等绩效信息,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推进项目实施,促进绩效目标实现。强化绩效评价结果运用,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制定政策、安排预算的重要依据。

  (三)加强投资项目全过程管理,推动重点项目落实见效。

  严格落实建设程序,对项目施工质量实施全过程动态监控。加强资金管理,加大对资料的审核力度,据实结算避免财政资金浪费。加强合同管理,严格履行合同约定。加强沟通协调,针对导致进度滞后的重难点问题,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因情施策,推动完工项目尽快竣工验收。

  (四)完善内控制度建设,强化国有资产管理。

  认真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严格执行议事规则,确保决策公开、科学、规范。从严执行政府采购管理制度,规范采购管理。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按照规定对实物资产定期盘点,完善资产管理账表及有关资料。盘活用好国有资产,规范资产出租出借工作,及时收取、切实维护资产收益,发挥资产最大效益。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区委、区政府部署要求,依法忠实履行职责,自觉接受区人大的监督,不断加强审计监督力度,切实提高审计监督质效,为建设高质量发展中心城区作出更大贡献。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