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投资促进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支持法治政府建设,以法治思想统筹、指导协调全区招商引资和投资促进工作的职责,积极开展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现将主要情况汇报如下:
一、2021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
(一)强化法治政府建设保障,加大普法教育宣传力度
1.加强组织领导。一是成立以单位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科室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的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分工明确,各负其责,为法治治理工作提供有力组织保障。二是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责任,积极主动作为,率先垂范,把法治建设贯穿到工作的每个方面和每个环节,做到责任上压实、效果上落实。
2.夯实思想建设。区投资促进局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宣传贯彻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将法治学习与日常学习相结合,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结合庆祝建党100周年,党史学习教育,利用每周五下午例行学习时间,通过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三会一课”、全体大会等集中方式开展法治知识学习。一是组织学习了宪法、民法典、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中共广州市白云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2021年工作要点》、《广州市行政规范性文件年度项目库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等精神。二是开展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专题学习,通过集体共学、领导带学、交流研讨、个人自学、实践促学等方式等多种形式,围绕深入学习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生态环境保护、城市园林绿化、历史文化风貌保护等专业知识,引导全局领导干部深刻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意义和科学内涵,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上来。三是以党章、准则、条例为重点,深入学习宣传《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修订版)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等党内法规及相关制度。在学习中,局领导、党小组长带头分享学法、普法、用法治服务于工作的重要性和体会。
3.落实法治工作。一是围绕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把贯彻宪法贯穿到公正司法、全局守法全过程、各方面,坚定不移维护宪法尊严和权威,严格落实2020年度法治广州建设考评考评整改工作,签订严格执行“三个规定”承诺书,加强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二是充分发挥区投资促进局宣传阵地的作用,利用微信公众号、显示屏等平台宣传法律知识,派发民法典读本,广泛发动大家积极自学,让法律资料成为大家的案头卷、枕边书,通过学习宣传,将守法懂法护法用法的思想融于血液中、刻在骨子里,三是运用全区国家工作人员学法考试平台,集中组织开展党内法规学习宣传及学法考试。建立健全领导干部旁听案件庭审学法用法机制,组织全局领导干部参加旁听庭审,进一步提高全体干部职工的法律知识水平和法律素养,进一步牢固树立依法治国,依法行政,执政为民,依法维权的观念。四是在开展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和作出重大行政决策中,推进落实法律顾问制度,加强政府合同的合法性审查,充分听取法律顾问意见或建议,对合同内容进行严格把关,明确约定双方的权利义务,防范和化解法律风险。2021年区投资促进局共咨询和采纳法律顾问意见约200次,并邀请法律顾问到区投资促进局开展民法典、疫情防控“三法一条例”法律知识讲座,进一步提升了区投资促进局人员的法律意识和业务能力,提高了运用法律知识推动招商引资、服务企业、化解矛盾纠纷的水平。
(二)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提高招商引资法治化水平
1.编制招商规划和指引,系统规划招商工作。2021年区投资促进局编制《广州市白云区招商引资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及2021年工作计划》《白云湖数字科技城开发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及2021年工作计划》《白云区促进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及2021年行动计划》,印发实施《白云区村集体建设用地产业导入指引》《白云区城市更新旧村庄改造项目产业导入指引(试行)》《白云区城市更新旧厂房改造项目产业导入指引(试行)》,印发《白云区招商引资和企业服务总队工作方案》,期间均征求区司法局意见,不断完善政策制定流程。
2.统筹推进重大产业平台建设,加快现代产业集聚。按照“一镇街一平台”要求,新策划新和先进制造产业园、广州种业之都、广州食材之都等一批具备发展潜力的产业区块,目前共谋划招商引资产业区块48个、总用地面积约20万亩,总建筑面积约7000万平方米。重大产业发展平台建设加速推进。省委深改委已印发广州民营科技园改革创新方案,核心区启动整村收储,轨道交通、装备制造、美丽健康等17宗项目挂牌及出让,美丽健康产业园12宗项目加快开工建设;白云湖数字科技城完成土地收储超1万亩,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加速,中关村信息谷、北大科技园、哈工大数据集团、清华力合科创等项目集聚;白云新城不断完善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已引入产业项目47宗,30宗项目正在开工建设,打造轨道交通、航空、金融、建筑等总部经济集聚区;广州设计之都一期14宗重点招商项目加速落地,二期高标准打造“新城建示范及智能建造产业基地”,三期收储正加快推进;时尚之都第一宗产业用地项目成功落地。广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总占地面积约2598亩,是全国18个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之一,将广州打造成为“空、铁、水、陆”一体的现代物流高端商贸总部聚集区;临空经济示范区大力整合临空产业资源,广州商务航空服务基地(FBO)、空港文旅小镇、穗佳空陆联运集散枢纽等一批重点项目已建成投入运营,空港CBD、空港融创中心项目已开工建设,综保南区已正式开园,中欧班列保税物流集散中心和跨境电商全球集采中心项目启动,推动航空产业链向航空电子、航空金融、跨境电商、会议展贸等上下游关联产业延伸。
3.加快推动重点产业项目落地,优化产业结构升级。完成招商落地项目181宗、投资总额约1007亿元,目标完成率分别为101%、101%。已挂牌出让国有产业用地项目共38宗,主要集中在白云湖数字科技城、移动互联网产业园、民科园等片区,总用地面积约1355亩,总建筑面积约277万平方米,投资总额约433亿元。统筹推进总建量约86万平方米、投资总额约53亿元村集体建设用地项目签订合作协议。全区开工在建项目127宗,新开工产业项目60宗,总建筑面积约493万平方米,总投资额约492亿元。以平台打造和项目引进为抓手,积极构建支柱产业的“四梁八柱”,培育发展新动能。科研平台方面,华为广州研发中心、中关村信息谷、北大科技园、清华力合科创、哈工大大数据集团等平台集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方面,引入21家企业注册落户,与百度签约落地百度智能云华南公司“AI+工业互联网”基地,广东省超高清视频前端系统创新中心启动运营。轨道交通产业集聚态势明显,百亿航母广州大湾区轨道交通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17家优质轨道交通企业先后落户,形成76家企业的轨道交通产业集群。建筑业产业取得重大突破,注册落户中建一级子公司中建华南、中建二局广东公司、中交二公局广东公司、中水电四局广州公司等优质企业45家,形成了建筑业龙头企业齐聚白云的良好局面。化妆品产业承载区迅速崛起,白云美湾大厦、“白云美湾”化妆品研究院落地落户白云新城,赋能总部经济、化妆品研发检测,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打造全国首个化妆品产业互联网集采集购平台“众妆联”,为化妆品企业提供资源支撑。
4.全面做好落户企业服务,深化法治营商环境改革。2021年区投资促进局为185家重点招商引资企业提供全程代办、帮办服务,切实有效解决项目报批报建、工商注册(变更)、办税等问题;为企业协调解决开工建设前的各类问题,取得施工许可等行政审批手续,企业拿地后开工建设进度明显加快,基本实现了交地后半年内开工的目标,助力企业在白云区做大做强。惠企政策支持方面,积极宣讲招商引资“事前补”政策,制定了《广州市白云区促进招商引资企业落户若干办法申报指南》并组织符合条件企业进行申报,2021年为17家招商引资企业36名员工子女办理入学申报;为16家招商引资企业27名重点员工办理了入户指标申请;为2家招商引资企业3名员工办理云聚英才卡申请工作;为4家招商引资企业5名员工办理了广州市人才绿卡。
二、存在问题
2021年,区投资促进局围绕区委中心工作,认真开展依法治理,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一是在普法学习上还存在实用主义思想,学习主动性不足;二是普法教育学习形式比较单一,不够创新。
三、2022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计划
(一)继续加强法治宣传教育
有计划、按步骤认真开展法治教育,充分利用各种平台、载体多样化开展法治宣传,激发区投资促进局人员学法积极性,真正在学法、知法、懂法、用法上下功夫,继续加大与业务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力度,用法律法规武装干部职工的头脑,以案说法,坚持在实践和实际工作中检验学习成效,真正达到学以致用,不断提高全体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二)加大优化法治营商环境
一是继续从招商、立项、用地、规划、报建、验收等阶段为拿地企业提供全流程“一站式”“保姆式”技术指导及代办服务。二是强化镇街及职能部门联动机制,深化落实出让地块的前期工作,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开工要素保障工作力度,推进项目交地半年内开工建设,并做好建设项目“回头看”,督导协助项目完成竣工验收并投产运营。三是加强政策引导,探索成立政策研究部门和产业智库,前瞻性或专题研究集成电路、区块链、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化妆品等产业方向的扶持政策。
(三)不断提高依法招商水平
一是坚持诚信招商,始终将诚信贯穿于招商引资各个环节,做好项目规划、加紧项目储备、深入吃透政策,实现数量质效双提升。二是不断完善法律服务介入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强化法律顾问对项目引进合法性审查,把项目投资各项措施完全置于法律框架内,调动法律顾问、律师参与合同谈判、签订中对法律风险把控的积极性,三是对环境影响、生态保护、成本效益、能否实现合同目的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研判,必要时应当聘请专家对项目建设可行性、必要性进行周密论证,避免各种法律风险和违法违规决策,确保招商项目依法规范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