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专题专栏 > 广州市白云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 图片

最美普查员助力大国点名

发布时间:2020-12-31 来源:白云时事 字体大小:

  “你好,我是人口普查员,请开一下门。”正午时分、夜幕降临或是夜深人静,当大部分人在家吃饭、休息的时候,有一群人却在赶往别人家的路上,走街串巷,爬楼入户,敲开每一家住户的家门,逐人逐项登记住户信息,开启“大国点名”,他们就是人口普查员。

  自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拉开帷幕以来,全区1.7万余名普查员身穿红马甲,深入各村社,放弃节假日休息,为摸清“人口家底”马不停蹄,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普查人的责任与担当,展现了新一代普查员的风采。

  守株待兔式蹲守,坚决不漏一人

  一群人、一片区,迈开腿穿梭在楼栋小巷中……从人口普查工作开始,这便是普查员的工作常态,他们不分早晚,遵循“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的原则,对负责的楼栋展开地毯式摸底登记工作。

  杨土兰是嘉禾街长湴社区的人口普查员,人口普查登记工作开展以来,她和同事每天忙着“扫楼”,最晚的一天直到凌晨2点才收工。原来,为了登记两户晚归的住户,杨土兰和同事深夜登门拜访,晚上9点多就在小区出入口大门处等候,直到凌晨才成功蹲守到住户。这两家住户是在皮具加工厂上班的工人,那段时间工厂正赶制一批钱包,他们天天加班到夜晚十一二点,正好与普查员上门的时间错开。

  吃“闭门羹”是普查员经常碰到的事。陈凤源负责棠溪南社区067普查小区的人口普查员,有一次,她负责的一栋楼仅剩两户找不到人,去了三四次都无人开门,可阳台上挂着衣服,明显有人居住。于是,她在不同时间段去了很多次,终于“逮”到人。两位住户的职业都比较特殊,一位是护士,一位是客服,那段时间恰好值晚班,白天又居家休息,没有留意到普查员的到访。

  电话预约、多次入户、询问邻居、房东带路等方法是普查员最常用的方法,即便如此,要真正做到不漏一户也非易事。“有一次,有栋楼的管理员回老家了,没拿到管理册,而那栋楼的空置率又有点高,不知道谁家住了人,谁家没住人,我们就选择晚上去,看到哪户有灯就去敲门,一晚上爬楼梯爬得腿都软了。”杨土兰说。

  人口普查有苦有乐,但更多的是责任

  在近一个月的入户摸底和普查登记中,普查员克服了重重困难和问题。在他们看来,爬楼入户的辛苦不算什么,居民的不信任和不配合才最让他们受挫。

  “有次上门入户,其中一户敲了很久才开门,但是还没等我开口,他就态度非常不好地骂了我一通,看样子好像是我们吵到他睡觉了,我也没说话,等他骂完了才解释我们是人口普查的。”陈凤源说。原来,该住户在工厂上晚班,白天是休息时间,刚睡着不久就被吵醒了,难免有点小情绪。陈凤源坦言,自从参加人口普查以来,自己的脾气都和善了很多,遇到不太配合的,就多解释几遍,多上门几次,对方总会理解的。

  同样的委屈杨土兰也遇到过多次。有天晚上,杨土兰去到一住户家中,刚说明来意,对方就开始骂骂咧咧,态度非常不友好。杨土兰刚想解释,便招来更难堪的谩骂。杨土兰便忍受着委屈默默从住户家退了出来。为了能顺利登记好信息,第二天她邀请房东一同上门进行登记,住户对之前的酒后失态表示抱歉,并非常配合地把信息登录好了。

  普查工作不易,需要极强的责任心。李诗欣也是长湴社区的人口普查员,她所负责的小区有一个工业园,园区范围大,工厂分布分散,普查工作量非常大。有一天,在连续排查了10栋厂房后,她仍顾不上休息,想尽快把当天的普查任务完成。由于天色已晚,照明又不太好,在一楼道口李诗欣不慎将脚扭伤了,简易包扎后,她坚持继续摸底调查10户,按质按量完成了当天的工作任务。

  有困难,也有暖心时刻。“我会在多次上门无果的住户门上留下字条,希望对方看见后能主动联系。有人看到后会直接到居委会,主动配合登记,还有的住户帮助提供工友信息,为我们节省时间。”陈凤源欣慰地说。

  棠景街水边社区居委会主任周妹是一名人口普查指导员,“我平时就与居民打交道多,彼此熟悉,工作也更好开展,上门时基本一说明来意,大家马上就很配合,有的居民还热情地端茶、递水果,甚至留我们吃饭。”周妹说,居民对她很信任,一张笑脸就是最好的身份证明。

  舍小家顾大家,家人成坚强后盾

  在普查员队伍中,大多数是女性,还有很多像杨土兰、陈凤源、周妹这样的年轻妈妈,在人口普查期间,几乎照顾不上孩子和家庭,只能交给家里的老人帮忙。

  周妹有两个小孩,小的才一岁多。她和老公都是人口普查指导员,两人每天早出晚归,有时候忙到晚上11点才到家碰上面,两个年幼的孩子只能交给父母照看。“每天忙得脚不着地,回到家整个人都是虚脱的感觉,孩子真是顾不上,但只要聊到人口普查工作,我们还要说上好一阵,讲讲彼此遇到的困难,分享一些好的做法。”周妹说,她很感激父母的无私付出,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

  周妹所负责的水边社区人口情况比较复杂,离退休老人、外来务工人员较多。刚开始入户登记时,三人一组同时入户,登记完一家才开始另外一家,进度非常慢。“从第二天开始,我们就改变方式,三人一组,一人入户生成二维码,一人指导住户自主填报,一人去另外一家敲门,如此循环,效率就大大提高了。”周妹说,他们还利用午休、晚上、周末时间,组织居委会工作人员、普查员走访入户,向居民宣传自主填报,经过不断努力,水边社区成为棠景街自主填报率最高的社区。

  杨土兰则是一位全职妈妈,两个小孩平时都是自己带,没有老人帮忙照看。报名参加人口普查工作后,她每天晚上将孩子的晚餐和学习安排妥当后,便将孩子交给老公,全身心投入到普查登记工作中,“最晚收工的那个晚上,我老公睡醒一觉发现我还未回家,急得边打电话边出门寻人。”

  “我跟人口普查是有缘分的。”区人普办副主任、宣传文秘组组长卢莹笑着说,十年前她加入统计系统时,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作为刚入行的统计新人,虽然没有亲身参与到“六人普”工作中,也从人普办同事身上感受到普查的紧张、忙碌和干劲满满。十年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启动,她刚休完产假回来就被抽调到区人普办,投身到人普工作中。有段时间宣传工作特别忙,周末也要加班,“有一天突然发现,女儿好像一下长大了很多,错过了她很多的成长瞬间,只能从家人拍摄的照片和视频中回味。”

  默默付出,甘做人口普查“幕后英雄”

  除了千千万万登门入户的人口普查员,还有一群在幕后参加人口普查工作的人默默付出辛劳和汗水。

  廖礼谦是区人普办数据组成员,自进入区统计局接触统计工作以来,先后经历了2016年“三农普”、2018年“四经普”以及今年“七人普”三大普查。“以前做农业普查和经济普查时,涉及的个人和企业数量相对不多,范围窄,工作也轻松一些,但这次全国人口普查不同,范围广、人员多、时间紧,又用的是新系统,工作量大了很多。”廖礼谦说。

  在这次人口普查工作中,廖礼谦前期先在省市试点培训中,学习系统操作、数据处理、人员培训等各项业务,同时负责对各镇街、村居委“两员”进行授课,是我区人普办“金牌讲师”之一。从普查工作正式开始到比对复查阶段结束,廖礼谦的工作一直处于饱和状态,经常加班加点监控平台数据,处理各级反馈的业务问题。“帮助同事解决困难是指导员的责任,虽然很辛苦,但能被同事信任和需要,也很有成就感和获得感。”廖礼谦表示。

  在镇街,也有像廖礼谦一样为人口普查“把脉问诊”的人口普查指导员,颜俊键就是其中之一。作为棠景街人普办的普查指导员,他不仅积极参加上级部门举办的业务培训,钻研人口普查表格上的各项指标,为普查员解决遇到的各种难题,还深入一线指导普查员工作方法,手把手教普查员进行资料填报,晚上还要加班核对当天录入的普查信息。“大家都是第一次接触新系统,手误也在所难免,我们作为普查员的‘专家库’,必须要比他们更专业、更尽责。”颜俊键说。

  调研了解创文等全区性宣传的好做法,邀请网红动漫人物“蘑菇头”为白云人普代言,在关键节点发布宣传推文,自编自导自演自制七人普宣传片……作为一名宣传工作者,从摸底开始到长表登记完成,卢莹带领宣传文秘组的同事共编发了60期工作专报,记录了我区人普工作者两个月的努力与付出、汗水与足迹。

  他们是千千万万人口普查员中的普通一员,他们也是人口普查一线最可敬的勇士。他们把认真严谨的普查态度、坚韧不拔的工作毅力和不辞辛劳的无私付出融入到工作中,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一代普查员的初心使命,也保证了采集的人口数据完整性、真实性,为白云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贡献了一份坚实的力量。白云时事 周亚君

廖礼谦(中)深入一线指导普查员开展工作。区统计局 供图

相关信息

浏览次数:-
分享
扫码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