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帜鲜明地为改革者鼓劲、为实干者撑腰、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激励各级干部勇于担当、埋头苦干,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努力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近年来,白云区纪委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澄清保护干部相关要求,在坚定不移从严执纪的同时,坚持惩处与保护并重,还清白者清白,为实干者撑腰鼓劲。
精准研判,源头上遏止诬告、乱告现象。白云区纪委监委在受理信访举报中发现,部分信访人为实现个人利益诉求,故意捏造、虚构、歪曲事实,诬告陷害他人,将本应通过职能部门解决的问题投诉到纪检监察部门,给经办具体业务的干部贴上“失职渎职、不作为、乱作为”的标签。对此,区纪委监委信访举报部门按照委领导的指示,强化对信访举报线索的研判,严格把握好监督执纪的第一道关口,及时为被诬告者摘除标签,在源头上打击诬告陷害的不实举报。近年来,区纪委通过精准研判分析,处理了多起“贴牌、戴帽”举报,涉及的被反映对象主要为环保、城管、公安等领域的基层工作人员,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基层一线执法人员干事创业的热情。
严查严整,狠刹诬告、乱告歪风邪气。坚持“有举必核,有据必询,有诬必究”原则,对信访举报逐件核查清楚,对于核查属实的,作出进一步处理;对经查实为诬告陷害他人的党员,依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严肃处理;对存在诬告陷害行为的普通群众,联合公安部门严厉打击,勇于向诬告、乱告者“亮剑”,狠刹乱猜测、乱编造、乱告状等不良风气,保护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激情。今年白云区纪委监委收到群众反映区公安分局某派出所教导员吃拿卡要、利用职权刁难辖内商户等问题,经核查,信访人为派出所辖内一棋牌室老板,棋牌室因打架斗殴被公安部门查封,信访人想早日解封营业,故意虚构该领导收烟收酒收钱的事实。查证后,区公安分局公开为该教导员澄清正名,同时,对信访人依法进行了教育。事后,信访人主动向该教导员道歉,并撤销了投诉。
加大公开,及时为清白者澄清正名。针对已经认定被反映对象受到错告、诬告或者举报人反映的问题不属实且造成不良影响的,由承办单位按程序作出书面结论,并在一定范围内澄清是非,及时消除不良影响。今年以来,白云区纪委监委接到收到多封群众来信反映某镇党委书记有法不依、专横跋扈、打压村民等问题,举报者将该领导描述得“罪行累累”,甚至将其“妖魔化”。经区纪委监委派驻组查证后发现,该信访举报件因反映人对政府的征地拆迁行为不理解而引发,因其个人不合理诉求得不到满足,故直接给当地党政“一把手”扣上了违法违纪的帽子。查清问题后,核查组在镇党委班子会议上澄清了该领导的问题,另外,为有效回应群众呼声,核查组联合镇政府在一定范围内公开解释了征地问题,保护了党员干部干事积极性。
完善机制,营造干事创业良好氛围。白云区纪委监委积极探索保护澄清干部有效机制,将“澄清保护干部”列为一项重要指标,纳入信访举报评价制度中,以此为抓手,督促基层纪检监察部门扮演好“澄清者”的角色。从过去几年的信访举报评价情况看,全区大部分镇街纪(工)委、区直单位纪检监察部门都能够将“保护澄清干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予以推进。2018年度,白云区纪委监委适时调整评价体系,鼓励核查单位采取多种方式为“被泼脏水”的干部澄清正名,彰显了纪检监察部门保护干部的职能,及时为敢担当、敢负责的干部解除顾虑,消除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