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工作机构 > 白云区纪委监委 > 工作动态 > 综合要闻
白云区纪委监委聚焦企业痛点难点 打好营商环境优化“组合拳”
来源: 白云区纪委监委 发布时间: 2024-02-08 浏览次数: -

  “湖滨南路和湖滨西路通车以后,我们公司员工可以直接走路到亭岗地铁站,大大节省了通勤时间。”位于白云湖数字科技城的一家科技企业负责人说,以前员工进出要绕行华快辅道,路远车多隐患大,在区纪委监委的督促下,区住建交局、白云城投加快建设进度,“断头路”都通了,出行越来越方便。

  白云湖数字科技城亭岗启动区6条市政道路完工通车,是白云区纪委监委直插一线、精准监督、靠前服务,聚焦企业诉求和重点平台建设,推动优化营商环境的生动缩影。一年来,全区纪检监察机关坚守职责定位,紧盯企业反映强烈的难点痛点堵点,不断强化专项治理,开展专项巡察,严肃执纪问责,以纪检监察“硬约束”提升营商环境“软实力”。

  “监督之上的再监督”,压紧压实主体责任

  2023年初,区纪委监委就印发了《推动高质量发展行动专项监督工作方案》,明确监督推动营商环境优化的3个方面监督重点,督促财政发改、科工商信、环保应急、住建规划等部门,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稳经济一揽子政策,严肃查处涉企审批、涉企执法、涉企服务、涉企收费等方面违规问题,做到无事不扰,有呼必应。

  “企业拿到了20万银行贷款,今年就可以扩大经营规模了。”白云区黄石街一家经营奶粉销售的小微企负责人表示,企业规模小贷款难,多亏巡察组帮忙协调,在区金融办的支持下,广州银行、广州农商行都推荐了线上指尖贷业务,通过信用贷就申请到了贷款。

  急企业之所急、解企业之所难。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区纪委监委主要负责同志主持召开专题座谈会,听取中小民企意见建议,组织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项巡察,督促区金融办、区住建局、区人社局等有关职能部门,着力解决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的资金、土地、人力等资源要素供给。

  目前,已督促指导区财政局、区属国企联合有关商业银行探索“政企银保投”合作贷款试点,设立白云区中小企业担保扶持专项资金,提供优质金融服务,已累计为233家中小微企业投放“政企银保投”合作贷款12.12亿元,降低融资担保费成本3029.3万元。

  严查“吃拿卡要”,清除企业发展“绊脚石”

  “现在是智利车厘子等高品质水果销售旺季,我们自创品牌卖得非常好。”在全国最大的水果批发集散地白云江南市场,一位市场经营户说,现在市场监管规范,经常看到执法人员在市场检查,假冒伪劣产品少了很多,企业敢投入打品牌。

  这一变化背后是区纪委监委始终保持惩贪治腐高压态势,推动审查调查力量资源下沉,紧盯基层执法、监督检查等“小微权力”,严查基层站所队长“小官大贪”,坚决纠治靠企吃企“蝇贪蚁腐”。

  针对化妆品、食材批发、服装皮具、物流运输等大型市场聚集、小微企业经营户众多的特点,专门发布“破坏营商环境问题”信访举报公告,开展涉中小微企业“吃拿卡要”、涉企乱收费乱执法等专项整治,推动整改庸懒散慢、推诿扯皮、不作为乱作为等困扰市场主体的突出问题163个。

  给钱就对违法侵权经营户从轻发落甚至不予立案、不给钱就隔三差五任性检查......对严重破坏市场公平交易秩序,收受好处费的违纪违法行为“露头就打”,严肃查办了松洲市场监督管理所原所长朱某某、均禾街综合行政执法办原一级主办刘某等严重违纪违法案,及时回应企业关切,呵护市场营商环境。

  深化以案促改以案促治,将监督效能转化为发展势能

  “简单办一张场地证明,不找办证大厅门口的社会中介,就要来回跑补各种材料,还要等半个月,做生意太难了。”去年3月,一位从事航空物流的企业老板在优化营商环境座谈会上的吐槽,引起区纪委监委负责同志的重视。经过深入走访、研判细查,一举揪出人和镇规划建设和城镇管理办公室原政府雇员李某某违纪违法案。经查,李某某利用窗口审批权限,与社会中介勾结,每次收钱500至800元,涉及企业近两千家,累计收受好处费近百万元,已被移送司法机关。

  针对“靠窗吃窗”、勾结社会中介侵害企业利益的问题,白云区纪委监委督促指导有关部门立即组织全区各窗口单位工作人员进行警示教育,开展自查自纠,完善政务审批“一次性告知、最多跑一次”等制度规范,提升审批服务效率,严查各类不良中介机构,堵塞权力寻租空间。

  及时倾听企业呼声,形成“监督闭环”,才能尽快为企业纾困解难,助力高质量发展。区纪委监委探索建立了“云监督”大数据平台,一体贯通涉民生领域的服务、审批、行政执法等职能部门数据,聚焦智慧城管、智慧市监、智慧税务等4方面重点领域,搭建起“数据整合、智能分析、智能预警、一键督办”的立体监督网,让数据流贯通监督链。目前,已打通了24个镇街、82个单位部门的终端数据接口,已累计收集问题3028个,推动解决2852件,切实让数据多跑路,让企业少跑腿。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2023年,白云区新登记市场主体7.5万户,增量位居全市前列,全国首个国家地方共建新型储能创新中心广东新型储能国家研究院有限公司落户白云,一批储能、氢能、激光等离子等领域高科技公司纷至沓来。全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打出的惠企暖企“组合拳”,打通了企业发展“中梗阻”,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廉动力”。


分享
扫码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