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工作机构 > 白云区纪委监委 > 廉洁教育 > 警钟长鸣
学如弓弩,才如箭镞
来源: 白云区政府门户网站 发布时间: 2016-05-23 浏览次数: -

广大青年一定要练就过硬本领。学习是成长进步的阶梯,实践是提高本领的途径。青年的素质和本领直接影响着实现中国梦的进程。古人说:“学如弓弩,才如箭镞。”说的是学问的根基好比弓弩,才能好比箭头,只要依靠厚实的见识来引导,就可以让才能很好发挥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5月4日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

“学如弓弩,才如箭镞”,出自清代诗论家袁枚的《续诗品》。《续诗品》共分三十二则,以四言韵文的形式品评诗词艺术。其中第十则《尚识》有云:“学如弓弩,才如箭镞。识以领之,方能中鹄。”把学问比作弓,把才智比作搭在弓上的箭。只有将弓弦拉得足够开,才可使箭产生足够的动力,命中目标。没有学问,才智便不能发挥;没有学识指导人生,就没有正确的方向。

《续诗品》是袁枚仿唐人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而作。司空图是晚唐诗论家,也是诗人。他将诗歌的风格分为二十四种,每一种风格都道出了诗歌所能达到的最美境界。但如何才能创作出这些优美的诗歌,司空图没有给出答案。因此,袁枚表明自己写《续诗品》的缘由:“余爱司空表圣《诗品》,而惜其只标妙境,未写苦心,为若干首续之。”“苦心”,即诗歌的创作之道。

显然,学问和见识是诗歌创作的重要方法和技巧。学问和见识从哪里来?当然是从“学”中来。袁枚将学习比作拉弓是非常形象的。学习是积累的过程,拉弓是蓄力的过程。射中目标有两个条件,一是箭的精准度,二是拉弓的力度。力量不够,弓都拉不开,精准度再高也没有用。所以力量是射箭的基础。我们经常看到弓箭手在练习射箭时,先练习力量。力量足了,才能拉稳弓弦。力量越大,越能拉开硬弓。怎样将力量加强呢?说到底就是个长期锻炼的过程。学习积累就似拉弓蓄力,积淀越深,学习之弓也就拉得越满。我们有了目标后,最关键也是最基础的就是靠实力去实现它。有的人学习不够,急于求成,如同弓弦没有拉满就把箭射出去,其结果是射出的箭虽多,但都软弱无力,无一中的。有的人学得很踏实,拉弓很慢,但很讲究攒足力道,箭箭都能中的。

袁枚少年入学,十二岁中秀才,有人说是因为他天资聪颖。对此,他解释说:“不读者,便是低天分。”意在表明自己并非天分高,即使有点天分,也都是从读书学习中得来。袁枚曾作《箴作诗者》一首,强调学习的重要性。诗中有云:“须知极乐神仙境,修炼多从苦处来。”神仙的才智不可谓不强大,但他们修成正果也不是顺理成章的,而是通过艰苦学习与修炼才实现的。东汉思想家王符也曾作《潜夫论》,开卷第一篇便是赞美学习的。文中指出,即使是“上圣”者,“犹待学问,其智乃博,其德乃硕,而况于凡人乎?”由是观之,即使那些天分很高的人,也离不开努力读书学习,他们的成功,表面看是才智超群的缘故,殊不知是长期刻苦学习积累的结果。

古今中外,大凡学有所成的圣人贤者,对学习与才智的辩证关系,无不洞若观火、心如明镜。但在现实中,又有多少人急于求成,不甘于十年磨一剑的寂寞,耐不住淬火磨砺的苦痛,凭借自己的一些小心思小聪明企图找到成功的捷径,在前行的道路上投机取巧,最终往往是发现自己处于“本领恐慌”的尴尬境地。过去学的本领只有一点点,今天用一些,明天用一些,渐渐告罄了。北宋时金溪人方仲永,幼年天资过人,但成人后碌碌无为,泯为寻常之人。王安石有所感,撰文《伤仲永》,以警示世人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方仲永的悲剧就在于其一味凭着一点“天才”,而没有了以学习之基产生的“原动力”,终致才能之箭过早地半途坠地。

不注重学习,便会导致“本领恐慌”,这个观点最先由毛泽东于1939年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提出来。他指出:“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好像一个铺子,本来东西不多,一卖就完,空空如也,再开下去就不成了,再开就一定要进货。”毛泽东把学习比喻成“开铺子”,如果存货不多,取一点就少一点,不进货就要关门倒闭。为此,毛泽东带头读书学习,坚持阅读报纸。他说:“一天不读报是缺点,三天不读报是错误。”从报纸上学,从实践中学,从群众中学,这成为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的重要力量源泉。他也以自己的领袖地位,揭示出克服“本领恐慌”,学习是唯一的出路。

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我们党走在时代前列的重要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加强学习,根本的目的是增强工作本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领导干部学习不学习不仅仅是自己的事情,本领大小也不仅仅是自己的事情,而是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事情。”不仅如此,习近平总书记还对青年同志提出殷切要求,希望“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打牢知识功底、积蓄前进能量”,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

习近平总书记的“学习观”无疑给领导干部和青年学子照亮了前行之路。学习是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根本,也是党员领导干部理论与政治上成熟的基础。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代表着民族的希望,代表着国家的未来,更应该努力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不断增强知识更新的紧迫感,如饥似渴地学习知识,提升能力。如此方能让学问之弓承载起智慧之箭,完成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

分享
扫码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