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机构 > 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民营科技园管理委员会 > 聚焦民科园

白云正成民营经济发展沃土

发布时间:2020-11-30 来源:本网 字体大小:

  11月27日,白云首届粤港澳大湾区民营企业科技成果对接会在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开幕,这是白云今年在对外开放、招商引资领域举办的首场高规格大活动,吸引了国内数字经济领域的专家学者、港澳台侨嘉宾、企业家代表等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白云数字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可以说,这是一场共商高质量发展大计、共享创新发展成果的思想盛宴,也是一次坚定发展信心、砥砺奋发前行的民营企业家盛会。

  众所周知,民营经济是经济发展的活力所在。在白云,民营中小企业活力体现尤为明显。截至目前,白云区注册企业数超40万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超3600家,两项数据中,民营企业均过半。尤其近几年间,白云深度优化营商环境,搭建发展新平台,激发改革新活力,民营经济绽放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新动能。

  区位交通空间优势明显 吸引优质民营企业落地生根

  坐拥白云国际机场,毗邻广州火车站,辖内有华南地区最大的铁路货运枢纽——广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轨道交通路网发达……作为广州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中心城区,白云地处广深港澳科创走廊交汇点,地理位置优越,综合城市功能相对完备,有利于高端要素的聚集和流动。随着近年来区域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区内民营企业迅速发展,这里逐渐成为民营企业成长的沃土。

  数据显示,今年1-11月,白云区新注册民营企业3万余户,全区民营企业累计注册达24万家,占全区企业总数的66%,从传统行业到高新技术产业都在不断发展壮大,这个群体正成为白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和引擎。

  在硬件设施上,白云的轨道交通和公路路网日趋完善,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连通和扩大了经济辐射半径,带动了区域间的产业联动。目前,白云辖内已开通地铁二号线、三号线、六号线、九号线、十四号线、八号线北延段等。地铁十一号线、十二号线、十三号线二期、十四号线二期也正开工在建,待这些地铁线路开通,未来白云将实现每个镇街都进入地铁时代,进入广州半小时经济圈,往返市中心城区及通达粤港澳大湾区都十分便利。

  除了地铁,空港大道二期、白云二线、白云五线、迎宾大道二期等一批区内主要骨架路网和市政路桥工程建成通车,机场第二高速、花莞高速等高速路网,更是不断提升白云发展速度,而完整的物流链条、存量丰富的土地资源,也吸引了众多企业扎根白云发展。

  为了给企业发展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近年来,白云区通过深入推进城市更新改造和产业转型升级带来大片优质发展空间,正以“1358”发展思路为引领,高标准建设“一园一城一示范区”等重大产业平台,广州民营科技园、白云湖数字科技城、广州设计之都、广州时尚之都、广州西岸、白云新城等正朝着一流示范园区蝶变。

  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看中了白云的投资优势,选择扎根白云发展,通达电气、九元航空、无限极、申通物流、建华建材、九州通医药等大型民企在白云设立总部。白云经济在承受促产业转型的痛点上,迎来了新兴产业崛起的希望: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保持快速增长,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对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带动作用进一步显现。

  民科园民营经济再升级 打造国家民营经济改革创新试验区

  民科园作为白云民营经济的一个缩影,汇集了约3000家民营企业,其中“四上”企业358家,亿元以上企业92家,高新技术企业168家,涌现出了白云化工、白云电器、欧派集团、通达电气、呈和科技等一大批知名优质企业,初步形成了轨道交通、智能家居、美丽健康等重点产业。仅今年1-10月,民科园工业总产值就达356.6亿元,占白云区比重约45%,近三年产值、税收均保持两位数增长。

  近年来,白云聚力建设民营经济创新发展聚集区,力争把这块土地培育成民企争芳竞艳的“万花园”。民科园的民营企业撑起了白云民营经济的半壁江山,展现出空前的发展势头与活力。这其中最突出的标志,便是在资本市场上,民科园民营企业掀起的上市热潮。

  2016年3月22日,白云电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白云第一家登陆资本市场的民营企业,为辖内其他创新企业带来了极大的示范效应。2017年3月,欧派家居和达安股份相继登陆上交所和深交所创业板。去年11月,通达电气和久量两家企业分别在上交所和深交所敲响上市钟声。至此,白云累计培育境内外上市企业11家,其中境内上市7家,境外上市4家,累计培育新三板挂牌企业31家,目前在板企业16家。

  今年,民科园再迎重大发展机遇,《广州民营科技园改革创新行动方案》已经市委深改会及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已上报省委、省政府。按照整体规划,民科园将以建设“国家民营经济改革创新试验区”为总体定位,为符合产业方向和高质量发展需求的优质项目提供充足产业用地,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新高地,努力推动形成38平方公里“一核三园”协调发展新格局。通过推动“一核三园”整体纳入省、国家高新区,拓展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发展新空间。

  当前,民科园正积极推动园区扩园提质增效,为产业集聚发展提供优质载体。同时,逐步完善全生态服务体系,精准服务企业,为企业解决体制机制性痛点难点问题。广州耐为机器人从今年2月28日入驻民科园,到10月产值超过2.2个亿,有效拉动了园区工业产值增长;中软国际、软通动力净增营业收入3.7亿元,拉动园区营利性服务业增长44%;中铁十五局、中铁三局、中化学净增建筑业产值64亿元,拉动园区建筑业产值增长97%……园区民营企业的飞速发展,成为区域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的最有力注脚。

  优化营商环境软实力 厚植白云民营企业发展沃土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激发民营企业活力的不二法门。近年来,白云民营经济之所以得以蓬勃发展,在于面对经济转型升级中遇到的困难,白云出实招、谋实策,为广大民营企业助力铺路,引导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根据《广州市白云区营商环境评估报告(2020)》,白云在不少指标上的得分能够比肩北京、上海,甚至接近世界前沿水准。

  今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很多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遇到严重困难。白云迅速印发《白云区复工复产八条政策措施》,为辖内企业提供全方位、多维度的政策支持。截至今年10月,辖区银行机构共给予白云企业超过40亿元延期还贷和展期续贷的优惠支持;累计为1237家中小微企业发放普惠性优惠利率贷款金额约28.24亿元。此外,白云帮助企业减免社保费32.41亿元,返还5.8万家企业失业保险稳岗补贴1.04亿元,减轻企业税收负担11.96亿元。

  在省“民营经济十条”、市“民营经济20条”等政策的基础上,白云又大手笔推出了“六大惠企政策”,惠及对象直指“四上”企业、总部企业、龙头骨干企业、上市企业、科技型企业等,大力扶持实体企业。加上产业集聚人才政策、支持农业发展和质量强区等政策,白云已形成全方位和有梯度的政策体系,引导和帮助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做大做强。

  “白云区在营商环境改善方面做了大量的努力,在公共服务、惠企政策、并联审批、企业融资、打击假冒伪劣、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人才奖励、减税降费、保护知识产权等方面精准施策,帮助白云民营企业融入白云发展战略,成效非常显著。”白云电器董事长胡德良如是评价。作为在白云土生土长的民营企业龙头,白云电器从单纯的装备制造,转变为“金融+产业”“需求+技术”四轮驱动,如今已成为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城市轨道交通、核电及大型工业企业、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等核心配电及控制设备供应商,年产值约20亿元。

  面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白云将继续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更好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和法治环境,切实解决民营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支持引导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为建立粤港澳大湾区民营企业重大产业项目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和产融对接长效机制勇闯新路,为打造科技创新高地、共建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作出新的贡献。


相关信息

浏览次数:-
分享
扫码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