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新增“四上”企业679家,新增数量位居全市各区第三
“四上”企业既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也是衡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去年以来,我区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同时,在扶持规模企业上精准发力,新增企业数量不断增加,近日,区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去年我区新增“四上”企业679家,新增数量位居全市各区第三位,且新入库企业规模大、结构优、科技含量高,为我区经济平稳增长提供厚实土壤。截至去年末,全区“四上”企业达4000家,同比增长9.7%。白云时事 周亚君 李世平
1
去年新增“四上”企业679家
近年来,我区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谋划推动一批重大发展平台建设,民科园38平方公里“一核三园”新布局加速成型,白云湖数字科技城塑造产业新优势,白云新城总部经济集聚效应明显。中关村信息谷、北大科技园、哈工大大数据集团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纷纷签约落户,中交四航局一公司、省交通设计研究院等设计创意企业和中国航油、中国化学等优质企业项目成功引入落地,全区“四上”入库企业呈现逐年增多的良好发展态势。
2017年至2019年,我区分别新增“四上”企业447家、568家、1053家,呈持续稳步增长态势。去年,全年新增“四上”企业679家,净增347家,新增数量位居全市各区第三位。截至去年末,全区“四上”企业达4000家,同比增长9.7%。
分行业看,去年新增的679家入库“四上”企业,包括工业182家、建筑业61家、批发业185家、服务业191家、零售业32家、房地产业9家、住宿业5家、餐饮业14家。其中,第二产业的工业企业、建筑业企业达243家,占“四上”企业比重达35.8%。
从新增“四上”企业的分布看,白云北部的太和镇(含民科园)、人和镇、钟落潭镇、江高镇、龙归街和大源街表现依然抢眼,分别有40家、45家、49家、43家、46家、31家企业入库,而南部的三元里街、松洲街、永平街、鹤龙街也表现不俗,分别新增入库36家、40家、39家、47家。
这其中所折射的,正是我区经济产业结构实现了良好的转型升级,特别是近年来,我区沿着“强二优三”产业发展路径,着力打造“一园一城一示范区”重大产业平台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及现代服务业不断进驻,进一步优化了我区的经济产业布局,也有力保障了我区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去年,在整体经济形势下行的压力下,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45亿元。
2
新入库企业规模大、结构优、科技含量高
除了数量保持稳定增长外,“四上”企业发展的质量也不容忽视。据介绍,相比2019年,去年我区新入库企业规模更大,营业收入超亿元企业达27家,户均营业收入4299万元,比2019年高1863万元,户均从业人数46.9人,比2019年多15.1人。同时,新入库的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占比高,新入库工业战略新兴产业企业10家,占工业新入库工业企业数量的5.49%,高于存量工业战略新兴产业企业占比1.02个百分点。
例如去年新入库的“四上”企业广州生命之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健康产业为主体,专注于研发、生产和销售智能家用医疗器械产品的民营高科技公司,其生产的家用制氧机已获得30多项专利技术,成为专业级家用制氧机第一品牌,连续两年获得全国视觉媒体销量第一,在消费者中享有广泛赞誉,去年营业收入达1.6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从月度入库行业结构比来看,去年虽然月度入库企业比2019年少38家,但对经济拉动作用较大的建筑业有61家,比2019年增加11家,建筑业新入库企业拉动全区建筑业产值增长40.1个百分点,月度入库行业结构比更优。
作为广州土地资源开发潜力最大的中心城区,我区也成为基建投资持续发力的主战场。近年来,我区立足新发展格局,抢抓发展机遇,谋实战略区位,以“一园一城一示范区”等重大发展平台建设为抓手,加大基础设施补短板力度,房屋建筑、轨道交通、市政工程等迎来快速发展,也为建筑企业落户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土壤。中建、中铁、中铁建、中交、中化建、中电建等央企旗下子公司纷纷落户白云,由此带来白云建筑业的爆发式增长,去年建筑业产值达459.4亿元,相比2016年增长了10倍。
3
优化营商环境吸引优质企业落户白云
新引入的“四上”企业相比以往的企业有了更充足的含金量,这样的成果,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近年来我区对招商引资工作的高度重视,以及围绕“环境要改善、产业要升级”的中心任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过去,由于缺乏优秀的载体平台,也没有专门的招商机制,优质企业都不愿来白云落户。如今,我区不仅建立了专门的招商机构、机制、平台,区主要领导还多次带队到香港、北京等地上门招商,并依托民科园、白云湖数字科技城、广州设计之都、白云新城等平台载体,吸引企业入驻白云。
在区投资促进局相关负责人看来,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是招商工作得以顺利推进的重要基础,一系列的“放管服”改革以及“三年打假”行动计划,也进一步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营造了良好公平的市场秩序,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大便利。
好的政策更是营商环境的“催化剂”。2018年,我区强势抛出政策大礼包,出台“普惠10条”“总部10条”“培优计划”“上市10条”“创新10条”“设计政策”六项惠企政策;为吸引和鼓励更多优秀高层次人才来白云创新创业,我区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出台《实施“云聚英才计划”的意见》,成为我区吸引人才的一个重要法宝;出台实施《白云区加快重点招商项目落地开工建设工作指引(试行)》,全面推行建设项目免费代办服务,加速重点招商项目拿地后半年内即开工建设,一批重点招商项目建设全面提速。我区以政策优势和优质服务鼓励企业发展,吸引境内外优质企业与重大项目落户白云,增强经济的创新力、竞争力,稳住经济基本盘。
让人欣喜的是,随着政府积极主动作为,以及区域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过去未能充分释放的潜能和红利正逐步释放出来,近年在《人民日报》发布的榜单总能看到白云的身影,白云已连续三年跃居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前十强,轨道交通、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先进制造业正加速推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风起云涌……新生的产业格局正不可阻挡地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