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区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十四五”期间,我区将以环境为核心竞争力,统筹发展和安全,优化深化“1358”发展思路,深入实施“强二优三、三产融合”产业发展路径,奋力将白云建设成为广州最好、最强、最有活力的区之一。其中,高品质打造“一园一城一示范区”,就是“1358”发展思路进一步深化的结果,也是我区高质量发展之路的起点。
今年白云两会,“一园一城一示范区”备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关注。代表、委员们认为,“一园一城一示范区”将广州民营科技园、白云湖数字科技城、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区形成一套产业“组合拳”,实现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都市农业等现代产业的组团联动,聚合成引领白云全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源和活跃增长极,意义重大。
产业数字化是重要发展方向
“一园一城一示范区”指的是广州民营科技园、白云湖数字科技城、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区。区政府工作报告显示,目前“一园一城一示范区”均有明显进展,推进工作顺利。
“在白云区‘一园一城一示范区’发展战略中,产业数字化是重要的发展方向。”区政协委员、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国际商贸中心研究基地主任张昱说,白云产业数字化发展应当建立在自身优势制造业基础上。产业数字化发展需要大量基础性资源投入。从一个城区来说,可用于发展的资源是有限的,在发展的起步阶段,资源应重点投入白云在未来一段时期内要优先发展的先进制造业或现代服务业上,集中资源重点打造3-5个优先发展的产业集群,避免造成多点出击、资源分散。
张昱建议,白云在未来的发展规划中,应加强对数字化发展中产业导向的研究和布局,在数字化基础和前景较好的优势产业基础上,集中资源重点培育(引进)几项尖端项目(企业),重点发展3-5个数字化产业集群,形成白云产业数字化发展的代表性力量。因此,建议尽快制定白云区产业数字化发展规划,并出台重点产业数字化发展的支持政策。
建议将智能制造作为重点
针对“一园一城一示范区”建设,不少代表、委员建议将智能制造作为重点。
“我们的企业就在白云湖数字科技城内,未来的发展将紧跟‘一城’的发展定位。”区政协委员、广州里工实业有限公司总裁李卫铳对“一园一城一示范区”表示非常期待,认为这是在八大产业园区发展上的升华。在他看来,智能制造的切入口很多,这两年他们企业就一直致力于人工智能驱动下的无人值守研发。今年春节期间,他们公司有10天都在无人值守生产,12台高斯机器人控制了12台生产设备,1台高寻机器人负责照顾12台高斯机器人,合计生产了7725个零部件,共有17个款式。这让公司在放假的情况下,多了近70万元的产值。“这只是不到5%的设备的小演练。但别人放假在花钱,我们放假不仅仅在花钱,还在赚钱。这就是智能制造的魅力所在。”
因此,李卫铳建议优选智能制造应用示范基地并作推广,可以启发并展示智能制造对于企业的转型升级和产业升级的巨大帮助,并给区内智能设备企业提供一定的政策帮助。同时,针对区内的产业领军人才、研发人才,要提供比省、市更有力的政策来留住他们。
加快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
代表、委员们建议,为了加速“一园一城一示范区”这个重大发展平台搭建,我区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教育、医疗、人才队伍等相关配套工程。
区人大代表、退休企业家林丽燕表示,在高质量打造“一园一城一示范区”的同时,也要注重周边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企业营商环境,为园区招商打好基础,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一园一城一示范区”的带动作用,为我区经济提质增效打好基础。以白云湖数字科技城为例,我区依托其塑造产业新优势,打造28平方公里数字经济集聚区,引来了一批行业龙头企业落户,发展势头迅猛,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周边的交通、居住环境等基础设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林丽燕说,前几年曾提出加强白云湖公园停车位建设的建议,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并迅速解决,现在到该公园停车方便多了,“同理,政府在花大力气打造园区的同时,要拿出决心,把周边的配套一并做起来。”林丽燕建议,政府在打造“一园一城一示范区”时,也要同步提升周边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更加便捷的交通路网,提供更加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营造更加优美的环境面貌,为企业经营、员工通勤生活提供便利,大力提升营商环境。
对“一园一城一示范区”周边的配套建设,区人大代表、龙归街党工委书记曹镜溪表示,作为属地镇街,龙归街将按照区的部署,配合民科园建设,谋划医疗、教育、高端酒店、住宅、餐饮等配套。同时,结合民科园扩园工作,谋划周边村庄整治、改造,打造农业观光示范区,提升村庄环境面貌、基础设施配套,为民科园招商工作提供更多助力,推动民科园发展建设,辐射带动周边产业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