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湖数字科技城不仅仅是一个数字经济的产业高地,更应当成为产城融合的绝佳示范。图为其规划效果图。
当三月的微风轻拂而过白云山,满城盛开的花朵昭示着春天的如约而至。
这不仅是属于广州的繁华盛景,更是属于白云的欢悦时光。亭岗地铁站西侧储备项目征地签约,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项目征拆近半,民科园核心区首个提质增效项目顺利封顶,白云与华南农业大学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步入“十四五”开局之年,关于“一园一城一示范区”的喜讯不断传来,显示着三大产业发展平台的建设蹄疾步稳,白云区朝气蓬勃。
机遇潮涌,春光正好,现在已没有人会怀疑正在崛起的“一园一城一示范区”将会支撑起这片土地的未来。这是属于白云的最好的时代。白云时事 陈亮嘉
1
“一园一城一示范区”
撬动未来的三大战略支点
62岁的周世国走到白云湖游乐园外,凝视着游乐园里巨大的摩天轮,陷入回忆,“我家就在附近,带孙子来过很多次,每次都很开心。”对于周世国来说,云湖游乐园已经成为记忆中一道美好的风景。
1月6日,广州市云湖游乐园投资管理公司发布了一则并不起眼的公告,当公众注意到它时已经是2月份。公告写着:云湖游乐园被纳入整体拆迁范围内,并于2020年12月14日已全面停业。
据了解,该地块征拆后,预计将建设市政道路——铁路东线(白云一线-华南快速路),及其配套的公共绿地。而摩天轮作为标志性建筑物将保留下来。
“这几年,白云湖周围这一片好像突然热闹起来,不断听说这里出了个征地公告,那里又来了个土地规划,这边刚要拆迁,那边已经在建什么产业园了,一年的动静比过去10年都大。”周世国说,征拆、开工的消息像雪片一样飘来,他们这些老居民感觉得到,沉寂已久的白云西部正在发生期盼已久的改变。
就在一公里之外的亭岗,白云湖数字科技城启动区,白云湖滨未来科技产业园项目董事罗曼凝视着正在平整的土地上隆隆作业的挖土机,进入的是对未来的想象,“你看着吧,未来这边肯定会成为让人羡慕的现代化新城区,我们这个项目也会成为启动区的标杆项目。”
去年12月,白云湖数字科技城总共有74宗重大项目集中签约、动工,其中就包括白云湖滨未来科技产业园。在当下的启动区,处处都是工人与机械在热火朝天作业的忙碌景象。对罗曼来说,挖土机的一声声震动,就仿佛未来的脚步一点点地向现实走来。
拆除与建设,在同一片土地上一齐上演;过去与未来,在同一个历史时刻注定交汇。
这个历史时刻,不仅属于白云湖,更是属于白云。“十三五”期间,白云践行“1358”发展思路,坚定走“强二优三”产业发展路径,使经济发展方式发生巨大转变,城市功能品质实现大步提升,曾经的老城区一步步展现出国家中心城市的现代化中心城区的新面貌。
尤其是白云在此期间重点布局谋划的“一园一城一示范区”,更被视为撑起白云未来的三个战略支点,广州民营科技园(以下简称“民科园”)目标建成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白云湖数字科技城指向全国一流的产城融合示范区,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区欲打造“菜篮子”保障集成区、都市休闲农业首选区和新兴业态集聚区。
眼下,“一园一城一示范区”正进入全面建设阶段,今年更将加速推进,于“十四五”开局之年鸣响冲锋号,为白云经济社会大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白云的未来由此全面铺开。
2
广州民营科技园
两大世界级产业集群渐成型
对于民科园来说,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十字路口。
民科园的建设始于广州民营经济的繁荣,然而相比于当初“国家级科技园区”的期望,在各种因素交织之下,民科园的发展并不能完全令人满意,甚至一度陷于停滞。
“产业发展低端、土地权属复杂、发展空间不足、基础设施短缺等问题,长期限制了民科园的发展,连带园区企业发展严重受阻,以前就是典型的老旧园区。”一位在民科园工作多年的工作人员如是说。
但在“十三五”期间,民科园走上了蝶变之路。原本规划范围不足一平方公里的民科园加速扩容,到2019年已增长至27平方公里,根据新的发展方案还将进一步扩容,而此举也为其发展打开了广阔的空间。
民科园也积极转变发展思路:与其漫无目的、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式地引入质量参差不齐的企业,倒不如将有限的资源集中于扶持符合产业方向和高质量发展需求的优质项目,以科技创新驱动发展为引擎,力求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新高地。
民科园刚好置身于白云调整产业结构的风口之上。民科园工业总产值已连续6年实现两位数增长。近五年来,民科园共洽谈储备项目128家,投资额超420亿元,引进总部楼宇企业超1800家。相比“十二五”期末,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翻了两番。
这些仅仅是开始。在白云关于“十四五”的构想中,民科园将在今年内整体申报省级高新区,完成土地收储4500亩,3年内完成核心区整体收储,5年内实现高新技术企业数量、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倍增,建成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令人瞩目的是轨道交通、美丽健康两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将逐渐成型。
借助广州地铁等龙头企业带动效应,民科园欲深化轨道交通建链强链补链招商,引进中车智轨、粤港澳大湾区轨道交通产业投资集团等关键项目,集聚产业链核心环节骨干企业,培育世界级轨道交通产业集群。
凭借白云电商渠道优势,民科园将支持化妆品企业借力直播电商、头部电商企业开展化妆品自营业务,培育“网红”品牌、“爆款”产品,实现产业整体向价值链高端跃升,打造世界知名“白云美湾”美妆产业集聚区。
不仅如此,民科园的未来更在于把握新一轮技术革命机遇,面向第三代半导体、智能汽车及自动驾驶、新一代通信技术、类脑智能、激光等离子体五大领域,加速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等区域前沿科技创新成果。
已见雏形的是,依托中科院脑智卓越中心、南方医科大学等创新资源,民科园未来将有机会推动神经技术突破、可穿戴设备变革等,培育壮大类脑智能产业。同时,引入北京大学核物理与核技术研究优势,在民科园规划建设广东省激光等离子体技术研究院,政产学研协同推进激光质子刀、离子注入机等技术创新,驱动激光等离子体产业体系建设。
毫无疑问,占全区工业总产值比重接近一半的民科园,已经成为白云产业发展最为重要的基础,在此之上谋划新的发展,它承载着现在,更构建着未来。
3
白云湖数字科技城
三年内实现城市蜕变
在2017年以前,即便是最大胆的产业分析师,也不敢想象地处广州西陲的白云湖周边地区能够出现眼下的景象。
就在几年前,当地工作人员曾向笔者“吐槽”:“除了物流业之外根本没有什么成规模的产业,辖区内除了货运场就是城中村,马路上跑的除了货车还是货车,真的不知道有什么好的发展方向。”
整个白云湖数字科技城28平方公里范围内,超过一半的土地上建立的是老旧工业园、低端物流园,破旧厂房、老化仓库、杂乱货场遍地可见,加上基础设施残缺落后、交通环境饱受诟病等短板,在任何意义上都是名副其实的老旧城区。
命运的转折起始于2017年白云区正式提出“1358”发展思路,其中就谋划在黄金围建设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产业园,这也是第一次,该地区的产业发展价值得到挖掘,而白云湖数字科技城便是脱胎于此。
当时间行进到2020年,白云湖数字科技城的崛起就已显强势:时年5月,白云湖数字科技城黄金围东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控规接连过关;8月,规划范围内首宗用地被保利以32.88亿元摘牌;10月,黄金围片区基础设施项目破土动工;12月,74宗重大项目集中签约、动工,广州·中关村信息谷创新中心项目正式启动。
中关村、北大科技园、哈工大大数据集团、浪潮集团等一大批优质企业纷至沓来,中关村信息谷创新中心开业即实现100%入驻率,白云湖俨然已成为千帆竞渡的机遇之湖。正如北京中关村信息谷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王朝闻所说,“一个数字领跑的云湖时代正在开启,一个千亿级的数字新城正在加速崛起。”
而在白云乃至广州的视角中,白云湖数字科技城不仅仅是一个数字经济的产业高地,更应当成为产城融合的绝佳示范,成为以科技驱动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推动区域蜕变的时代标杆。“一个老城区通过适当的发展方式转换,产业结构调整,促使土地价值提升、城市面貌变样、人口结构升级,蜕变为现代化新城区,这正是白云区所希望实现的。”区科工商信局相关负责人向笔者表示。
正因此,白云湖数字科技城的建设目前其实只是初露峥嵘。今年,白云已将白云湖数字科技城深化规划建设方案作为重大改革项目,争取年内通过省委深改委会议审议。同时,定下目标完成土地收储4000亩,招商落地项目20个、总投资额200亿元以上。
未来三年内,白云湖数字科技城将重点推动高端软件和人工智能产业园、黄金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园和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等园区建设,力争完成土地收储6700亩,出让用地建筑量超250万平方米。定下的总投资额目标超过1131亿元,包括交通、生态、电网、医院等配套设施项目45个,投资额约531亿元;招商引资产业项目不少于60宗,投资额超600亿元。
待其时,白云湖数字科技城将真正展现出它比肩时代前沿的产城一体全新面貌。
4
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区
探索都市农业转型之路
去年6月13日,一个特别的动工仪式在钟落潭镇陈洞村举行,广东省食品进出口集团子公司投资1.7亿元,在这里打造白云区标准化生猪养殖数字农业示范园,这也是白云首个现代化生猪养殖基地。
不同于传统的养猪场,该基地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现代化的设施设备、精准的营养配方和科学的饲养管理,将现代信息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应用到养猪生产的各个环节。该基地也被视为白云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的一个重要路标,“高标准建成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安全智能的示范性现代化农业产业基地,带动白云区畜牧业转型升级。”区相关部门负责人如是说。
其所处的背景是,白云正扎实推进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区建设,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努力为广州市在全省乡村振兴中当好示范和表率打造白云品牌、作出白云贡献。就在去年,白云的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区建设得以全面铺开,农业总产值增速创20年新高,32家优质农业企业被成功引进,相比“十二五”期末农民收入提高一半以上,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居珠三角片区前列。
随着白云北部与中心城区的联结变得更加紧密,广州需要更多能够与都市需求相匹配的农业形态,即在生产上实现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在功能上除了保障农产品供应,还能提供休闲娱乐、运动健身等更丰富的体验。而这正是时代赋予白云农业的重要使命。
同时,白云如何去解决农业用地碎片化限制产业成规模发展、农企融资不易难以壮大、产业融合步履维艰等问题,推动农村土地规模化流转,发展现代种养殖、深加工以及总部销售、都市观光等产业,走出一条转型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之路,亦是为广州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提供参考借鉴。
白云也就此实现了包括农村土地经营权规模化流转达9000亩、发出全市首批“房地一体”农村不动产权证书、搭建“区镇村”三级助农服务平台等一系列农业发展创新举措。而这些也为接下来更深层次的变革拉开了序幕。
就在3月15日,白云首届春耕节开幕。我区免费向农户派发种子、有机肥等一系列春耕大礼包,并引进一批农业无人机、高速插秧机等现代农业机械,从耕地复耕到种子化肥,从气象保险到金融支持,多方位、全链条为农户提供春耕生产服务。这亦是为接下来白云的“冲锋”吹响号角。
今年,白云将持续加码:打通种质种业、现代种养、精深加工、总部销售、都市观光等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年内初步建成广东省乡村振兴文化服务产业园、万亩设施蔬菜和万亩花卉现代农业产业园;引进山东寿光蔬菜集团等种业头部企业,初步建成以科研试验、转化示范为特色的种业集聚区;推动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65家以上,新增农村土地经营权规模化流转一万亩以上。
“成为展示全国、全省现代农业发展成果的重要窗口。”白云已将这句话写在了区委十二届十五次全会第一次全体会议的报告上。
结语
如果把白云区过去几年的发展浓缩为一句话,那么“转方式,调结构”可谓精准无疑。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时下我们所看到的“一园一城一示范区”正是在白云区全面推动“转方式,调结构”后,所凝结的核心成果,亦可视为白云区下一步突破发展瓶颈的关键要素。
“一园一城一示范区”的建设在2020年加速推进,到2021年初持续升温,这为极其关键的“十四五”开了一个好头。尤其考虑到白云的发展正处于绝佳的历史机遇期,距离跨入下一个发展层次似乎仅差“临门一脚”,或者说是缺少“一把钥匙”。
而这一次,确立了“一园一城一示范区”为战略支点,发展的关键“钥匙”被紧紧攥在了白云自己的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