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高镇是农业大镇,下辖45个村(社区),共有农村党员3900多名,占全镇党员80%以上,其中,高中及以下学历党员占53.4%,学历普遍不高。为进一步提升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能力和水平,推动教育培训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大局,江高镇党委制定“1+3”实施方案,突出打造“1+1+47+356+N”的红色教育矩阵(即“1个主阵地、1个行业分教点、47个党校分教点、356个经济社党员教育阵地、N个现场教学点”),创新设置“桂花树下学思想”课程,运用实践教学、专题党课、座谈交流等多种教学模式,促进学用转化、学用结合,以组织振兴助力乡村振兴取得更大成效。
“交心会”模式增强培训效能
江高镇党建文化广场是“桂花树下学思想”系列活动主阵地,于2023年3月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毗邻江高镇党校。广场设有党建文化展示区、廉洁文化展示区、现场教学区、文体健身区、绿道等功能区。现场教学区栽有三棵以“品”字形挺拔而立的桂花树,与江高镇以“实”兴邦、以“品”立身的工作理念不谋而合。
江高镇充分利用镇党建文化广场,组织各领域党员干部开展重温入党誓词、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聆听老党员入党初心故事、以“习语金句”滋养初心、退役军人重温峥嵘岁月等活动,推动各领域党员干部通过交心恳谈拉近距离,党的创新理论更加入脑入心。“这样的学习方式和氛围,相比于室内常规的课堂,我感觉很受用,通过交心恳谈的方式,更容易吸收党课想要传达的知识内涵和精神实质。”江高镇党员黄泽明在参加“入党第一课”活动后说道。
“沉浸式”模式促实践水平提升
在开展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过程中,江高镇不断总结经验和不足。通过谈心谈话、调查研究,江高镇认识到,教育培训农村党员干部如果一味地采取讲授式,并不利于理论知识的“消化吸收”,应多增加体验式教学,同时在讲授方式上和教学内容上要更贴近农村党员干部的特点,以他们听得懂的方式来讲授。为此,江高镇在“桂花树下学思想”的课堂中,增加了“参观学习”和“模拟演练”的环节。
一是参观学习。镇领导班子成员带领村社党员干部参观镇党建文化广场、综治中心、指挥调度中心,实地走访察看党建阵地、多元解纷服务、视频监控调度等开展情况,帮助村社党员干部熟悉了解工作流程,掌握做好农村工作的本领。
二是模拟演练。组织村社党员干部到镇指挥调度中心开展培训演练,熟悉白云区视频汇聚平台、智慧城管运营服务平台、智慧水务系统三大平台,进一步提高应急处突能力及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展基层治理工作的水平。课堂模式的创新,切实提高了学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推动党员教育学用成果转化。广大党员干部纷纷表示,通过体验式教学,更深刻体会到了现代社会治理体系的先进性,希望镇里持续提升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不断为民造福。
“4+N”模式延伸教学“触角”
江高镇“桂花树下学思想”培训平台把思想政治工作“触角”延伸到最边角、最基层,实现镇、村、社党员干部及后备干部4类人群全覆盖。在立足4类人群的基础上,根据实际工作需要,也将退休干部、退役军人、两新组织党员、组织员、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基层单位各岗位工作者纳入培训计划中。培训内容立足“4+4+4”课程体系(即“四大主体班次、四大课程设置、四种教学方式”),并根据实际不断调整,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力求通过教育培训,不断提升全镇党员干部参与“百千万工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能力素质。
自江高镇“桂花树下学思想”课程启动以来,通过“百千万工程”“四个促进年”等专题培训,进一步鼓足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通过开展“沉浸式”教学,进一步增强村社党员干部,尤其是经济社干部,开展信访、应急处突等工作的本领。据统计,目前,已开展专题培训11期,超3000人次,有效推动广大党员干部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接下来,江高镇将不断深化“桂花树下学思想”教育模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内化为坚定信念和思想方法,引导全镇党员干部勇于担当、争走前列,实现思想大解放、能力大提升、作风大转变、工作大落实,推动活力江高党建更实、经济更强、治安更稳、环境更美、民生更好,为白云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中心城区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