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机构 > 区审计局 > 审计之窗

声音——区审计局局长周友来:审计主动围绕中心工作 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发布时间:2017-10-09 来源:白云时事-杨镇华 字体大小:

转自《白云时事》

  区审计局局长周友来:

  审计主动围绕中心工作 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审计报告首经上级审计部门审定

  今年的审计报告出炉与往年相比,有何新变化、取得了哪些成效?

  对此,周友来表示,2016年广东省审计机关开展人财物统一管理改革,2017年开始,全省各市、各区县的审计工作报告,在征求本级行政首长的意见后,均需经上一级审计部门审定,方能向人大常委会报告。

  我区的审计工作报告提交市审计局后,市审计局对报告从格式是否规范、定性是否准确、处理及建议是否恰当等方面进行严格的审查,并出具审定意见,提出修改要求,我区根据审定意见修改后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

  首次跟踪审计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

  从今年的报告来看,如今审计不仅审资金、审权力,还要审政策。在为党委政府管好钱和权的基础上,还需如何督促政策措施落地?

  周友来表示,近年来,审计部门除了承担常规的财政审计、投资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等任务外,还把政策落实跟踪审计作为审计机关的头等大事、重中之重的工作,以政策跟踪审计统领全年的审计项目计划,其他各类审计项目均高度关注重大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情况。

  我们先后组织开展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障房建设等政策跟踪审计。比如,连续3年跟踪国务院出台的盘活存量用好增量的政策部署,促进区本级统筹盘活各类财政资金累计2.7亿余元,让“打酱油的钱也能买醋”,发挥财政资金的绩效。

  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服务保障作用

  如何在全区中心工作中,更好发挥审计监督的服务保障作用呢?周友来表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审计机关始终坚守的职责,也是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区审计局围绕中心、抓住重点工作,有效履行了审计监督职责。现阶段,区审计局进一步提高审计监督站位,找准审计新坐标和切入点,紧紧围绕服务“环境要改善、产业要升级”中心工作和“1358”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审计全覆盖。

  同时,突出审计重点,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水环境整治等重大投资项目审计力度,推动政策和项目落地,提升资金绩效。在揭示反映问题的同时,把解决问题作为审计的终极目标,并从根本上去完善制度、体制和机制,促进经济更好地发展,努力发挥审计的监督和服务保障作用。

  经济责任审计既有力度也有温度

  近两年,各级高度关注镇街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针对今后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周友来表示,经济责任审计是干部监督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对制约和监督领导干部权力运行、促进领导干部履职尽责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根据上级“应审尽审、凡审必严”和“党政同责、同责同审”的要求,经济责任审计首先要有力度。

  作为监督部门,要坚持问题导向,对损害国家和公众利益、触犯底线;对假公济私、谋取私利;对失职渎职、造成一定后果等违法违纪行为,要敢于亮剑,该查处的查处,该移送的移送。同时,树立审计监督就是服务的理念,通过经常性的监督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发挥审计的预警和抵御作用,把审计监督挺在法纪监督前面。

  此外,按照市审计局印发的《关于建立容错免责机制的指导意见(试行)》,对干部在改革创新、落实政策、破解难题中因先行先试、敢于担当、突发处置而出现的失误、过失、过错与偏差行为,允许启动审计“容错免责”机制,保护干部干成事、不出事,让审计监督既有力度、也有温度。

  用“长效机制”来破解“屡审屡犯”

  问题整改是审计工作的重要环节,接下来,我区将如何确保审计整改工作取得实效?

  周友来对此表示,审计整改作为审计监督的“最后一公里”,关系到审计监督成效的发挥。审了不改、事倍功半,审了就改、事半功倍。今年3月,区长苏小澎在区政府常务会上强调,要压实各级领导审计整改第一责任人责任,从制度层面提出改进措施,建立健全监管长效机制,从源头上遏制普遍性、倾向性以及屡审屡犯问题的发生。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力争年底前建立完善审计问题整改长效机制,将建立“政府主导、人大监督、被审单位整改落实、审计机关督促检查”的机制,主要采取边审边改、督查整改、公开促改、人大问改、挂号销号等措施来推进审计整改落实。区政府将于年底专题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审计整改情况,并形成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定期报告制度,充分发挥人大监督的重要作用,促进审计监督职能的充分发挥,进一步推进审计发现问题整改落到实处。

相关信息

浏览次数:-
分享
扫码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