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机构 > 区统计局 > 数据发布 > 数据解读

2015年广州市白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6-03-15 来源:本网 字体大小:

 

“十二五”期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变化,以及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严峻挑战,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白云区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围绕企业、项目、税源等核心要素,制定落实各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优环境、保稳定措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为白云区“十三五”规划的实施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一、综合

经济总量

全区经济实现平稳发展。初步核算,2015年,白云区生产总值1538.01亿元,同比增长7.7%,总量比2010年净增598.9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3.02亿元,同比增长2.1%;第二产业增加值334.42亿元,增长6%;第三产业增加值1170.57亿元,增长8.4%。“十二五”期间,白云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到10.1%,第一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7%,第二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1%,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7%。

在广州市十一个区当中,白云区的经济总量在天河区、黄埔区、越秀区、番禺区之后,位居第五位,占广州市经济总量的8.5%。

产业结构

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2015年,全区三次产业比重是2.2:21.7:76.1,与2010年的2.8:24.7:72.5相比,第一、二产业占比分别下降0.6个、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比则提升3.6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对全区经济发展增长起主导作用。“十二五”期间,第三产业增加值各年占全区生产总值比重均达到73.5%以上,年均增速为10.7%,高于全区经济年均增长水平0.6个百分点,是全区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在广州市各区当中,白云区第三产业规模仅次于天河区、越秀区、海珠区之后,排名第四位,占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9.7%。第二产业增加值在转型升级中拉动全区经济稳健增长,“十二五”时期,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比重均处于21.7%至23.9%之间的水平,年均增长9.1%,高于广州市第二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0.4个百分点。

财税金融

2015年,全区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8.21亿元,同比增长6.3%(按可比口径增长10.9%)。其中,税收收入41.66亿元,同比增长6.7%;非税收入16.55亿元,增长5.3%。“十二五”期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3.5%,税收收入年均增长9.3%,非税收入年均增长31.3%。

分税种看,增值税收入10.82亿元,同比增长8.3%;营业税收入9.25亿元,增长5.8%;城市维护建设税收入6.36亿元,增长4.8%;企业所得税收入4.41亿元,增长0.2%。“十二五”时期,增值税收入、营业税收入、城市维护建设税收入和企业所得税收入年均增速分别为15.2%、0.5%、14.2%和16.5%。

从收入部门方面看,国税部门收入14.12亿元,同比增长6.7%;地税部门收入31.11亿元,增长2.7%;财政部门收入12.98亿元,增长15.4%。“十二五”时期,国税部门收入、地税部门收入和财政部门收入年均增速分别为16.6%、7.6%和36.1%。

财政支出向教育事业及城乡社区事务集中倾斜。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4.15亿元,同比增长25.4%,比2010年增长1.1倍,“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速达16.4%。其中,用于教育事业支出24.38亿元,占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5.9%,同比增长28.6%;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6.34亿元,占全区比重达17.4%,增长43.5%;一般公共服务支出9.87亿元,占全区比重为10.5%,增长12.7%。

全年实现税收总额185.58亿元,同比增长4.2%。其中,国税95.01亿元,下降2.5%;地税90.57亿元,增长12.1%。“十二五”时期,税收总额累计增长49.8%,年均增长8.4%,国税税收与地税税收年均增速分别为11.1%和6.6%。

金融业实现快速增长。全年金融业增加值2.89亿元,同比增长14.2%,比2010年增长1.3倍,“十二五”时期年均增长18.4%。

工商登记注册情况

2015年,全区工商注册登记私营企业8.31万户(含已关闭未注销),同比增长25.7%;私营企业注册资本1118.7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70.5%。工商注册登记个体工商户14.79万户(含已关闭未注销),同比增长11%;个体工商户注册资本28.8亿元,增长18.4%。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健增长。2015年,全区粮食总产量3.2万吨,同比增长0.5%;蔬菜产量82.72万吨,增长4%;水果产量0.82万吨,增长7%;水产品产量4.36万吨,增长3.2%;花卉(鲜切花)3017万枝,增长5.5%。

2015年全区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增速

       

计算单位

全年累计

同比增长(%)

粮食总产量

32022

0.5 

蔬菜产量

827191

4.0 

水果产量

8158

7.0 

年末家禽存栏量

万只

601

3.3 

年末家禽出栏量

万只

3089

8.1 

水产品产量

43641

3.2 

花卉(鲜切花)

万枝

3017

5.5

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36.63亿元,同比增长2.5%。农业总产值61.94亿元,同比增长1.7%,比2010年增长7.2%,“十二五”时期年均增长1.4%。其中,种植业产值37.53亿元,同比增长4.5%;渔业产值4.01亿元,增长2.2%;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8.75亿元,增长7.4%。

三、工业、能源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

工业生产平稳增长。2015年,全区工业增加值294.77亿元,同比增长7.3%,比2010年增长58.1%,“十二五”时期年均增长9.6%;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47.57亿元,总量在广州市各区中排第七位,同比增长5.6%,“十二五”期间累计增长67.7%,年均增长10.9%。

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民营工业企业产值641.25亿元,同比增长7.8%,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5.7%,“十二五”时期累计增长98.1%,年均增长14.7%。大中型工业企业全年完成产值526.28亿元,增长8.5%,占全区62.1%。按登记注册类型分,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产值同比下降6.2%,集体企业产值下降13.7%,外商和港澳台资企业产值增长1.6%,股份合作企业产值增长4.7%,股份制企业产值增长6.9%,其他企业产值下降16.7%。

分行业看,五大主要行业实现产值465.18亿元,同比增长8.7%。其中,家具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分别增长31.1%、5.8%、5.7%和11.2%;通用设备制造业下降3.4%。

工业集聚效应显成效。民科园“一核四园”实现较快增长,合计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79.19亿元,同比增长12.4%,高于全区水平6.8个百分点。其中,核心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40.96亿元,下降3%;白云工业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72.08亿元,增长1.3%;居家用品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71.82亿元,增长37.3%;神山工业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4.03亿元,增长2.1%;白云电气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70.3亿元,增长14.9%。

白云区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表:

2015年白云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增速

产品名称

计算单位

产量

同比增长%

饲料

337521

7.1 

软饮料

453051

-12.8 

服装

万件

3534

-14.0 

万双

2126

6.6 

家具

3084750

14.3 

化学试剂

68951

-16.9 

中成药

19622

-8.8 

塑料制品

223335

4.7 

水泥

3157502

2.2 

气体压缩机

11972840

-12.7 

电力电容器

千乏

90475517

9.5 

电力电缆

千米

22336

12.2 

家用燃气灶具

908427

-0.8 

灯具及照明装置

套(台、个)

82438660

-1.5 

组合音响

1796250

-12.4 

能源消耗

强化监管,落实责任,节能降耗任务如期完成。2015年,全区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4.45%,比2010年累计下降19.79%,“十二五”期间年均下降4.31%,完成“十二五”规划中的下降目标。

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为78.66万吨标准煤。其中,原煤产品工业消费量38.96万吨,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比重35.4%;电力工业消费量15.8万度,占24.7%。

建筑业

2015年,全年建筑业增加值39.93亿元,同比下降4.6%,“十二五”期间累计增长25.7%,年均增长4.7%。

资质以上建筑业保持稳定。全区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45.28亿元,同比增长1.2%,“十二五”期间累计增长55.5%,年均增长9.2%。其中,安装工程增长快速,完成产值11.67亿元,同比增长50.3%。

四、交通和旅游

交通运输

2015年,全区交通运输仓储业增加值402.38亿元,占全区经济总量的26.2%,同比增长12.2%,拉动经济增长3.1个百分点,“十二五”期间累计增长72.6%,年均增长11.5%。机场客货吞吐量增长稳定。白云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5520.94万人次,同比增长0.8%;机场货邮吞吐量200.17万吨,增长5.6%。年末公路里程年底到达数为1539.4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87.84公里,一级公路121.42公里,二级公路197.1公里,三级公路223.62公里,四级公路554.98公里,等外公路254.53公里。

旅游事业

2015年,白云山景区举办了第四届郑仙诞旅游文化节、云台花园天竺葵花展、云台花园意大利风情嘉年华等一系列活动,还引进了广州梦之蝶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举办的蝴蝶文化展、2015跨年音乐会等各类活动,进一步丰富了节日旅游产品,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登山,含云溪生态公园在内全年进园游客2061.5万人次,门票收入7527.5万元。

帽峰山森林公园全年共接待游客39.02万人次;门票收入达到455.19万元。

五、批发、零售、住宿和餐饮业

消费市场成交稳中有进。2015年,全区实现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239.78亿元,同比增长2%,比2010年累计增长57%;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53.4亿元,增长2.6%,比2010年累计增长25.3%。“十二五”时期,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4%,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99.78亿元,同比增长11%,比2010年增长89.8%,“十二五”时期年均增长13.7%。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883.4亿元,同比增长11%;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16.38亿元,增长10.7%。“十二五”时期,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和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年均增速分别为14%和10.9%。

全年实现商品销售总额2424.16亿元,同比增长2%,“十二五”时期累计增长95%,年均增长14.3%。其中,批发业销售额1357.78亿元,下降0.8%;零售业销售额1066.38亿元,增长5.8%。全区限额以上批零企业商品销售额居前三位的商品依次是:汽车类657.94亿元,增长1.7%;石油及制品类207.85亿元,下降30.5%;金属材料类171.17亿元,增长19%。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

2015年,全区商品进出口总值89.25亿美元,同比增长7.9%。其中,出口总值46.47亿美元,下降5.4%;进口总值42.78亿美元,增长27.2%。“十二五”期间,商品进出口总值比2010年增长59.8%,年均增长9.8%;出口总值比2010年增长1.3倍,年均增长18%;进口总值比2010年增长19.3%,年均增长3.6%。

利用外资

全年利用外资签订项目88个,实际利用外资1.43亿美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0.4%,批准利用外资1.36亿美元。

七、服务业

服务业发展趋向稳定。2015年,全区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111.42亿元,同比增长6.6%;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181.42亿元,增长14.8%。“十二五”期间,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速分别为10.6%和10.7%。

全区规模以上服务业单位数量603个,全年营业收入1236.48亿元。其中,航空运输业营业收入864.84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服务业的69.9%;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135.44亿元,占11%;道路运输业80.28亿元,占6.5%。

八、固定资产投资

2015年,按法人单位所在地统计,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48.97亿元,同比下降3%,比2010年增长96.8%,“十二五”时期年均增长14.5%。

从投资主体看,国有投资和港澳台投资增长较快,国有投资80.63亿元,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18%,同比增长29.5%;民间投资181.93亿元,占40.5%,下降6.1%;港澳台投资21.21亿元,占4.7%,增长65.5%;外商投资14.83亿元,占3.3%,下降62.9%。

从投资构成看,航空企业飞机购置和租赁投资146.39亿元,同比增长1%;基础设施投资60.03亿元,增长14.7%;社会民生投资40.07亿元,增长70.6%;产业建设投资202.48亿元,下降16.4%。

全区房地产开发投资93.53亿元,同比下降38.7%,比2010年增长3.3倍,“十二五”时期年均增长34.2%。全年房地产房屋施工面积392.8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9%。房地产房屋竣工面积35.6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9.4%。

九、人口状况、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状况

2015年末,全区常住人口240.34万人,同比增长5%。其中,城镇人口193.55万人,城镇人口比重为80.53%全区户籍人口91.7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8.15万人。按性别分,全区共有男性人口45.92万人,女性人口45.86万人。

人民生活

2015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535元,同比增长8.7%;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631元,增长9.1%。

社会保障

2015年,全区各类社会保险参保人数190.75万人,参加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医疗保险分别有424.05万人次、432.41万人次、414.37万人次、317.21万人次和477.09万人次,五大险种征缴金额共计48.85亿元。城乡低保标准一体化得以实现,全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956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3022人,低保标准均为每人每年7800元。

十、就业和生产安全

社会就业

2015年,全区失业人员登记总人数19807人,实现失业人员就业人数14354人,其中,“4050”人员7574人,期末尚有登记失业人员4818人,失业人员就业率达72.47%。

农村劳动力求职登记人数6037人,转移就业人数4294人,转移就业率71.13%。

生产安全

2015年,全区共发生各类安全事故545起,死亡178人,受伤550人,直接经济损失881.09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下降14.3%,死亡人数下降8.7%,受伤人数下降18.3%,直接经济损失上升34.1%。其中,工矿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共发生5起,死亡4人,受伤9人,直接经济损失352.98万元;全年共发生区域道路交通事故528起,死亡169人,受伤534人,直接经济损失177.83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下降15.8%,死亡人数下降5.6%,受伤人数下降18.5%,直接经济损失上升1.7%。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1157人,同比下降14.9%,“十二五”时期,累计下降49.9%,年均下降12.9%。

十一、教育事业和科技发展

教育事业

2015年末,全区共有普通中学70所,职业中学2所,小学181所,幼儿园309所,特殊教育学校4所,职业技术培训机构20所。全区在校学生31.83万人;毕业生8.39万人;年末全区教职工2.81万人,其中,专任教师1.99万人。

“十二五”期间,白云区在全省率先推动区域课改工作,中考成绩跻身全市前列,高考升大率连续五年突破90%;推动教育惠民工程发展,完成了129项校安工程建设任务,统筹安排1003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免费入读公办学位;建立完善等级学校、标准化学校、特色学校扶持机制,推动民办学校规范、特色发展,全区建成国家级示范性高中1所、标准化学校128所、规范化幼儿园269所,4个镇全部通过广东省教育强镇复评,成功通过广州市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终期督导验收,广州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暨规范化幼儿园督导验收,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国家检查认定,广东省社区教育实验区和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督导验收。

科学技术

2015年,全区科学技术财政支出2.85亿元,同比增长2.6%。全年专利申请量6136件,同比增长29.4%,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1017件,增长31.2%;专利授权量4840件,同比增长44.1%,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346件,增长43.6%。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位居全市第六位、第五位。大力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全年查获假冒专利线索4条,自主立案4件,2件办结,2件未结案;受理专利侵权纠纷案件18件,已调处10件;参与第117、118届广交会驻会执法,处理展会知识产权侵权纠纷88起,结案率达100%。

智慧城市建设取得新进展。升级基层公共服务综合平台基础网络、“五个一”社会治理政府公共服务信息平台、视频监控中心建设等智慧白云重点建设项目推进顺利,白云区“无线城市”建设二期开通150个wifi热点,为民众和企业提供免费服务。开展了25条村通信管线整治以及4条村美丽乡村光纤入村工作,并与电信、移动、联通三大通讯运营商建立了定期沟通机制,共同处置区域内的通信、宽带网络等方面的突发事件。配合市开展了打击“伪基站”、“非法直放站”和“黑电台”违法犯罪活动专项行动。

十二、文化、体育和医疗建设

文化事业

2015年末,全区共有区级文化馆1间;街镇文化站22个。拥有文化广场387个。全年区内组织各类文艺活动826场次;送书下乡5.97万册,比上年增加了4.77万册;送电影下乡达到1516场次。全区拥有图书馆21间,比上年增加4间,总藏书量达到45.43万册,比上年增加4.43万册;街镇图书室368个,总藏书共88.1万册,比上年增加0.6万册。

体育事业

2015年,全区共建设健身路径139条、足球场3个、水泥篮球场26片、下拨乒乓球台165张。全区体育设施覆盖率高达100%。

全年组织参加市级体育活动8次、区组织体育活动16次、各街镇组织体育活动108项(次)。

由区文广新局组成的代表队参加了广州市青少年锦标赛,约500多人参加23个比赛项目。白云区籍共有27名运动员代表广州市参加广东省十四届运动会,获得了竞技体育组金牌16枚,奖牌30枚。

医疗建设

2015年末,全区卫生医疗机构554个,医疗实有病床位数13398张,工作人员19145人。其中,执业医师4912人,执业助理医师465人,注册护士6891人,药剂人员978人,检验师717人。全年门诊诊疗1764万人次,入院人数34万人。

“十二五”期间,白云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慢性病防治体系、妇女儿童保健网络以及卫生监督网络进一步健全。登革热防控工作成效显著,2015年,全区发生登革热本地感染病例5例,同比下降99.9%,病例数显著下降;严防死守,确保了埃博拉出血热和中东呼吸综合征疫情零输入。全区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达50元,12大类41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面落实。启动实施了孕产妇叶酸增补、艾梅乙筛查、住院分娩补助,以及窝沟封闭、大肠癌筛查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十三、环保、环卫工作和城市建设

环境保护

2015年,白云区空气质量达标天数为318天,比上年增加78天,达标比例87.1%,其中环境空气质量属优121天、良197天、轻度污染39天、中度污染8天、重度污染及严重污染均未出现。超标污染物为细颗粒物和二氧化氮。空气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和细颗粒物的年平均浓度分别为13微克/立方米、42微克/立方米、61微克/立方米、39微克/立方米;臭氧日最大8小时均值第90百分位数浓度为145微克/立方米;一氧化碳日均值第95百分位数浓度为1.6毫克/立方米。其中,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二氧化氮和细颗粒物则超过标准;一氧化碳和臭氧百分位数浓度均达标。降尘量年平均值为3.2吨/平方千米•30d,达到广州地区暂行标准;硫酸盐化速率年平均值为0.153毫克SO3/100平方厘米•碱片•日,达到国家暂行标准。

全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54.7分贝,达二类区标准,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68.7分贝。

环卫工作

2015年末,全区共有市容环卫专用车辆813台,比上年末增加397台;环卫从业人数8000人。全年道路清扫保洁面积2538.05万平方米,其中,机械化清扫700万平方米。生活垃圾清运量140.5万吨,均实施无害化处理,粪便无害化处理量0.44万吨,粪便处理率达100%。全区共有水冲式公厕509座,水冲公厕率为100%。

城市建设

2015年,空港大道(黄石路—嘉禾车辆段)、均禾大道等一批主干道路建成通车,“八纵四横”主干路网逐渐成熟,地铁2、3、6号线已通车,8、11、14号线正加快建设,机场三跑道已经正式投入使用。500千伏木棉变电站等12座变电站、220千伏木棉至凯旋输电线路工程等电力设施项目投产运营。升级改造垃圾压缩站34座,新建改造公园18座,新增公共绿地86万平方米,城市环境面貌明显改善。

 

注:

1、本公报所列2015年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白云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绝对数均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口径计算。

2、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是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单位。

3、限额以上批零住餐统计范围是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法人单位,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法人单位,以及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法人单位。

4、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统计范围包括:在辖区范围内的城镇和农村各种登记注册类型的法人单位及个体经营户进行的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的固定资产建设(购置)项目。

5、规模以上服务业的统计范围包括两类:(1)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或年末从业人员50人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以及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等行业。(2)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或年末从业人员50人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相关信息

浏览次数:-
分享
扫码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