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机构 > 区统计局 > 数据发布 > 数据解读

2011年白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2-03-20 来源:本网 字体大小:

2011年,面对极为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白云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白云”核心任务,努力做好各项工作,区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实现了“十二五”发展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经济总量

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58.7亿元,同比增长12%,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28亿元,下降0.9%;第二产业增加值252.55亿元,增长10%;第三产业增加值778.87亿元,增长13.1%。按平均常住人口统计,全年人均GDP达到47459元,同比增长7.3%,折合7308美元(按当年平均汇率计算)。

 

 

 

 

产业结构

三次产业比重是2.623.973.5,与20102.8:24.7:72.5相比,第一产业下降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下降0.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提高1个百分点,第一、二产业继续向第三产业转移。

 

 

 

工商登记注册情况

年末全区工商注册登记私营企业3.89万户,从业人员22.88万人;个体工商户11.46万户,从业人员12.61万人。

财税收支

全年实现区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9.27亿元,比上年增收8.32亿元,同比增长26.9%。其中国税部门收入7.5亿元,增长14.3%;地税部门收入25.78亿元,增长19.3%;财政部门收入5.99亿元,增长1.2倍。财政支出向公共事业及民生倾斜。全年区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为54.97亿元,同比增长25.1%。其中用于一般公共服务支出8.89亿元,增长34.2%;公共安全支出5.88亿元,增长5.1%;教育支出9.52亿元,增长20.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57亿元,增长11.3%;医疗卫生支出3.57亿元,增长32.5%;城乡社区事务支出4.43亿元,增长44%;环境保护支出0.27亿元,增长5%

全区完成税收总额为130.36亿元,同比增长19.6%。其中国税50.77亿元、地税79.59亿元,分别增长11.1%25.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税收收入0.36亿元,增长53.6%;第二产业税收收入41.6亿元,增长1.9%;第三产业税收收入88.4亿元,增长30.1%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48.05亿元,同比下降1.7%。其中,种植业产值25.3亿元,下降0.3%;畜牧业产值11.26亿元,下降8.2%;渔业产值4.87亿元,增长3.4%;林业产值0.09亿元,增长0.4%;农业服务业产值6.53亿元,增长0.8%

 

2011年全区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增速

      

       

计算单位

本月止累计

同比增长(%)

粮食总产量

32354

0.3

粮食亩产量

公斤

337

0.9

蔬菜产量

717225

1.8

水果产量

6372

6.0

   # 荔枝

1752

15.7

季末三鸟存栏量

万只

609.47

4.3

三鸟出栏量

万只

2532.13

0.8

水产品产量

41107

5.2

 

全年粮食总产量3.24万吨,同比增长0.3%;蔬菜产量71.72万吨,增长1.8%;水果总产量6372吨,增长6%,其中荔枝1752吨,龙眼1391吨;全年生猪出栏量23.61万头,下降25.9%;三鸟出栏量2532.13万只,增长0.8%;水产品产量4.11万吨,增长5.2%

至年末止,全区有市级以上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4个、无公害农产品38个、省名牌名优农产品14个,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1家。

三、工业、能源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

工业经济平稳发展。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786.27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74.4亿元,增长10.2%

 

 

 

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同比增长3.1%,集体企业增长7.1%,外商和港澳台资企业增长2.6%,股份合作企业增长30.6%,股份制企业增长14.5%,其他经济企业增长15.5%。民营工业企业完成产值392.96亿元,增长15.3%,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8.3 %。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14.4%,重工业增长5.5%。轻、重工业产值比例比为45.954.1

高新技术为工业发展添活力。全区共有高新技术企业87家,完成高新技术产品产值226.29亿元,同比增长13.7%,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3.6%。其中,新能源高效节能技术产值、新材料技术产值分别增长13.8%39.7%;环保技术产值增势迅猛,增长1.3倍。工业集聚发展稳步推进。广州民营科技园、江高私企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分别32.37亿元和44.9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3.9%43.6%

品牌战略深入推进。年末全区拥有国家、省工业名牌产品38个,全年实现工业产值156.39亿元,增长17.5%,占全区工业产值的23.2%

 

2011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增速

产品名称

计算单位

产量

同比增长%

饲料

万吨

27.83

16.5

服装

万件

5177.59

-2.4

家具

万件

143.55

-1.4

纸制品

万吨

10.73

50.5

中成药

万吨

2.29

-10.4

塑料制品

万吨

15.87

-3.8

水泥

万吨

362.79

-12.7

钢材

万吨

3.46

-36.9

铝材

万吨

17

96.6

汽车

1498

-24.3

家用电冰箱

万台

80.37

-8.0

高低压开关板

万面

9.05

-60.6

眼镜

万副

667.15

-5.1

能源消耗

节能减排工作显成效。2011年全区万元GDP能耗预计为0.6259吨标煤,同比下降4.3%

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合计57.69万吨标准煤。其中,原煤产品工业消费量37.96万吨,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比重47%;电力工业消费量14.37万度,占30.6%

建筑业

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5.81亿元,同比增长22.9%。全区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34.12亿元,同比增长17.1%。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56.95万平方米,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50.31万平方米;完成竣工产值17.32亿元。

四、批发和零售业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68.68亿元,同比增长15.2%

 

 

 

分行业看,批零贸易业零售额592.36亿元,同比增长15.5%;住宿餐饮业零售额76.32亿元,增长12.9%。占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分别为88.6%11.4%

全年实现商品销售总额2010.38亿元,同比增长17.9%。其中批发业销售额1138.49亿元,增长19.8%。全区限额以上批零企业商品销售额居前三位的依次是:汽车类342.86亿元,增长19.2%;石油及制品类130.94亿元,增长36.5%;金属材料类97.55亿元,增长41.3%

五、交通和旅游

交通运输

白云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4504.45万人次,同比增长9.9%;机场货邮吞吐量152.35万吨,增长4.8%。年末公路里程年底到达数1789.82公里,其中:国道190.19公里,省道213.62公里,县道134.5公里,乡道692.27公里,村道559.24公里。

旅游事业

帽峰山森林公园全年共接待游客8.8万人次,收入109.38万元。白云山景区进园人次达1995.7万人次,门票收入5023.1万元。

六、对外经济

对外经济

全区商品进出口总值60.44亿美元,同比增长0.9%。出口总值25.99亿美元,增长24.4%,其中外资企业出口15.76亿美元,内资企业出口10.23亿美元,分别增长28.5%18.6%。进口总值34.45亿美元,下降11.6%,其中外资企业进口7.65亿美元,内资企业进口26.8亿美元,分别下降1.4%14.2%

 

 

利用外资

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5亿美元,同比增长7.2%。全年利用外资签订项目77个,增长40%;批准利用外资1.4亿美元,增长97.6%

七、固定资产投资

按法人单位所在地统计,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323.28亿元,同比增长41.6%。全年房屋施工面积385.45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71.57万平方米,新增固定资产278.75亿元。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额0.18亿元,同比增长27.6%,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额的0.1%;第二产业投资额20.66亿元,增长2.8倍,占6.4%;第三产业投资额302.44亿元,增长35.9%,占93.5%

从投资主体来看,民间投资占主导地位,全年完成投资额253.48亿元,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额的78.4%;其次是国有投资,完成投资额54.97亿元,占17%;港澳台投资额8.71亿元,占2.7%;外商投资额6.12亿元,占1.9%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额36.67亿元,同比增长70.4%。其中,住宅投资11.61亿元,下降32%;办公楼投资10.32亿元,增长691.3倍;商业营业用房投资10.88亿元,增长5.5倍。分投资主体看,国有投资迅猛增长,全年完成投资额6.79亿元,占全区房地产开发投资额的18.5%;民间投资快速增长,投资额20.23亿元,占55.2%;港澳台投资7.39亿元,占20.1%;外商投资2.26亿元,占6.2%。全年房地产房屋施工面积163.21万平方米,增长21%,其中新开工面积61.88万平方米,增长12.9%;房屋竣工面积15.32万平方米,下降56.4%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

2011年高考完成率居全市前列,中考超过市平均线10.45分。年末全区共有各类学校562所,其中,普通中学68所,职业中学3所,小学183所,幼儿园288所,特殊教育学校7所,职业技术培训机构13所。在校学生29.38万人;毕业生7.4万人;教职工2.23万人,其中专任教师1.61万人。

科学技术

科技工作取得全新突破。全年财政用于科学技术支出2.39亿元,同比增长13.1%。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际(对俄)科技合作产业园先后落户我区,广东-独联体国际科技合作联盟对接项目达10个,“哑铃式”国际科技合作模式初显成效。全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国家、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0个,共申请专利2616项,授权量2017项。

九、文化、卫生、体育

文化事业

新建成10个乡村文化广场,完成6个街镇文化站的升级改造。年末全区共有区级文化馆1个,街镇文化站18个。全年组织各类文艺活动307场次,送电影下乡1575场次,送书下乡25000册。全区拥有图书馆10间,总藏书量达35.1万册;街镇图书室365个,总藏书量77.7万册。

医疗卫生

年末卫生医疗机构551个,医疗病床位数9454张,工作人员15015人。其中,执业医师4081人,执业助理医师453人,注册护士4855人,药剂人员914人,检验师615人。全年门诊诊疗1450.18万人次。

体育事业

秉承亚运精神,以推动广州后亚运时代为契机,不断加大体育建设力度,群众体育活动更加踊跃。全区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86.7%,惠民体育工程覆盖率达90%。组织766名运动员参加了省市比赛,获奖运动员达47人次。其中,省级比赛12人获金牌,2人获银牌,2人获铜牌;市级比赛35人获金牌,38人获银牌,53人获铜牌。

十、就业、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社会就业

城镇非私营单位期末职工人数21.83万人,同比下降0.1%。全年失业人员登记总人数21323人,实现失业人员就业人数15198人,其中“4050”人员4532人,期末尚有登记失业人员5305人,失业人员就业率达71.28%

农村劳动力求职登记人数4441人,转移就业人数3214人,转移就业率72.37%

人口状况

全区年末常住人口223.67万人。全区年末户籍人口84.35万人,其中女性41.89万人。户籍人口中,农业人口26.7万人,非农业人口57.63万人;全年户籍出生人数11503人,同比增长4.6% ,人口出生率为12.8‰,人口自然增长率7.9‰,计划生育率94.8%

人民生活

城镇非私营单位职工年平均工资55625元,同比增长10.2%。其中企业单位增长11.5%,事业单位增长7.8%,机关单位增长8.5%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322元,同比增长12.1%。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5867元,同比增长9.1%,其中服务性消费支出8379元,增长9.4%。恩格尔系数为34.5%。年末,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25.11平方米,每百户家庭拥有家用汽车27辆,家用电脑115台,空调机259台,移动电话247部。

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14840元,增长15.5%。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8399元,同比增长7.2%。其中服务性支出2941元,下降11.5%。恩格尔系数为40.2%。年末,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52.76平方米,每百户家庭拥有生活用汽车18台,家用计算机122台,空调机150台,移动电话366部,电冰箱122台,洗衣机116台。

社会保障

社保覆盖面继续扩大。年末全区参保人数49.04万人,参加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医疗保险分别有29.81万人次、30.58万人次、33.92万人次、18.8万人次和33.46万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9.9%35周岁以上农村居民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100%;社会保险养老、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待遇社会化发放率达100%。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3271人,低保标准为每人每月480元;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4993人,低保标准每人每月360元。年末全区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机构33间,床位数10229张。

十一、环境和安全生产

环境保护

全区空气质量基本保持在二级水平,空气污染指数稳定在良好状态,其中空气中总悬浮物为0.137毫克/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为0.094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为0.013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0.042毫克/立方米,降尘为3.33/.平方公里,烟尘控制区建成烟控覆盖率为100%

全年重点工业企业废水排放总量940.18万吨,其中化学耗氧量排放量为895.23吨,氨氮排放量为87.48吨。工业废气排放量为19.84亿标立方米,其中二氧化硫排放量886.10吨,氮氧化物排放量为607.37吨,烟尘(粉尘)排放量139.59吨。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100%

全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55.1分贝,达二类区标准,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68.9分贝,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为100%

安全生产

全年生产安全事故死亡194人,比上年下降10.6%。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1832人,下降20.7%。其中,工矿企业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9人,下降35.7%。全年共发生区域道路交通事故527起,死亡182人,下降11%

注:

1、本公报所列2011年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白云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绝对数均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口径计算。

2、人民币兑美元按全年平均汇率6.4943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独立核算的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工业企业。

4、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是指:年销售额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法人或个体户、年销售额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法人或个体户、年营业额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业和餐饮业企业法人或个体户。

5、从2011年开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统计起点由计划总投资5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增速为可比口径。

6、民间投资是指固定资产投资额扣除国有、国有联营、国有独资、港澳台商投资和外商投资后的余额。

7、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

 

 

执笔:郑璐瑶

相关信息

浏览次数:-
分享
扫码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