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数 指一定时点、一定地区范围内的有生命的个人的总和。
年度统计的年末人口数 是指每年12月31日24时的人口数。
常住人口、现有人口和户籍人口常住人口 指在调查区域内经常居住的人口,具体包括三款人:⒈户口登记地在调查区域并且在该区域内常住的人口(不包括户口登记地在调查区域内但长期外出的人口);⒉户口登记地不在调查区域但在该区域内常住的人;⒊在任何地方都没有登记户口,在该区域内居住的人口。现有人口(又称在场人口或现场人口),指在某一调查时点时,调查区域内的全部人口。现有人口的统计不考虑调查对象户口登记地的情况和居住时间的长短,只要调查时点时在场的人口都包括在内。现有人口不包括户口登记地在调查区域内但在调查时点暂时外出的人口。户籍人口,指在调查区域内有户口登记的人口。户籍人口的统计和常住人口以及现有人口不同,如果未办理户口迁入手续,不论在调查区域内居住时间有多长,都不能统计为户籍人口。由于常住人口资料的使用价值较高,便于进行行政管理、制订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现在我国的人口普查和每年进行的人口抽样调查均以常住地进行登记,一个人只能在一个地方登记。
市镇人口和乡村人口 按常住人口的居住地情况划分。
市镇人口 指地级市市辖区内的常住人口、县级市街道行政区域内的常住人口以及县级市和县下辖镇居委会行政区域内的常住人口。
乡村人口 指县级市和县下辖镇村委会行政区域内的常住人口以及县级市和县下辖乡行政域内的常住人口。
农业人口 指户籍人口统计中户口性质为农业人口的人口。
年平均人数 是年初、年底人口数的平均数,也可用年中人口数代替。
性别比 反映两性人口之间比例的指标。指在总人口中或在各年龄人口中,男性人数与女性人数之比。通常用每100个女性人口相应有多少男性人口表示。
出生率(又称粗出生率) 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平均每千人所出生的人数的比率,一般用千分率表示。
出生人数 指活产婴儿,即胎儿脱离母体时(不管怀孕月数),有过呼吸或其他生命现象。
死亡率(又称粗死亡率) 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定地区的死亡人数与同期平均人数(或期中人数)之比,一般用千分率表示。
人口自然增长率 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人口自然增加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数(或期中人数)之比,一般用千分率表示。
在业人口(又称就业人口) 指在十五周岁及十五周岁以上人口中从事一定的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口。
不在业人口 指十五周岁以上人口中未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口。包括:在校学生、料理家务、待升学、市镇待业、离退休、退职、丧失劳动能力等非在业人口。
社会负担系数 指社会劳动人口与被抚养人口的比例。
人口密度 指平均单位土地面积上居住的人口数。一般以每平方公里上居住的人口数来表示。即某地区(某国家)的人口数除以该地区(该国家)的土地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