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氏大宗祠地处人和镇高增村的中心位置,门口的大广场就是村民的活动中心。从戴氏先祖落户高增,700多年里,戴氏逐渐发展成高增的大姓,不少戴氏族人在勤劳致富的同时,不忘助力家乡发展,惠泽当地乡亲。如今,这样的优良传统仍在高增戴氏一代代传承。
◎宗祠历史悠久让族人引以为豪
戴氏大宗祠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一共三进,曾经历三次重修,规模越来越大,至今保留了明式建筑风格。现存的戴氏大宗祠建于1934年。
戴氏大宗祠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现存的戴氏大宗祠建于1934年。
“建设这个祠堂的时候,我们戴氏已经是高增的望族了,当时请了两个知名的施工队,以祠堂中间为界,同时施工。听以前的老人说,中间还拉了帘,让两个施工队互相竞争。”高增村老人戴焯南说,最后的效果令人满意,祠堂古朴大气,壁画精美,灰雕精致,祠堂主体的木料全部为坤甸木。祠堂前面有广场,后面有院落,占地面积广。
祠堂古朴大气,壁画精美,灰雕精致。
让戴氏族人自豪的是,戴氏大宗祠不管是牌匾,还是对联,都大有来历。“第一次建祠堂时,我们的祖先在大路边设了一个摊,请人写字,最后邀请写得令人最满意者,为祠堂撰写牌匾。”戴焯南介绍,现在祠堂的牌匾为中国国民党元老之一戴季陶所书,门口对联“宗祊传慕德,家学绍谈经”则是戴氏南海宗亲戴鸿慈所书。戴鸿慈是清末一品重臣、近代中国第一位司法部部长。
祠堂的牌匾为中国国民党元老之一戴季陶所书,门口对联是戴氏南海宗亲戴鸿慈所书。
戴焯南介绍,在高增小学建成前,戴氏大宗祠一直承担着办学的职能,他自己就曾在这里读过书。现在的戴氏大宗祠,是高增村人共同的活动场所,村民喜宴,村里的元宵节、龙舟宴、醒狮等活动,都在这里举办,“时至今日,祠堂在戴氏族人的心中依然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它将所有族人凝聚在一起,不管是添丁购房,还是外出远游,很多人都会到祠堂上一炷香。”
◎700多年发展成3000多人望族
戴焯南介绍,高增戴氏的先祖来自河南商丘,1201年,岭南第一代戴氏先祖天则因躲避战乱,带着三个儿子南迁到南雄珠玑巷,其中大儿子长仁继续南迁,到了如今的广州西关。
“长仁有两个儿子,二儿子叫迴明,生了四个儿子,其中第四个儿子仕凭,就是我们高增戴氏第一代先祖。”戴焯南介绍,当时是南宋宋理宗时期,仕凭来到高增乡谋生,因其敏慧敦厚,被本地一名江姓村民看中,将女儿许配给他,从此在这里落户。“戴氏家族为了感谢江姓族人,尊其为母舅。”直到现在,村里每逢开展划龙舟等大型传统活动,两姓之间依然会通力合作,不分彼此。
其实,戴氏在高增村的发展并不是一开始就顺利,第一代先祖仕凭只生了一个儿子光远,光远也只生了一个儿子文显。“中间连续两代单传,在农耕时代,这样很危险,没有大家族保护,很难在一个地方长久立足。好在第四代先祖有八个儿子,除了一个夭折,其他儿子都顺利长大成人。也是从这一代开始,高增戴氏才逐渐兴旺起来。”戴焯南介绍,截至目前,高增戴氏共有3000多人,族人遍布海内外。
如今,岭南戴氏在南海、番禺、东莞、三水、清远、惠州等十几个地方都有分支,虽然已时隔几百年,但是各分支之间还会相互联系,相互走动。每年端午节期间,高增村都会邀请戴氏分支来参加高增景龙舟活动。
◎不论身处何地不忘家乡发展
在戴氏家族的族谱上,记者发现,700多年间,戴氏家族在高增繁衍生息,不断发展壮大,涌现出了不少优秀族人,他们为家乡发展全力付出,戴宗汉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高增戴氏能人辈出,戴宗汉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1918年,当时国内正处于动荡时期,年仅16岁的戴宗汉被生活所迫,到秘鲁谋生,并选择了自己最擅长的农业作为谋生手段。70多年里,他在该国创造了“平面弯形引水法”,实现了自流灌溉。他善于培育良种,改善插秧技术,办起了秘鲁第一块科技种植样板田、第一个养猪中心等,推动了当地农业的发展。1968年,戴宗汉获得秘鲁“农业勋章”,被时任总统赞誉为“秘鲁农业功臣”。
尽管身在异国,但是戴宗汉一直惦记着自己的家乡,给孙子取名为祖华和南粤,送回广州读书。戴宗汉很重视教育,在秘鲁取得事业的成功之后,他一直不忘家乡发展,捐资兴建了同文中学(现在的广州市第七十三中学)、高增小学、人和小学、矮岗小学等。他支持暨南大学复办,捐赠了一批医疗设备,还捐赠了200多万港元,修建了人和华侨医院。不仅如此,他还捐巨资为家乡修建水泥路,捐赠大卡车给村里经营运输。戴宗汉的善举还远远不止这些,他也因此多次受到国家、省、市领导人接见,不止一次应邀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1988年,戴宗汉被授予“广州市荣誉市民”称号。
同样被授予“广州市荣誉市民”称号的,还有同为戴氏族人的戴贺廷,他同样热爱家乡,大量捐款,支持家乡的建设和发展。“这不仅是他们两个人的荣誉,也是我们整个戴氏家族的荣誉。”戴焯南介绍,这样全力为家乡、家族发展的戴氏族人还有很多,他们引领着整个戴氏家族发展。
文 | 杨黛清
拍摄 | 叶卫锋
图编 | 黄思锐
通讯员 | 刘珍
编辑 | 田秘 吴秋兰 李杏婵
审核 | 罗盛光 戴日模
签发 | 刘海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