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这里是老新市镇街坊的购物天堂,是十几万外来人口逐梦的栖息地,也是人流量、车流量堪比天河商圈的“白云CBD”……这里就是新市墟。鲜为人知的是,这里曾有一个旧市——佛岭市,其在硝烟中化为乌有,后于新址自发形成小墟场,逐渐发展成新市墟,崛起为白云区的商业中心之一。
久负盛名,老墟市充满热闹喧嚣
新市墟之前,先有佛岭市。
早在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萧岗堡筹建佛岭市,即位于现回族公墓对面。据当地村民回忆,佛岭市很大,占地十多亩,上世纪50年代前后,还能看到其残破的遗迹,如今已荡然无存。
佛岭市地处萧岗、棠涌、马务等村子的中心,地理位置优越,曾是北郊非常热闹的墟市,经营糖烟酒、药材、山货、农具等,是农产品、日用品交易集散地。墟内有“大有年”“太丰”米机两间,“越香”“美华”“南兴”“佛岭楼”茶楼四间,国药店两间,并设有坐堂中医,给人看病。墟期有耕牛卖,四方农民来挑选,合意者成交。
原来佛岭市的位置,如今已经是新面貌。
其中,李美端经营的煤气灯铺(旧称大光灯),专为有钱人家操办红白喜事,或做大戏时为戏台提供照明,方圆数十里颇有名气。另有三鸟、猪苗、肥料、瓜菜、山货、咸杂等摊档,也有远地来的游医、耍杂技卖药的团伙等。由于水路相通,南海人也撑船来做买卖。小食、糖果等小摊档很多,有粉、粥、豆腐花、油炸粽等。
在邻近机场路(当时还是土路)一公里不到之处,就是新市涌,直达珠江。萧岗村年近花甲的村民何恺回忆,听村里的老人讲,以前新市涌有一个码头设在棠涌白鹤桥一带,后来萧岗商人何进(音)出资浚深河涌,在河涌上游萧岗段建码头,小船只得以来往,大大缩减了往佛岭市挑运货物的路程。
如今的新市涌。
几经风云,佛岭市弥漫硝烟战火
可惜,繁华热闹处,硝烟尽弥漫。当时佛岭市有一座佛岭社学,原名怀清社学,始建于清道光七年(1827年),由当时番禺县的萧岗、夏茅、马务、陈田等十四乡共建,始建之初是邻近乡村和佛岭市的管理机构,也是艺人讲学、绅耆议事的场所。
三元里抗英前夕,萧岗举人何玉成在怀清社学主持义学。硝烟战火侵袭之际,何玉成联合伍长清等人组织怀清社学团练义勇,同时飞柬番禺、南海、增城等,请求派出义勇,联合抗英,在牛栏岗大败英军,后在牛栏岗墟建义勇祠。
鸦片战争后期,清咸丰四年(1854年),在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下,广东天地会发动了一次反清起义,粤剧名演员李文茂在佛岭演出时,因反抗戏捐殴打税吏,乘机率领红船弟子揭竿而起,携同周春夫妇、甘先等领导广州地区的天地会响应起义。当年7月,李文茂以佛岭市为大本营,怀清社学为指挥部,发动洪兵起义,与清兵激战数月,佛岭市和牛栏岗一带即成了战场。民间曾流传着这样一首民歌:“久闻甘先好名声,佛岭市上扎大营。讲起当年打番鬼,英雄队里最年轻。”
起义失败后,清兵直扑佛岭市和牛栏岗墟,大肆烧杀抢掠,牛栏岗墟被夷为平地,义勇祠化为乌有,佛岭市大部分被毁。后来佛岭市虽然进行了重建,但好景不长。1939年,侵华日军在佛岭市大肆拆川坊、取木料,搭马棚、建营地。村民称,日军在佛岭市养马,撤出时烧毁,佛岭市已然成了废墟。
沧海桑田,新涌口重燃市井烟火
佛岭市曾是附近乡民买卖之地,几经被毁,商业买卖存在诸多不便。早在清兵烧毁佛岭市之后,大约1930年,萧岗村口自发形成了一个小型墟场,当时叫“新涌口墟”。初期,萧岗人搭川坊、设市集,每年四月至七月开称,买卖青瓜、节瓜、桃仔之类农产品,每天开称一朝。
1945年后,涌边扩宽道路,市场也渐渐扩大,铺子越建越多。由于新涌口墟的水陆交通方便,很多外地人到此来交易,逐渐形成了一个大集市,并逐渐取代了佛岭市。1950年,人们开始将新涌口改称新市。
“新中国成立前后,码头附近,也就是新市南街一带,货栈居多,临涌而建,船只将装卸的货物停留在此,还有一排大棚,分开一格一格,墙体低矮,多用于售卖牲畜之类。”何恺回忆,附近还有少数商铺,新中国成立前后,有瓜菜收购,药材、餐饮、日用杂货等经营,也有赌场、烟馆等铺面。
供销社成立之后,不少老旧商铺逐渐被拆除,少数成为供销社属下的各色商店,包括日用品、药材、食品等。沿街还有不少小摊档,村民售卖蔬菜、水果等农产品。在上世纪70年代,新市墟仍然兴旺。
在附近老街坊看来,位于机场路棠涌一侧的合心园茶楼,是他们共同的墟市记忆。何恺称,以前经常到该茶楼喝早茶,肠粉、排骨、烧卖、松糕等早点还留存在记忆里。直到上世纪90年代,该茶楼才退出老街坊的视野。
一朝崛起,新墟市洋溢繁华焰火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南粤大地,越来越多的个体商铺在新市墟一带经营。上世纪80年代末,棠涌综合市场、萧岗农贸市场、新市工业品市场等各类市场也逐渐兴建起来。
城市化进程飞速发展,借着旧白云机场的物流优势,物流公司及与物流相关的贸易公司也搬到了机场路,萧岗村、棠涌村抓住机遇,出租房子、地皮,建物业、建厂房,以作租赁,新市墟空前繁华。
在萧岗人、棠涌人看来,新市墟的真正巨变,是在百信广场、广百百货、家乐福入驻之后。2004年,百信广场落户新市墟,商业大鳄接踵而来,机场路一侧是百信广场、广百百货、家乐福、麦当劳以及各色菜馆,另一侧是手机城、电器城,以及各色小摊。随着越来越多的工厂、企业扎根,短短几年光景,新市墟就集聚了十余万外来人口。
2004年,百信广场落户新市墟。
随着越来越多的工厂、企业扎根,新市墟吸引聚集了十余万外来人口,生活气息浓厚。
当时,新市墟是一个拥有巨大人流、车流的商业商圈,是白云区的商业第一旺地,堪比时下的天河商圈。这里的两座窄小的天桥上,经常人山人海,两旁是摊主此起彼伏的叫卖声。到了周末、节假日,更是人满为患。为防止意外发生,甚至有保安在这里严防死守。天桥下车水马龙,形形色色的人操着五湖四海的口音,在这里经营买卖。很多人在这个鱼龙混杂的市井之地,感受到了都市的包容。本地的不少靓仔靓女,除了平日,开学前、过年前,总会到新市墟逛一逛,买“装备”,各色用品,应有尽有。
“跨过兴旺的上世纪90年代和千禧年后的第一个十年,到了电商发展的时代,加上旧机场撤离、地铁交通尚未进入,新市墟的人流量少了很多。”何恺感叹道。
如今,随着这里的地铁站加快建设,附近的广州白云站计划今年年底建成,几起几落的新市墟,正静待再聚人气、重归繁华。
目前,新市墟地铁站正在加快建设。
文、图 | 陈淑娴
通讯员 | 区倩怡
编辑 | 吴秋兰 方欢欣
审核 | 罗盛光 戴日模 吴秋兰
签发 | 刘海裕
以上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