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机构 > 区委宣传部 > 文化长廊

广式红木宫灯:赓续六百年传承推陈出新,融入岭南元素讲好广府故事

发布时间:2023-09-27 来源:区委宣传部 字体大小:

  在白云,说起宫灯,就不得不提起江高的红木宫灯。江高是传统红木宫灯的发源地之一,其以细木为骨架,镶以玻璃,并在上面绘以各种图案,是难得一见的传统工艺品。如今,红木宫灯在新一代传承人的坚守和创新下,也飞入寻常百姓家,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碰撞出新火花,集欣赏性、装饰性、历史性和实用性于一体,成为民间民俗节日的时尚礼品。 

  红木家具衍生宫灯,传承六百余年

  走进罗敏欣红木宫灯工作室,三盏约一米高的宫灯映入眼帘,造型古朴高雅,雕工精细流畅,显得特别雍容华贵,极具古典美。放眼整个工作室,大大小小的广式红木宫灯摆满了屋子,各式各样,造型精巧,极具装饰和欣赏价值。



工作室里摆满大大小小的广式红木宫灯。

  红木宫灯源于明朝,盛于清朝,由广州的宫灯艺人发明,“广式”之名由此而来。最初的宫灯是用木架蒙着丝绸做成的,在国外的玻璃制造传入中国后,才改用玻璃作灯壁,并在其表面作画。在广东匠人发明可装卸的宫灯之后,清朝的宫灯还成为了出口商品,深受外国人的喜爱,被亲切称为“中国灯”。

  “红木宫灯其实是红木家具的衍生品,明朝郑和下西洋回国后,带回了泰国、缅甸、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出产的红木,广州的木雕艺人就将这些珍贵的红木制作成家具,并刻有云龙、凤纹等图案,在这一基础上,工匠们对制作硬木家具的边角料善加利用,将其加工为能够点放蜡烛的灯架,这便是今天人们熟知的红木宫灯的起源。”广式红木宫灯制作技艺市级代表传承人罗敏欣介绍。

红木宫灯上刻有云龙图案。

  广州为红木宫灯的发源地之一,距今已有六百余年的历史,后因各种原因,这门岭南传统手艺一度失传。上世纪九十年代,年过半百的罗昭亮扛起复苏红木宫灯的大旗,用毕生余力专注于广式红木宫灯的守护,红木宫灯再次进入广州市民的生活。罗敏欣师承父亲罗昭亮,自小随父学艺,成为宫灯制作技艺的第二代传承人,如今她也在江高镇成立了个人宫灯艺术工作室,在继续钻研传统宫灯的同时,还开展非遗进校园普及宫灯课程,立志将传统文化传承得更好更远。 



罗敏欣自小随父学艺,是宫灯制作技艺的第二代传承人。

  宫灯制作技艺复杂,团队合作出精品

  据了解,广式红木宫灯的制作主要有木结构制作和玻璃画两大流程。木头与玻璃材质的结合,雕刻与绘画形式的交融,也是宫灯最大的特色。“一盏红木宫灯从开料到成品,就要经过50多道工艺,包括批凿、雕刻、打磨、油色、装嵌、绘画、包装等,甚至有一些工艺流程还要反复多次才能完成,一批宫灯产品从设计到完成最快也要两三个月的时间,有些比较复杂的要好几年。”罗敏欣介绍。

  在木结构制作方面,广式红木宫灯主要采用紫檀木、酸枝木、花梨木、坤甸木等名贵红木作为原材料,选好木料后,要对木料进行烘烤晒干,然后按照不同部位的规格进行切割备用,由于红木宫灯的木结构由榫卯工艺联结而成,所以不同部位的木料还需要开眼,最后再对各个部件进行雕刻、打磨和上漆。




一盏红木宫灯从开料到成品,要经过50多道工艺。

  玻璃画制作也是一道关键工序。由于玻璃本身不吸水的属性限制,无法实现多层积彩的制作,主要通过笔的水分控制颜色深浅,且油墨不能太过厚重,否则会影响宫灯的透光性。“我们使用的颜料主要是丙烯,先用黑色颜料打出底稿后,再逐层上色,构图有自己创作的,也有临摹作品,根据客户的需要来定,其实这个技艺不难,动手越多技艺就越成熟,这都需要时间和经验的沉淀。”罗敏欣说。



玻璃画制作是其中一道关键工序。

  “红木宫灯涉及多种技艺,要会木工、木雕,还要会画画,我们会按照各人的技术专长来分配工作,团队合作共同做好每一件精品。”罗敏欣说,作为团队负责人,她主要负责图纸设计和画画部分,其余则交由专业师傅负责。

罗敏欣主要负责图纸设计和画画部分。

  罗敏欣表示,宫灯是一门综合艺术,其制作单靠个人力量是非常有限的,所以她也发动家人加入了红木宫灯制作队伍,目前她的先生负责木结构制作部分,而女儿也能够独立制作宫灯。与此同时,她也在大力推广非遗项目进校园等活动,希望让青少年接触了解这些项目,甚至是参与其中,不让这一项非遗传承断了层。 

  融入岭南特色元素,打造广府独特手信

  非遗技艺过于坚守传统,可能就会丢失顾客和市场,必须不断推陈出新,获得年轻人的喜欢。在传统工艺的传承发展中,罗敏欣一边坚守着延续几百年的材美和工巧,一边不停追求创新,创作与时代呼应、融入现代生活的作品。

  2020年,罗敏欣以新时代风貌为背景,制作了高近一米的中国宫廷式挂灯《大湾和弦谱华章》,灯架采用缅甸酸枝木,灯画以木棉花、紫荆花为前景,透过花丛远眺大湾区11个城市古典或现代风格的著名地标建筑,呈现出各大城市在建国、改革开放以来时代发展的新风貌,作品获2021年第八届珠三角“工美金匠杯”工艺美术创新金奖。

  近年来,随着中国风的兴起,中国传统装饰品越来越受大众欢迎。罗敏欣也抓住时机,在外观设计上进行改良和创新,从宫廷贡品样式发展出更多款式,同时融入各种广府岭南的特色元素,如岭南建筑文化、艺术文化、民俗文化、农耕文化等,制作出各种精美的现代红木宫灯——台式小宫灯。此外,还有一些小趟栊和小屏风,玲珑而精致,不仅保持传统的优雅而且具有现代风格。

  “广府文化令我着迷,也是我艺术创作的重要源泉。比如这盏以满洲窗为元素制作的台式宫灯,它的灯罩是取自西关大屋其中的一个建筑元素满洲窗,灯柱也以西关大屋里的木栏杆为原型,极富西关特色;另外一盏则以广州的地标建筑小蛮腰为灯柱,有古典美,也有现代感。在制作样式上,我们也创新加入一些不同形态和弧线条处理,比传统的宫灯更活泼和时尚。”罗敏欣介绍说。


罗敏欣在外观设计上融入广府岭南元素。

  如今,罗敏欣又开始了新的尝试,首次将宫灯和广彩两种非遗传统工艺设计在一起,制作出广彩红木宫灯《旖旎江高》,灯画主题取自美丽乡村江高的秀美风光和农耕场景,实现“双非联动”,珠联璧合。“我是江高人,日常闲暇时我就喜欢到村里漫步散心,发现这几年乡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所以我也想通过自己的创作,在讲好广州故事的同时讲好家乡故事。”罗敏欣说。

文 | 周亚君

图 | 谭札烽

编辑 | 黎燕逢 罗盈盈 

审核 | 罗盛光 戴日模

签发 | 刘海裕

白云融媒报料热线:020-86363906   

以上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信息

浏览次数:-
分享
扫码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