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机构 > 区委宣传部 > 文化长廊

【白云族记】陈氏:先贤刚正忠简士,宗祠流芳荫后人

发布时间:2024-09-26 来源:区委宣传部 字体大小:

  在位于金沙街沙凤村的宋名贤陈大夫宗祠,透过一件件老旧的建筑装饰、一块块古朴的青砖灰瓦、一条条麻石铺成的台阶,不难领略到沙凤村曾经的繁华和陈氏家族昔日的辉煌。据悉,沙凤村陈氏家族历史绵延八百余年,其宗祠历经四五百年风雨依然屹立,门外的大榕树也有200多年历史,依旧枝繁叶茂。这一切,在岁月的洗涤中,犹如一部厚重的史书,记录着沙凤村陈氏家族一代代人的奋斗和荣光。

  陈氏家族历史绵延八百余年 

  沙凤村陈氏家族源远流长,从第一世康延公算起,至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溯先祖北凤南仪,檀香寄寓,沙贝立祠,历八百余年遂成泱泱右族;传后嗣兰心蕙质,金榜题名,公卿位列,累数十为官造就熠熠家声……”在走访宋名贤陈大夫宗祠时,陈氏后人陈雄景介绍了陈氏后辈陈伟南撰写的一副对联,认为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陈氏家族八百余年的历史概况。

9cbd26d6bbe04f329d9ea2cefafe5156.png

  位于金沙街沙凤村的宋名贤陈大夫宗祠。

  谈起陈氏家族的历史,一直热心宗族事宜的陈雄景如数家珍。他提到,沙凤村的陈氏家族,其祖先原本居住在河南的颍村,后来沿着水路南下到广东为官,落籍广州檀香村,也就是今广州造纸厂附近。历经了六传之后,陈氏家族在当地留下了六座墓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族人都有前去拜祭扫墓,可惜现在已经湮没。后来,居住在檀香村的七世祖陈浩,只身来到浔峰地区,觉得这儿山清水秀,风水极佳,乃人杰地灵之处,于是带领族人在此定居,成为沙凤村陈氏家族的开基祖。陈浩娶了邻近的辛氏女子为妻,陈氏家族便在沙凤村扎根,开枝散叶,繁衍生息。

  沙凤村的陈氏家族,人才辈出。宋名贤陈大夫宗祠前的七级石台阶,还有后进的五级石台阶,便象征着陈氏家族“一门七进士,四代五乡贤”的荣耀。该宗祠中堂悬挂有“世德堂”和乾隆皇帝御笔题的“忠简”两块大牌匾,大门口上方悬挂的彩牌,相传也是皇帝赐予的。

1a332dd027fc43888d7ace6ba802de34.png

  宋名贤陈大夫宗祠前的七级石台阶,象征着陈氏家族“一门七进士”的荣耀。

  值得注意的是,该宗祠屋顶正中各两条四方飞檐,有别于岭南其他地区流行的飞檐样式,相传这种样式也是经皇帝恩准的。“只有官宦显赫的家族,祠堂才能用这些瓦和飞檐造型等。”讲起自己的祖辈,陈雄景脸上满是骄傲和自豪。

  陈子壮乃刚正不阿的忠简之士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沙凤村陈氏家族不少先祖官声显赫,政绩卓著,特别是抗清英雄陈子壮的事迹可歌可泣。

  陈雄景向记者展示了陈氏后人于2006年编撰的陈子壮世系表。“我们家族最出名的就是十六世祖陈子壮!”陈雄景介绍,陈子壮是明末抗清名臣、著名诗人、书法家、民族英雄,和陈邦彦、张家玉并称“岭南三忠”。他自幼才智出众,四岁能文,七岁作诗。在一次赏月夜宴中,幼年的陈子壮灵机一动,即兴作诗,抒发他宏伟的抱负,赢得了众人交口称赞。明万历己未年(1619),24岁的陈子壮中进士,并在殿试中获第三名(探花及第),授翰林院编修。后来,面对宦官魏忠贤等奸党乱政,陈子壮坚持正义,拒绝同流合污,最终被罢官回广州。说起这段故事,陈雄景言语间满是钦佩和赞叹。

1721359265245092026.png

  陈子壮中进士,并在殿试中获第三名(探花及第)。

1721359187467051625.png

  陈子壮起兵抗清,失败后宁死不屈,后乾隆感其忠烈精神,赐“忠简”牌匾。

  在广州,陈子壮积极参与救灾,筹饷兴兵,勤加操练,还设区赈济救活饥民。明永历元年(1647),陈子壮累迁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他联合陈邦彦、张家玉等起兵抗清,拖住清军在广东的全部兵力,使之不能西进,坚持作战十个月,最终为清军所破,兵败被俘,宁死不屈。永历帝继位后,追赠陈子壮为番禺侯,谥号“文忠”。

  陈子壮的后裔亦是人中龙凤,其直系子孙陈佰海以医术济世,时常接济穷人,为世人所赞许。

  陈雄景指着那块刻有“忠简”二字的牌匾,缓缓讲述道:“这就是乾隆皇帝被陈子壮的忠烈精神所触动,亲自赐予的牌匾。”如今,这块牌匾依旧高悬于祠堂之上,见证着陈氏家族的发展和变迁。

  百年古榕见证族人精神血脉赓续

  陈氏后人、72岁的陈兆启告诉记者,自七世祖至今,陈氏家族一直在沙凤村生活,每年的清明节,族人都会上山祭祖。“每年我们都约好了,一起上山拜太公的。”陈兆启说,在清明节当月的第三个星期六,陈氏族人便会聚集于沙凤村牌坊下,一起出发去祭拜先祖。

  陈兆启提到,金沙洲是陈氏家族的主要聚居地,但在海珠区的五凤村,同样有陈氏村民心怀敬仰,远道而来宋名贤陈大夫宗祠,追寻根脉。他们认为,自己族人的起源和沙凤村陈氏先祖一脉相承。“这种跨越地域的寻根之旅,不仅彰显了陈氏家族的广泛影响力,也体现了族人之间深厚的血脉联系和文化认同。”陈雄景说道。

  沙凤村陈氏家族深厚的宗亲友谊,不只体现在家族成员之间,他们和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麻奢村的村民也来往密切,可以称得上是“兄弟村”。据陈雄景回忆,抗日战争期间,两村村民经常互相援助食物、物品,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宋名贤陈大夫宗祠历经数百年风雨依然屹立,其天井种植的大型九里香花香扑鼻,造型雅致,门外的大榕树也有200多年历史,依旧枝繁叶茂,四季常青。这一切,在岁月的洗涤中,犹如一部厚重的史书,记录着沙凤村陈氏家族一代代人的奋斗和荣光。

96800d3a459c45d386d42fa9e0b9dadf.png

  宋名贤陈大夫宗祠门外的大榕树有200多年历史,依旧枝繁叶茂,四季常青。

  无论时代如何更迭,陈氏后人始终坚信,陈氏家族的精神内核始终不变。他们对家族传统的坚守,对文化传承的重视,以及对社会责任的承担,都会成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也会助推沙凤村依托其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人文底蕴,发展成为更加和谐、繁荣、文明的现代化乡村。

  文 | 全碧芳 吴汶瑶(实习生)

  图 | 石建华

  编辑 | 吴秋兰 李杏婵

  审核 | 罗盛光 戴日模

  签发 | 刘海裕

相关信息

浏览次数:-
分享
扫码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