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平街党工委坚持在“全覆盖、常态化、重创新、求实效”上下功夫,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抓牢抓实抓细各项规定动作,形成自身特色,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取得初步成效,得到市委督导组充分肯定。
一、建立长效化责任机制。街党工委认真落实主体责任,加强统筹指导,坚持每个月定期召开班子会议专题研究“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情况,分析解决存在问题。街领导班子、机关干部和驻点团队分片包干,全覆盖挂钩辖区内55个基层党组织,推动各级党组织落实各项学习教育工作。街党工委书记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坚持以上率下,引导班子成员带头自学、带头参加学习讨论、带头讲党课、带头落实双重组织生活制度、带头立足岗位做贡献。建立每周检查布置一次学习内容、每月安排部署一次工作、每季度评估一次工作成效“三个一”督查机制,进行全覆盖经常性检查。8月初,公开展评70多份全街各党支部书记和街机关中层以上党员干部的学习心得体会和学习笔记。
二、落实常态化学习要求。制定街党工委、基层党支部两级学习计划,明确每月学习内容、每季度讨论交流主题等。印发1000多份学习资料,通过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方式,开展分级分类学习教育,为年老病弱退休老党员送学上门,要求全体党员每天学习半小时,党员领导干部每月撰写一篇心得体会,党组织书记在每次街党工委工作例会前进行知识小测验。抓好讲党课工作,明确各支部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党课,建立党课讲稿逐级审核机制,支部书记党课报挂钩街班子领导审核,支部班子成员和普通党员党课报支部书记审核;开设经济社党支部书记专题培训班,邀请上级党组织书记上一次示范党课。截至目前,街党工委班子成员讲党课12场次,支部书记讲党课58场次。
三、打造规范化活动阵地。按照有党员活动室、有牌匾、有党旗、有制度、有资料柜、有电教设备、有宣传阵地“七有”标准,为55个基层党组织分别打造一个结构完整、功能齐备、统一规范的阵地堡垒,实现阵地建设规范化。落实基本台帐管理规范化,统一建立党组织工作台帐、党员教育管理台帐和党员发展工作台帐,如实记录党建工作开展情况。制定发展党员工作制度、“三会一课”制度、党费收缴管理使用制度、党员电化教育工作制度、党务公开制度、组织生活会制度、基层民主制度等七项规章制度,并将相关制度统一模板上墙,形成责任明晰、领导有力、运转有序、保障到位的工作机制。推行档案管理规范化,制定档案归档清单,做到会议材料、文件材料、简报信息、总结材料、统计表册和影像资料“六必存”。
四、实行制度化“组织生活日”。认真落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要求,每月最后一个星期五固定为党员“组织生活日”,要求全街各基层党组织统一召开组织生活会、“三会一课”、开展党员志愿服务等,集中进行为期半天的政治学习和党性教育,形成常态化工作机制持续开展。结合基层实际,采取每周齐步走措施,固定在每周五布置学习任务,统一各党支部的学习内容、活动主题和学习进度。各基层党组织当天将学习教育开展情况的图片或视频,通过书记微信群实时上传,接受检查。为妥善解决社区、“两新”组织党员工学矛盾,开设永平街党员教育“微学堂”,召开8小时外组织生活会,不断扩大学习教育覆盖面。在各基层党组织分别设置组织生活公开栏,每月如实公示全街850名党员参加活动和学习情况,并进行累计积分,作为年底民主评议党员重要依据。
五、推动实效化问题解决。突出问题导向,以专项工作为抓手,落实“基础在学、关键在做、重点在改”要求,把“学、做、改”贯穿学习教育全过程。各级党组织负责人带头围绕学习教育情况,查摆存在的突出问题,建立健全整改台账,明确整改措施、责任人和整改时限,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果提升学习教育质效。发动全街党员干部组成19个驻点团队,深入基层开展驻点联系工作,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共入户走访群众4068户,接待群众268人次,收集意见建议31条,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29件。组织党员结对帮扶70户特困家庭,积极与附近的社区医院开展共驻共建活动,帮助群众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共上门服务120余次,及时化解矛盾纠纷20余起,解决实际困难30余件,减免医疗费用9万余元,使辖区群众都能看得起病、住得起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