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州市白云区人大永平街道工委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引导人大代表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延伸服务“触角”,助力社区幸福升级。其中,永平街倚云天社区完成公共设施升级,成为由人大代表牵头、政企合力打造的“儿童友好社区”。曾经设施老化、资金短缺难题,在永平街人大代表的协调推动下,通过“微改造”实现破局,为基层治理提供了新思路。
民情直通:从“问题清单”到“行动方案”
一次接待群众活动中,广州市人大代表马春欣收到民情联络员反映:倚云天社区儿童设施陈旧、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居民改造意愿强烈。经深入了解后得知,社区虽积极召开党委会议商讨解决,但因社区资金不足,项目被迫搁置。
“民生需求不能等。”作为永平商会会长,市人大代表马春欣建议搭建政企协作平台,形成“街道统筹+商会支持+居民监督”的共建模式。在街道党工委协调下,街道职能部门链接永平商会,对倚云天社区提供资金帮扶,后多次到社区实地走访,充分听取社区居民的心声,现场勘察、规划打造“儿童友好社区”。
精准焕新:小切口撬动大民生
短短两周时间,在多方合力下,改造工程启动,施工全程推行“透明化”管理,居民可实时监督进度。此次升级改造更新了社区儿童滑滑梯及新增跷跷板、摇摇马等儿童设施,让孩子们有更多的游乐设施可供选择,进一步构建了呵护儿童成长的友好环境。公区里多年失修的陈旧长椅被改造为耐雨耐晒的休息椅,点亮了社区居民的“小幸福”。
长效赋能:从“改硬件”到“建机制”
焕新后的社区获评“儿童友好社区”,居民满意度达98%,公共空间使用率大幅提升,儿童安全事故零发生。人大永平街道工委以此为契机,以网格化管理为切入点,探索“人大代表+民情联络员+网格长”的工作模式,组织14名人大代表与辖内56名驻点网格长对应结对,促进代表履职有效融入基层社会治理。
微改造不仅是空间更新,更是治理升级。从设施破旧到焕然一新,倚云天社区的蝶变印证了“小资金撬动大幸福”的治理智慧。这场由人大代表穿针引线、多方共治的实践,为破解民生难题提供了鲜活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