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特殊情况不能参加集中培训;长期患病、行动不便,无法参加集中学习;平时工作繁忙,甚至周末无休,该如何参加党的理论培训?针对现实存在的培训问题,广州市白云区永平街党校积极探索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新路子,针对不同类型的党员进行分类指导、按需实教,为辖内1106名党员开展定制化教学服务,打通基层党员教育培训“最后一公里”,实现党员学习教育全覆盖。目前,永平街60岁以上的党员有300多名,永平街党校及分教点均为他们提供了定制化教学服务,为不同需求的党员实现党员学习教育全覆盖。截至目前,开展“送学上门”75次,开展“周末补课”12次,线上培训38次,线上培训党员1209人次。
26个教学点开展“送学上门” 提供关怀教育
钟润添是永平街原东平经济联社“两委”班子成员,退休后对东平经济联社的发展非常关心。然而,由于长期患病,钟润添无法参加集中学习,内心很是失落。了解情况后,东平经济联合社党委及其支部的党员干部通过“送学上门”的方式,把最新的方针政策、街党校制作的讲述身边的战“疫”故事“微党课”等知识送到钟润添家中,让他即使足不出户,都能了解到街道、联社的最新发展情况和党的理论知识。
永平街党校自2018年9月成立以来,在属下的经济联社、社区基层党组织等下设党校分教点25个,积极探索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新路子。通过前期摸查,建立街党校学员培训档案,对党员的具体情况加以分析,对于特殊情况不能参加集中培训的党员进行专人跟进。
针对年事已高、体弱多病、行动不便无法按时参加集中学习的老党员,各分教点采取“送学上门”活动,加强对高龄党员学习教育,深化党内关怀工作。而这些无法参加集中培训的老党员,即使是“送学上门”,也会根据老党员曾经的职业、兴趣爱好等为他们定制“送学上门”的课程内容。
倚云天社区党支部老党员王正平他热爱阅读,关心时事,特别留意国家最新方针政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期间,社区党支部上门为其送上了最新的学习资料《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等书籍。在民法典颁布后,党支部书记上门走访时,与老党员王正平交流学习民法典的知识。“党支部没有忘记我们这些老党员,能‘送学上门’实在是太好了。”王正平十分感慨:“我虽然行动不便,但还能看、还能学习,很感谢党组织的关心。”
永平街党校通过“街道党校+分教点”模式,分级分类实现党员全员培训全覆盖。以街道党校为“主战场”,对大部分能参加集中培训的党员进行全面覆盖,各分教点为“支撑点”,对不能参加集中培训的党员进行定制化教学服务,做到每位党员学习教育“不漏学”“不掉队”。
开展“周末补课”,创新培训摸索
永平街党校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党员教育培训过程中,对无职或退休党员采取参与集中学习;对年老体弱的党员采取“送学上门”;对工作繁忙无法按时参加集中学习的在职年轻党员,则采取“周末补课”活动,使在职年轻党员能够及时地掌握党的理论知识,在本职岗位上拼搏进取、勇当先锋,积极为党的事业担当作为。
在永平街的倚云天社区,社区党支部书记、委员时常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利用晚上和周末,把年轻在职党员们约到社区党支部“开小灶”补党课。同时,还将学习资料发到微信群里,让外出的党员也能够及时学、不缺课。
开展“线上教育”,优化培训方式
对工作繁忙、周末无休无法到现场参加“周末补课”活动的在职年轻党员,永平街党校采取“线上教育”方式,通过优化培训方式,打通空间阻隔,缓解了党员处理工学矛盾的困难,防止党员边缘化,加强了支部与党员之间的联系。
疫情发生以来,直播带货新业态的火爆也给社区工作者带来启发。借助“学习强国”App的强国视频会议平台,官厅窿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黄港兴当起了“云主播”,通过视频带着无法参加“周末补课”的在职年轻党员一起学习,受到在职年轻党员的欢迎。
永平街党校还探索建立线上支部,通过QQ群、微信群、公众号等载体,定期推送学习教育培训资料,“线上线下”有机融合同步发力,将教育培训触角延伸到每一名党员,确保党员教育培训不漏一人。
东平经济联合社党委党员干部为老党员钟润添“送学上门”
倚云天社区党支部书记邝颖欣为老党员王正平“送学上门”
倚云天社区党支部开展党员“周末补课”
官厅窿社区党支部通过“学习强国”App的强国视频会议平台对党员进行“线上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