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媒体信息

[南方日报]从白云山到白云湖:上网、上链、上“云”

发布时间:2021-08-13 来源:区委宣传部 字体大小:

  绿树多生意,白云无尽时。2000年到广州工作之后,与家人游玩的第一个景点就是白云山;人生第一次乘坐飞机,就是从白云国际机场(旧址)出发的;家中第一次跨省大件行李,就是到白云区石井一辆卡车上取的。

  到广州工作和生活后的人生很多第一次,似乎都与白云区有关,因为白云区是一个商流中心,是一个货流和人流的中转站。基于旧机场,这必然是一个传统仓储运输的货流中心,也必然是一个来去匆匆的人流中心;基于旧机场,这必然导致有些产业(比如某些制造业或楼宇经济)因限高等约束而无法充分发展;基于旧机场,周边必然是一个空间相对宽广的农业。白云区成了空港经济的中转站,而没有被空港经济的产业链充分拉动起来;白云山的游客没有驻留下来,没能充分转换成经济增加值。所以,2005年白云区528亿元的GDP中,第二产业(工业)比重并不高,第三产业比重虽然高些,但以传统服务业为主,现代服务业并没有充分发展。“白云”这个区域品牌,其产业关联效应没有充分彰显。

  2004年,新白云国际机场正式运营。这是白云区经济发展的一个大事件。新机场的商流效应依然存在,而机场迁址骤然解放的空间约束为白云区的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机遇。顺应数字化革命和制造业服务化趋势,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成了白云区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2015年,白云区GDP为1548亿元,10年增加了1000多亿元,十年磨一剑,凤凰涅槃。白云新城等园区和平台充分抓住了产业智能化和产城融合的发展大势而开始起飞。

  “十三五”时期,白云区坚持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工业用地出让面积是“十二五”时期的3倍,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56.4%,高端设计、时尚创意、直播电竞等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兴起。2020年,白云区2245亿元的GDP中,服务业就有1704亿元。在数字化革命的驱动下,白云区产业整合、产城融合,迸发了广州市内后发优势的力量。尤其是空港经济和数字经济的产业关联效应正在彰显。五年磨一剑,凤凰涅槃。白云新城总部集聚区、白云湖数字科技城、广州设计之都、广州民营科技园等重点平台建设快速推进。

  “十四五”时期,白云区的“五片协同,多核驱动”,持续抓住了数字化革命的大势。“五片协同”指的是,中部发挥几何中心优势,谋划建设集商务服务、行政公共服务、文旅休闲等为一体的现代功能智慧城心;南部以现代服务业构筑白云中轴线,点亮总部经济时尚之都;西部以广州西岸和白云湖数字科技城为引擎,打造生态宜居、产城融合的数字经济创新走廊,北部依托白云国际机场,打造临空经济产业新城,东部依托白云山与帽峰山优越生态环境和位于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中心的区位优势,树立美丽健康科创门户。

  “五片协同”,靠的是数字化时代的智慧连接和科技创新,目的是突破产业发展的递减规律而实现产业创新发展的报酬递增。这一协同模式,既是产业融合,又是产城融合,经过未来五年的检验,将会彰显经济倍增效应。

  “多核驱动”指的是,举全区之力打造“一园一城一示范区”(广州民营科技园、白云湖数字科技城、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区),发挥重大发展平台的带动作用,引领全区产业转型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产城融合发展思路,充分发挥镇街主战场作用,推进各级特色产业园区扩容提质、优化调整,实现“镇街+园区”联动发展。

  “多核驱动”,靠的是把握数字化大势和产业融合,目的是形成产业增长极群落。在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发展中,白云区占据了重要一席,而且几乎在同一起跑线上。

  现代社会,永远在线,万物互联。数字化将为白云建设成为广州最好、最强、最有活力的区之一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未来时期,以数字经济、未来产业、先进制造、现代服务、都市农业为主的现代产业体系加速发展,必然伴随着一切数字化和一切数据化的过程。2021年上半年,白云区GDP为1159亿元,同比增长20.2%,总量位居全市第四,增速全市第一,同比增速高于广州、全省、全国。其间,体现数字化的智能制造功不可没,隐形冠军、单打冠军、独角兽不断涌现,产业新势力迸发新动能。在开局之年,这是一个很好的起点。

  从2005年到2025年,白云区的产业发展一路创新蜕变。未来,从白云山,白云机场到白云湖,沿着上网、上链、上“云”的路径,商流将变成了“云”流,突破空间限制,突破时间限制,市场无限,发展无限。可以预见,全球化融资,全球化融智,白云区的数字化将握手全球化,悄悄形成一个后发优势转先发优势的数字化创新发展模式。

  “白云”这张地区名片,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将为打造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大都市的现代化中心城区贡献源源不竭的动力。

相关信息

浏览次数:-
分享
扫码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