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利落的剪头发技术,疫情时空旷的社区内走街串巷的那身红马甲,这是景泰街社区资深志愿者罗善文给社区街坊留下的深刻印象。
罗善文今年60岁。在2012年,因目睹街上老人的一个感人瞬间,她毅然成为一名志愿者。9年来,罗善文为爱心待餐、探访关怀社区老人、义剪等公益项目奉献着自己的力量,自己也成长为一名资深的志愿者和团队领导者。
志愿服务的想法始于动人瞬间
在成为志愿者之前,当时已年过五旬的罗善文是一家企业的法人代表。到了自己应该颐养天年的人生阶段,为何重新忙碌起来,为帮助他人而奔波呢?罗善文向南都记者表示,皆因一个“美丽又令人感动的瞬间”。
“有一天我走在路上看到两个老人家,两边撑着拐杖走在斑马线上。他们四条腿加上两支拐杖共“六条腿”,中间两手十指相扣缓慢同行。”罗善文说,看到这对老人相偎相依的背影,让她打心底里涌起了一丝丝的感动。
罗善文立刻参加了义工联(现称广州市志愿者协会)的新义工培训,培训结束之后她又参加了一个乐善探访队,最后成为了为社区长者们无私奉献的“善文姐”。
巧手“剪”出信任
在对社区长者的服务与沟通当中,罗善文发现,老人们对理发也有着不小的需求。
罗善文表示,对该需求的发觉源于她曾经在三元里街探访的一位孤寡老人梁婆婆。“她的头发长,天气热的时候非常不方便。当我帮她剪了头发之后,她照过镜子,感激的泪水一下子就流出来了。”自此之后的八年,罗善文每隔一两个月在上门探访的同时,也为梁婆婆剪头发,直到梁婆婆过世。
据罗善文透露,除了梁婆婆以外,义剪也覆盖到周边其他社区。她每个月也会在景泰文化广场志愿驿站的门口提供义剪服务。罗善文还为志愿者们提供理发培训,目前已有超过10位志愿者加入到义剪的队伍中。
疫情期间,她每天巡视走一万多甚至两万多步,守护社区安全。她还拿出自己的理发手艺,来到广州某药业企业集团,为厂内封闭生产抗疫药物的企业员工们进行义剪。作为志愿者,罗善文全心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但她自己也有想感谢的。那就是在做志愿服务的过程中,需要歇息饮水,甚至组织小组开会,她都可以去到建设银行和广州市志愿者协会共建的“时间银行”劳动者港湾,“在劳动者港湾大家的获得感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