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记者 谭超 郑慧梓 3月18日上午,白云湖公园树木葱茏,生机盎然,第四届广州市互联网企业欢乐跑活动激情开跑,虎牙、唯品会、三七互娱等60多家互联网“大厂”的700多名员工相聚广州中心城区面积最大的人工湖。
今年以来,白云湖畔的石门街处处活力升腾。白云湖滨未来科技产业园迎来首批优质企业签约入驻,海珥玛总部基地项目完成封顶,“双碳”数字能源产业园正式动工……当前,数字化和绿色化正成为加速全球经济复苏的新动能。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应时而动,顺势而为。白云区石门街道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围绕白云湖数字科技城建设,推进数字化与绿色化“双化”协同发展,以“一湖一河”为生态基底构建优质人居环境,以低碳经济激发数字经济科创活力,探索自然、人居、产业和谐共荣的绿色发展路径。
以绿为媒▶▶
优美生态与优质人才双向奔赴
时下正值白云湖公园内宫粉紫荆盛开,沿途春花烂漫,美不胜收,让参赛者赞叹不已,不少人特意停下脚步拍照。
“第一次来到白云湖跑步,感觉环境很美,空气又很新鲜,还可以露营,下次争取带上家人朋友一起来玩。”互联网企业职工汪勇说。如汪勇一样,第四届广州市互联网企业欢乐跑的很多参赛者初次来到白云湖公园,便被这番美丽风光深深吸引。
石门街西临珠江西航道、北靠流溪河,风景宜人。全域纳入白云湖数字科技城的石门街,凭借河湖交织、山水相依的高颜值,不断释放“磁吸”效应,开启生态与科技的双向奔赴。
“我们在白云湖西湖边打造了云湖数字科技大厦,拥有12万平方米的商业载体,9月份将开展招商,也希望通过互联网企业欢乐跑活动对接更多的互联网企业。”白云公资城市更新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何泽芬说。
穿过白云湖,来到朝阳村。一个个各具特色的公园星罗棋布,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春日的下午气候舒适,石门公园里,老人携幼孙在健身器材处玩耍,江边火红木棉开得正旺,这里曾是旧时的石门码头,曾见证此处商贾云集的繁华景象,不远处,复刻的贪泉景观,再现当年东晋廉吏吴隐之酌泉“不易心”之迹。
“石门公园结合了朝阳联社石门自然村的历史,融合贪泉、石门返照等历史典故,将已经停用的石门码头改建为以党建和廉洁为主题的石门公园,并以晋代来粤为官的著名廉吏吴隐之的事迹打造清泉长廊,突出当地历史和廉洁文化。”石门街朝阳联社书记助理曲振群介绍。
挖掘历史文化积淀,朝阳联社计划近期平整石门公园周边道路和绿化,将对现有水泥路面铺设沥青,杂乱路面进行绿化种植,铺设塑料碧道。届时石门公园周边环境将进一步美化,一个集历史文化、休闲娱乐、廉洁教育于一体的公园将扮靓珠江西航道。
“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正释放出石门街吸人气、聚产业的‘强引力’。”石门街相关负责人表示,“以白云湖数字科技城建设为契机,石门街致力于打造出门见绿,人居得宜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多的优质人才住进了石门,一个个‘家门口的公园’改造焕新,提升了居民的收获感、幸福感。”
“绿动”未来▶▶
从乡村小厂到“单项冠军”
绿色不仅代表了新时代的生活方式,更代表了发展新动能。
一颗小小的黄豆,如何衍生出环保的“生物塑料”?高排放、难降解的“石油塑料”,能否被环保产品替代?近日,在千年古村石门鸦岗,记者似乎找到了答案。
“我们的愿景,就是做一件对人类有意义的事情。”海珥玛集团董事长邓健能是鸦岗本地人,怀揣着一个环保梦,他带领公司从一家村级企业做起,在20年里发展成为国内环保生物基产品龙头。
增塑剂是一种能使塑料等材料软化的化学品,广泛存在于玩具、食品包装材料、医疗器具等产品中。然而,传统石油基增塑剂制造的塑料制品,不仅生产过程碳排放很高,且使用过程对人体健康存在隐患。
降低高碳经济、“黑色经济”,增加低碳经济、绿色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邓健能另辟蹊径,“能不能用生物基代替石油基?”
经过技术攻关,海珥玛成功以大豆油、棕榈油、蓖麻油为原材料,制造出“植物油环保增塑剂”、“植物油多元醇”和“生物基可降解塑料”三大系列产品,应用在儿童玩具、汽车座椅、床垫沙发、环保包装袋等终端产品。
“生物基塑料来源于可再生生物资源,碳排放远低于传统石油基塑料,我们生产的原材料是植物油,生物基增塑剂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客户选择生物基产品不是为了降低成本,而是践行社会责任。全球多个国家出台政策,要求终端制品中含有一定比例的生物基成分。”邓健能表示,在碳中和、碳达峰的“双碳”发展大势下,海珥玛的生物基产品已远销海内外,在同类产品出口连续几年排第一。
近年来,外卖餐盒、网购包装袋用量激增,新的“白色污染”让邓健能忧心忡忡。可降解塑料制品被认为是最有效的解决方案。随着海珥玛总部大厦封顶,邓健能倾注心血打造的“海珥玛生物基可降解塑料的项目”将全面启动。
“生于斯,长于斯。感谢白云区为绿色产业提供了土地支持,海珥玛总部大厦还留在石门街,就在亭岗地铁站上盖。新总部将建设海珥玛研发中心,依托中国塑协、中国降解塑料专委会等平台,建立中国降解塑料产业研究院。目前多家上下游企业有意入驻,有望带动相关企业形成千亿产业集群。”邓健能透露。
“碳”路先锋▶▶
探索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
绿色,正成为石门街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绿色产业的大棋局,不止海珥玛一个落子。
绿色低碳经济与数字经济是两大经济社会主流趋势。年初,位于石门滘心的“双碳”数字能源产业园正式动工,这是白云区首个“双碳”产业平台,总投资约26.9亿元。依托白云湖数字科技城平台,石门街全力构建数字化、绿色化“双化协同”发展新格局。
数字科技城为何要发展绿色产业?放眼全球,数字技术的绿色化,已是当务之急。以时下最火爆的ChatGPT—3为例,据第三方测算,其部分训练消耗了1287兆瓦时,超过550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了降低能耗,科技企业各出奇招。在高寒的北极圈附近藏着Meta的数据中心;腾讯则跑到贵州凉快的大山里挖6个隧道建全国大数据中心。
去年11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了《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白皮书,“倡导与各国一道推进数字化和绿色化的协同转型。”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信息化发展局局长王崧指出,“一方面,数字产业能耗在快速增长,目前全国数据中心耗电总量约占全国用电总量的1.5%。另一方面,数字技术对传统行业的绿色转型作用日益凸显。”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上升为国家战略,“双化协同”已是大势所趋。规划面积28平方公里的白云湖数字科技城,存量的“四上”和平台企业已达364家,中关村信息谷、北大科技园、清华力合科创、哈工大大数据等国内一流科创平台项目已进驻园区并开工建设。科技企业能耗问题如何找到更优解?数字技术如何更绿色更环保?这是摆在白云湖数字科技城面前的时代命题。“双碳”数字能源产业园的动工,正式拉开了白云湖数字科技城“双化协同”发展的大幕。
“数字产业也是能源消耗大户,‘双碳’产业园将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减少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打造零碳园区。”“双碳”数字能源产业园业主单位白云新能源公司负责人费江涛介绍,项目将采用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有效利用太阳能资源;通过最优化的电房和制冷机房设置方案,大大减少传输路由损耗;利用智慧高效制冷机房技术,实现比传统制冷机房节能50%以上;设立碳排智慧管理平台,实现碳排放“可测、可调、可控”。
没有数字赋能,绿色发展水平难以提升。缺少绿色化加持,数字化便不可持续。白云湖数字科技城是白云区发展数字经济的主战场,石门街全域被纳入其中。风口之上的石门,有条件、有能力探索一条“双化协同”的白云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