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媒体信息

[信息时报]便民车里察民情 建立民情联络员制度

——“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广州”记者走基层活动走进白云区

发布时间:2023-06-16 来源:区委宣传部 字体大小:

  信息时报讯 (记者 何小敏) 坐上黄石街的“民声直通车”,群众拿起手机扫一扫,意见建议一键直达人大代表那一头,多方联动,把实事办到老百姓心坎里。近日,广州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广州”记者走基层活动走进白云区,了解白云区人大代表履职的鲜活案例。

  便民车“开进”代表联络站

  位于地铁2号线江夏站A、B出入口之间的黄石街道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周边以前是片荒草地,作为临时停车场,如今已经“变身”人大主题公园,环境优美,向市民开放。展示墙上,街道概况、普法宣传、代表履职典型案例等一目了然。便民车从旁边穿行而过。

  说起便民车,少不了人大代表的努力。据了解,地铁2号线江夏站A、B出入口每天出入人员超过两万人。由于江夏村内道路、交通建设缺乏规划,居民群众普遍存在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难问题。

  白云区人大常委会黄石街道工委主任邱名敦告诉记者,针对这一问题,人大代表积极履职,经过多次探讨和实地调研,形成建议提交人大街道工委。经向群众广泛征求意见,人大代表又发挥所在行业领域的优势,研究设计了3条便民线路。如今,周边近10万群众的出行难题已成过去时。

  登上便民车,只见每个座位后面都贴上二维码,拿起手机扫一扫,便进入了“黄石街人大代表网上联络站”,群众有什么问题反馈、意见建议,填好后一键提交。“这是我们的民声直通车。”邱名敦介绍,人大街道工委主动打破单一接待群众的模式,设计生成“黄石街人大代表网上联络站”专属二维码,在便民车、社区、企业园区广泛公开二维码,方便群众在线向代表提意见建议,实现24小时不打烊。为了推动人大代表全参与、知民情,人大代表还会定期上“民声直通车”接待群众。“2022年,通过网上联络站收集意见建议99条,目前已解决97条。”邱名敦说。

  代表和“联络员”结对察民情

  说起黄石街的“创举”,邱名敦颇为骄傲的还有“民情联络员”机制。为了及时了解群众最关心关注的问题,快速及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022年1月,黄石街创新建立民情联络员制度。

  据介绍,民情联络员通过选民自荐、代表推荐或选区、村(社区)党组织推荐等方式上报,人大街道工委审核并颁发聘书,每位人大代表与10~20名民情联络员建立“结对”关系。2022年,黄石街的128名民情联络员共收集反映意见建议41条,目前已全部解决,并及时向群众反馈。这一机制让群众满意度大大提高,成效显著。

  随着黄石街试点推行民情联络员制度工作的不断完善和成熟,今年5月,白云区印发《关于推广建立人大代表民情联络员工作制度的意见》,决定在全区范围内推广人大代表民情联络员工作制度,成为全市首个全面推行民情联络员制度的区。

  有事找代表“24小时在线”

  来到三元里街梓元岗社区,一条长长的红色长廊格外引人关注,社区党建工作最新动态、“五长”微治理、“两代表一委员”等板块构成一道靓丽的“红色风景线”。走到长廊的尽头,便是梓元岗片区人大代表联络站。

  说起“五长”(网格长(党小组长)、楼组长、议事长、监事长、警长)微治理,这是该联络站创新开展的一项举措。通过“代表进网格,五长微治理”机制,形成“联络站—网格—选民”的联络链,同时推进民情联络员机制,联络站覆盖的7个社区各设1名民情联络长、共83名民情联络员,与人大代表形成“结对”关系。及时分类梳理群众意见建议,交由“五长”协同调处化解,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形成社区网格微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格局。2022年,联络站共处理网格事件600多件,满意率达98%。

  通过联络站的努力,共享单车无序停放、噪音扰民、梓元岗路单向行驶商户出行不便等问题一个个得以解决,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增加临停公交站等民生实事先后落地。

  市人大代表、梓元岗社区党委书记吕二民同时担任着梓元岗片区人大代表联络站站长,无论是在工作时间还是夜间、周末,吕二民总会抽时间“主动出击”,去走访企业、居民,了解群众所需。

  “我的电话是公开的,24小时开机,随时可以给我打电话。”吕二民说,“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在社区基层,首先要了解居民群众所需,作为代表要尽力帮助群众解决好。”

相关信息

浏览次数:-
分享
扫码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