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媒体信息

[南方日报]建强“四大枢纽” 打造“黄金三角”

——白云把枢纽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增强资源集聚和区域辐射能力

发布时间:2023-08-03 来源:区委宣传部 字体大小:

  南方日报记者 谭超  交通历来是广州市白云区的一张亮丽名片。当前,广州正全力“做强国际航空枢纽、国际航运枢纽、世界级铁路枢纽和轨道枢纽”,这是白云“二次创业再出发”的重大历史机遇。

  7月28日,中国共产党广州市白云区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召开。全会提出,要建强用好“四大枢纽”,全力保障枢纽建设、发展枢纽经济、促进“港站城”融合,在增强资源集聚、区域辐射能力上勇担当、走前列。

  白云区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域,拥有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广州国际港、广州白云站、广州火车站四大国际交通枢纽,是全市生产要素流动最频繁、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区域之一。

  在国内,一个区县同时汇聚了如此多的国家重大枢纽设施,较为罕见。白云要把枢纽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四大枢纽”的重大意义岂止于交通。“四大枢纽”建成后,立体交通网络和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汇聚优势将大幅提升,预计带动周边区域形成2000亿元级的巨大经济体量,打造成为服务全市高质量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的重要引擎,助力白云区建设高质量发展中心城区,以实绩实效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出新贡献。

  从超级枢纽到战略门户

  谁掌握了世界级枢纽,就掌握了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战略门户。

  一个更加开放、更加包容的世界,离不开超级航空枢纽。贸易自由化、生产国际化、资本全球化、科技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的四大载体都与航空密切相关。

  “顶流枢纽”白云国际机场,让白云区成了“离世界最近的地方”。东盟十国、日、韩、澳、新均处于以白云国际机场为圆心的4小时航空圈内。

  二次创业再出发,白云国际机场要打造高效通达全球的12小时航空交通圈,织密连接世界的航空网络。近年来,白云国际机场航空枢纽建设加快推进,航线网络通达全球,连续3年旅客吞吐量居全国第一。

  据悉,白云机场航站设施年设计吞吐能力为8000万人次,已趋于饱和。当前,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加速推进。项目投运后,白云机场将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单体机场。

  未来,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将成为一个超大规模的枢纽,终端容量将达到1.4亿人次、600万吨,位居世界前列;一个客货并举的枢纽,其与北京、上海、香港一道,成为全球少有的客货运均位居世界前列的中国枢纽;一个全球网络的枢纽,航线网络将覆盖全球五大洲,世界的所有角落,均可从广州一站抵达;一个综合交通极其发达的枢纽,数条高铁、城铁、地铁交会,井字形6条高速公路连接,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美好出行。

  千百年来,广州一直是国际贸易之都,是中国通向世界的南大门。广州推进城市国际化发展转型,高标准建设对外开放的战略门户,离不开超级航空枢纽。

  建强用好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白云区对外开放的大门将越开越大,不仅在对外开放中继续当好“窗口前沿”,在对内开放中也要努力成为“关键节点”。

  从“过客经济”到枢纽经济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白云区尽管拥有白云国际机场,但枢纽对经济要素的集聚能力相对较弱,在一定程度上,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经济发展要素“过而不驻、流而不聚”。

  如何“留”下发展要素,推动“过客经济”向“枢纽经济”转变?

  从纽约、伦敦、巴黎、东京等世界枢纽城市的发展经验看,枢纽要与城市的生产设施、服务设施、营商环境等统筹考虑,形成强大合力。

  当前,白云区为壮大枢纽经济进行超前布局,高标准谋划枢纽周边产业发展,促进产城联动,集中打造高能级的总部经济、高端化的服务经济、高流量的贸易经济,将“四大枢纽”打造成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在白云国际机场周边,白云区大力发展航空维修及制造、跨境电商、生物医药、餐饮消费等千亿级、百亿级产业集群,近年来新引入南航物流、明珠数科等66家重点航空及关联企业,空港中央商务区、广州航空产业基地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

  7月4日清晨,随着一声汽笛声响,一列满载着办公家具、空调、小家电等产品的“大湾区—中吉乌”公铁联运班列从广州国际港缓缓驶出,最终将运抵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由此打通了中欧班列国际运输第四条战略通道。

  在建设广州国际港过程中,白云区同样要依托国家物流枢纽探索枢纽经济发展范式,避免“过客经济”陷阱,打造更具竞争力的枢纽经济增长极。

  依托广州国际港及其辐射带动作用,目前已引进落户中欧班列融合创新产业园、中铁联集、中铁特货、顺丰、中交供应链等龙头项目,大力发展冷链物流、保税物流等现代物流产业和商贸会展、物流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

  在当前风云变幻的国际地缘政治下,中欧班列凸显了安全、稳定、富有韧性的优势,已成为稳定国际供应链产业链的重要支撑。今年上半年,中欧班列国际物流骨干作用明显,“一带一路”沿线贸易积极拓展,上半年“穗满俄”中欧班列开行310列,货物总申报价值8.9亿美元。

  从白云新城到“黄金三角”

  建交通就是建城市。

  6月,随着最后一榀钢结构杆件拼装完成,广州白云站封顶,预计年底竣工。白云站是名副其实的超级枢纽,总占地面积近4000亩,相当于4个广州南站,是亚洲最大的火车站综合枢纽之一。

  相比起规模,白云站的另一重身份更为值得关注:粤港澳大湾区首个按现代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建设理念打造的特大型枢纽工程。

  什么是现代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建设理念?“站城融合发展”与“复合交通功能”是最为重要的两项指标,白云站创造了“两个第一”。

  ——全国第一个以站城融合模式开发的车站:白云站将以TOD模式(即城市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综合发展模式)进行综合开发,下面是站、上面是城,涵盖酒店、公寓、办公、商场等复合功能。

  ——综合交通能力全亚洲第一:车站分七层建设,涵盖高铁、普快、城际、地铁、客运、室内交通、自驾车。其中11线高铁、2线城际,引入京广普速铁路、京广高铁、广湛高铁、广清城际等线路,同步配套6条地铁线路、长途车场站、公交车场站等多种交通接驳设施及公共空间,预测2030年旅客年发送量约1.3亿人次。

  白云站的超级枢纽效应,已远超交通范畴。

  时尚产业是广州“万千百”产业链工作部署中八条“万亿级”产业链之一。当前,白云区推动白云站高标准谋划周边7.9平方公里连片开发,打造“广州时尚之都”等重大平台。

  今年,白云区围绕广州时尚之都将出让产业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推动50万平方米村集体物业建设和招商运营,并举办国际时尚周、品牌发布会等系列活动,全方位推进时尚之都建设。

  白云站是牵一发而动全局的一步活棋。白云站的开通,是广州站改造升级实现“高铁进城”的前置条件,承担既有广州、广州东两站全部普速客运功能。

  白云站预计2023年底通车,为广州火车站的改造提供前提条件。广州火车站规划将引入东南西北各方向高铁线路,快速融入全国高速铁路网络,站台规模将从5台9线扩充为11台21线,年旅客发送量达到7300万人次。白云区约8平方公里纳入广州火车站改造提升整体规划,相当于广州火车站有一半在白云。

  广州火车站将与广州白云站、白云新城整体规划,打造“黄金三角”商圈。这将是一个维度更高、范围更广的“港站城”融合发展样本,为广州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过去十年间,在白云山西麓,一座现代化的白云新城快速崛起,汇聚了高端写字楼、现代商圈、会展业、文化展馆,重新诠释了CBD2.0的模样。

  “黄金三角”商圈的出现,意味着白云区南部有望告别白云新城单核驱动模式,白云新城、广州时尚之都两大发展平台以及广州火车站、白云站两大超级枢纽紧密串联,协同发展,集聚总部经济、现代都市消费、时尚创意设计、高端商务等现代产业。

  旅客从广州火车站、白云站下车后,无需远行到老城区,就能享受到高品质的消费体验。“黄金三角”商圈的商业价值将大幅提升,投资者将纷纷涌入,“枢纽流量”加速转化为“经济增量”,成为白云区发展的全新引擎。

相关信息

浏览次数:-
分享
扫码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