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媒体信息

[南方日报]读懂白云匠心故事 打造湾区人才高地

——10名技能人才获评“最美白云工匠”

发布时间:2023-11-16 来源:区委宣传部 字体大小:

  统筹:谭超 撰文:郑慧梓 洪钰敏 程钰琳 广州市白云区是人口大区、人才大区、技能大区,常住人口超400万人,人力资源总量居全市第一,有88.3万大专以上学历人才,人才总量居全市第二,有职业、技工院校52所,技能人才存量超过40万人,世界技能大赛白云区选手获金牌数量连续两届居全市第一。

  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产业技能人才高地,在全社会营造尊崇礼遇产业技能人才的浓厚氛围,打响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白云技能人才品牌,白云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区总工会、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举办第一届“云聚匠才——最美白云工匠”人才宣传活动,从卓越技能类、创新应用类、优秀传承类、爱岗敬业类、创新业态类5个方面进行评选,最终10名技能人才获评“最美白云工匠”。

  卓越技能

  陈子烽

  砌墙“砌”出来的世界冠军

  在广州市城市建设职业学校,有一处“世界技能竞赛中国集训基地”,陈子烽教授着学生如何快速“识图”。虽然当时已是9月,但广州的高温天气依然居高不下,基地里训练的陈子烽和其学生,汗水浸湿了他们的衣服,泥水混着砂浆,蚊虫也一起凑着热闹。

  陈子烽是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砌筑项目金牌选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陈子烽看来,学技能的关键在于学会“一边练习一边思考”。

  说起技能人才的成功秘诀,苦练似乎是不可或缺的,但只练习不思考更是大忌。“技能上的突破是很难的,只有练习的话只能保证水平保持稳定,如果想要有质的飞跃,必须加以思考。”陈子烽说。

  在学习之路上,“思考”是陈子烽每天必不可少的环节。每天晚上,练习结束回到寝室,陈子烽总会先进行洗漱,在等头发晾干的半个小时就是他的思考时间。

  “我会复盘每一天的练习,利用电脑绘图,找出自己练习中的不足之处,然后分析原因,寻找解决办法,日复一日。”他说。

  高手对决,只差毫厘,尤其在世赛这样的“巅峰赛场”上,陈子烽更需通过思考挖掘自己能够提升的任何空间与余地。“这里再快5秒那里再快3秒,结果就能比对手快很多,综合实力就是这样练成的。”

  如今,世赛归来,选择留校任教的陈子烽对未来有更多的规划和期待。“我这么年轻,能有更多精力把所学技能投身西部建设,让当地孩子有一技之长。”这是彼时23岁的陈子烽报名援疆的初心。陈子烽的技能之花不仅绽放在世赛现场,更化为无数种子,播种在新疆大地上。

  贺金生

  广州公交车的“金牌医生”

  从1992年与汽车结缘开始,从公交车司机到维修工,再到车间主任,广州新穗巴士有限公司临修班车间主任贺金生与公交车已打了30年的交道。历经广州公交车从燃油车时代向新能源时代的转变,他面对技术上的挑战从未退过一步,对工作的责任心驱使他苦研技术,最终攻克难题。

  “大家都觉得从事公交车行业辛苦,做司机辛苦,做维修工更辛苦,但我从没有想过转行,干一行爱一行,我觉得我这辈子离不开汽车了。”贺金生说。

  从成为汽车修理工人至今,贺金生专门攻关各种车辆技术难题,他摸透了每辆公交车的“脾性”,他为每一台车辆建立档案,并利用下班时间,针对不同车型为驾驶员制定节能驾驶操作手册,为公司节省了大量燃耗成本。

  渐渐的,他从一名普通维修工,通过攻克的大耗车治理,成为新穗巴士里的“车大夫”。

  8年的公交更新周期内,贺金生与团队已经历了从柴油车、汽油车、LPG车、LNG车到混合动力车和纯电动车的变革,车型的改变意味着车辆修理保养的技术更新。作为汽车修理工,只有时刻保持与时俱进,才能顺应日新月异的汽车技术发展,做好车辆后勤保障服务。

  驱使贺金生苦学钻研、攻坚克难的,更多的是责任心。

  “在每个岗位、做每件事情,都不能违背他人和企业对你的信任,不然很难走得远。”身受军人父亲的影响,贺金生非常注重遵守职业道德。

  “在我的理解中,工匠精神是需要团队的,你要自己传帮带,把团队带好,把技术传下去。工匠不能当一个好技工,还要有责任感,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贺金生说,“把自己放到一线去,不要太功利,工匠要有技、更要有心。”

  创新应用

  邓汝浩

  专注GIS十四年,让用电更智慧

  在广州白云电器设备股份有限公司高压电器的厂房内,陈列着多台高压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简称“GIS”),走到更深处,研发人员和装配人员正在进行试验数据测量,调试设备。

  “这些设备将主要用于发电厂、变电站及一些大型企业的电力系统中,设备可进行分闸、合闸及自动重合闸操作,分、合线路负载电流、故障电流等,实现对电力系统的操作、控制和保护。”广州白云电器设备股份有限公司高压事业部副经理邓汝浩对它们再熟悉不过。

  “所谓工匠,就是有专长的匠人,专注于某一领域的技术人。工匠精神就是对工作的专注、执着,对产品的精益求精,力求做到最好的一种态度。”谈及对工匠精神的理解,邓汝浩看重在专业领域的不断精进。

  在邓汝浩看来,创新是企业发展的DNA,只有敢于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力,才能生存下去。

  创新不仅在技术上,也在他的个人成长上。从产品设计员到研发工程师,再到研发科长,到如今的部门副经理,邓汝浩从设计岗转向研发岗,又从技术岗走向了管理岗。

  自2009年毕业进入广州白云电器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他始终专注于高压电气设备研发,从事高压电气设备的工程设计、新产品开发、项目管理及技术管理工作,并于2021年成为广州市劳模和工匠人才工作室成员,2023年获得了高级电气工程师资格。

  14年来,邓汝浩完成了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广州地铁等70多个工程设计任务及交付任务,带领团队完成126kV GIS产品标准化、系列化设计,帮助企业从2019年至今的126kV GIS工程项目创造约5亿元的经济效益。

  邓东文

  上好每一堂课,为学生树立榜样

  “长按这个按钮,不要松,试一下。”在广州市交通技师学院,技能培训鉴定处副主任邓东文正在为学生上新能源汽车底盘检修的实操课。在这里,邓东文从事新能源汽车技术教学工作已有十多年,曾在多个创新技能比赛里带领团队摘金夺银。

  十余年教学生涯,邓东文磨炼出一身本领。从2012年9月至今,邓东文在广州市交通技师学院汽车产业系担任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师,如今已是专业带头人,主要负责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教学、校企合作等方面的工作。

  荣誉是过往的写照。邓东文曾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广州市高层次人才称号、广东省魅力教师、广州市职业技能培训评价汽车类专家等荣誉。

  “工匠精神是一种勇于追求卓越和完美的精神态度,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品质,它的基本内涵包括爱岗敬业、精益求精、执着专注、不断创新等方面内容。”在邓东文看来,作为技师学院的一名教师,做好技能教育是他的核心工作,“只有精心打造好每一堂课,才能将工匠精神融入其中,为学生树立好榜样。”

  邓东文打算接下来结合产业技术发展和企业岗位能力需求,修订新能源汽车培训培养课程体系,更新课程资源内容,建设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库,再培养1—2名广汽埃安品牌认证培训师,使“一体化”教师比例达100%,构建一支“双师型”结构、专兼合理的师资团队,并新增1个大师工作室或劳模工作室,引入更多企业真实生产实践项目,打造广州市技工院校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双高人才”培养高地,为粤港澳大湾区“智慧交通”提供人才保障。

  优秀传承

  梁向昭

  二十多年坚守,只为心中热爱

  在位于白云区棠乐路的广州市白云区东冠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梁向昭正在向学员们展示微观世界下,西村窑器皿中的独特花纹。一件件看似平常的西村窑器皿,在高倍放大镜下,竟然隐藏着一个“大千世界”,独特且神奇。

  梁向昭是西村窑制瓷技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正高级工艺美术师、高级技师,在今年广州市白云区“最美白云工匠”的评选中,梁向昭凭借高超的陶艺水平以及一颗对陶瓷的赤诚之心,获评“最美白云工匠”称号。

  认识梁向昭的人,多称其为“陶痴”。他的陶塑作品,粗放大气,浑厚敦实,泥味十足,用上研究多年的白釉,作品朴拙古意,典雅朴实。

  他勤奋好学,拜许多陶艺家为师,为解决岭南釉色比较单一问题,勇于钻研,学习研究全国陶瓷产地及历史名窑的各种釉料,潜心钻研汝窑的天青和青釉;定窑的青釉与冰裂纹釉;德化的白瓷与禹州钧釉;反复试验,屡屡失败,但他仍试验不止。功夫不负有心人,近年他终于用外埠名釉在他所在的西村窑试验,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如今的西村窑,在梁向昭等非遗传承人的坚持下,走进了人们的生活,“遍地开花”。

  梁向昭通过从非遗西村窑文化及体验联动就业探索、企业岗位资源、抖音探店新媒体等形式与非遗文化相结合,推动商业、文化、旅游、场地“四位一体”布局,进行多元化的尝试和输出,扩大就业渠道和特色产业优势圈层,推进就业环境活力,绽放广州就业服务成效。

  唐晓玲

  结缘广绣三十余载

  走进位于广州市白云区黄石街的绣形绣色广绣艺术馆,精美的广绣画作、屏风、服装、团扇等工艺品装点展厅,展柜内,糅合了广绣工艺的耳环、书签、车载香薰等文创产品琳琅满目。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接触、从事与广绣相关的工作,唐晓玲与广绣结缘已有30余年。三十多年的摸索,唐晓玲已经将广绣从一门技艺,发展成为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从产品设计开发、绣制、生产,再到装裱售卖,唐晓玲的广绣产品类型覆盖家居类、服饰品类、文创、定制设计等多个品类。

  让传统非遗走入日常生活,走入市场,形成“自身造血”功能,是非遗传承发展的重要命题。

  怎么让非遗传承得更好?唐晓玲认为,要让产品商品化走入市场,将艺术品变成日用品,不仅能看也能用,“人人都使用非遗的文创产品,非遗才能真正走入千家万户。”

  从2015年开始,随着对广绣技艺认识逐渐深入,唐晓玲意识到,传承对传统非遗文化保护的重要性。于是,她将个人精力转向普及推广广绣上。2016年,唐晓玲提出有示范性效应的“非遗广绣进社区”项目化方案。

  除了开展定期的半公益广绣体验活动,她还开设了广绣技能类课程,与多个中小学和高校合作,设置广绣班、广绣社团,从不同层次上培养广绣人才、传承广绣技艺。

  随着“非遗广绣进社区”方案的验证和实践,近两年,根据经验总结与实际需求,唐晓玲在此前基础上,计划把资源分享型的“非遗进社区”升级为资源整合型的“非遗在社区”,将与多个学校和社区合作,设置“非遗体验中心”,不仅仅把广绣,还把剪纸、篆刻、染织、皮艺、书法等非遗项目推向社区、推向校园,给更多人接触和了解非遗的机会。

  接下来,唐晓玲将进一步整合各类非遗资源,申报“非遗产业园”,打造非遗项目集聚区,在产业园中,非遗技艺学习、产品销售将可“一站式”搞定。

  爱岗敬业

  欧锦和

  世界名厨“炼”成记

  在白云区同和路368号,欧锦和正在自营餐饮酒店“锦和尚品”的后厨里忙碌。欧锦和的手快速在两个装满鲍鱼的盆里来回移动,熟练地判断着盆中每一只鲍鱼的品质,并将上好的鲍鱼挑选出来,烹饪完成后,供食客们享用。

  说起欧锦和,这位已经从业近50载的“老厨师”头衔不少。曾担任世界烹饪大赛国际评委,中国烹饪大赛国家评委。

  今年,欧锦和获得烹饪(中式烹调)专业正高级工程师职称,而在最近的“最美白云工匠”评选中,欧锦和再次获评,成为白云区优秀工匠的“代表”之一,鼓励更多的“烹饪人”勇攀高峰,锐意进取。

  翻开欧锦和的人生扉页,可以窥见他对烹饪一生的坚守。欧锦和出生于广东中山,在祖辈的影响下,欧锦和十几岁便一个人来到澳门,开启他的厨师之路。

  凭借着勤奋,欧锦和从澳门学到香港,从香港学到澳洲。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2年,欧锦和以一道鲜鲍鱼新菜式力战中国烹饪世界大赛众多名厨,获个人赛金奖。

  欧锦和煮遍天下,旅居工作足迹遍布全球,推动了粤菜文化的发展。

  欧锦和大师是鲍鱼烹饪中的佼佼者,他所推崇和坚持的港式粤菜也同样讲究和与包容。在传承老祖宗所流传至今的粤菜烹饪技法的基础上,不论中西、不分南北,以自己独到的见解来诠释“锦家班”的港式粤菜。

  段文智

  埋头钻研苦“修”行

  在白云区均禾街的广州市连顺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机器轰鸣声中,段文智正在紧张地修理着设备,他的汗水早已浸透了工作服。修理厂里的机器设备,一天到晚不停地运转着,段文智与工人们也干得热火朝天。

  段文智是广州市连顺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经理,在今年的“最美白云工匠”的评选中,段文智凭借过硬的汽修技术和带着韧劲的钻研精神,获评“最美白云工匠”爱岗敬业类称号。

  “以后家家户户都会有车”,这是段文智进入汽修行业的初衷,希望能通过自己的专业和技术,帮助家家户户安全出行,同时也能靠技术“吃饭”,养活自己。在外行人眼里,汽修是一件“又苦又累”的活,然而在段文智看来,这个行业技术壁垒高,发展前景好,有着不可限量的挖掘潜力。

  九年来,段文智凭着过硬的技术和不断努力钻研的精神,从一名普通的维修技工成长为高级技师,带领班组成员保质保量完成维修任务。

  汽修这一行,不凭天赋,凭钻研精神,段文智就是那个愿意一头扎进“技术海洋”的人。

  面对新技术问题,他从不抱怨和推责,带着问题学,迎难而上,自费买了很多技术相关书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带领学员一起学习理论知识,在维修实践中不断钻研、求知探索。

  通过技术研讨会会议,段文智整理出了一份维修技术资料,出版了一本技术通报,书籍内容详细记述了自动变速箱常见的维修方案和复杂的自动变速箱维修案例及维修方案,因为这本技术通报书籍的出版,让维修学员在技术理论知识及维修方案方面有了参考和学习的途径,更因为这本书的出版,能更好地管理和培训新员工。

  创新业态

  张灵庭

  逐梦“广州时尚之都”

  2010年,张灵庭从珠海来到广州从事服装批发贸易,专营尾货生意。

  2014年开始,张灵庭发现广州石井有非常多性价比高的服装现货市场,并且这些服装商品的价值随着存放时间增加而逐渐降低,每个人都急于抛售库存。于是,他开始通过淘宝、拼多多、快手等电商平台做起服装供应商。

  近年来,随着各大直播平台的兴起,直播带货的热潮让他发现了新的商业模式。2015年,张灵庭成立了直播电商公司,并组建了自己的创业团队,致力于为主播等直播行业提供服务。在此之前,张灵庭主要通过线上推介石井,向外地人介绍石井的产品。

  “我们就像一个向导,因为我们掌握了极致性价比的供应链,创业者们能通过我们认识更多的批发商,愿意帮助更多创业者选择石井作为梦想发源地,在这里全力以赴实现创业梦。”他说。

  目前,张灵庭和他的合伙人已经进驻多个专业批发市场,一共打造了近8000平方米的直播基地,协办了第三届石井直播节,带动就业岗位过千名,培养了大量的电商人才。

  未来,他计划在供应链磨合,沉淀,通过自己的力量吸引全国更多优质服装源头工厂入驻石井,推广更多优质产品和服务,打造一个更高性价比的服装批发新王国,为推动石井品牌企业向外输出,打响石井招牌,建设广州时尚之都贡献一份力量。

  向红松

  尽心尽力保障运输安全

  向红松是湖北松滋人,16岁那年入伍,成为了湖南怀化80305部队的一员。在部队汽车营服役期间,他积累了丰富的驾驶经验。他拿过优秀党员、优秀士兵等荣誉。在2002年退伍后,向红松在湖北投资了客车公司,主营广州线,而后又因高铁的兴起生意惨淡而无奈退出。直到2018年,他通过老乡的介绍进入广州盛辉物流有限公司。

  “只要有活来,就要出发。”向红松说。他的工作主要是跑夜车,负责全国各地的长线短线运输任务。不管是酷暑还是严寒,不管是平坦的高速公路还是崎岖的山路,他都坚守在驾驶座上,尽心尽力保障每一次运输安全。

  向红松的家人都生活在湖北,他通常只有过年的时候与亲人团聚。向红松总是会利用空闲时间和家人进行视频通话。“家里我基本没操过心,都由妻子一手操办。”他说道。其妻子是湖北一名人民教师,为了他能够安心工作,妻子默默地承担起了家庭的重任。

  当兵对向红松来说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他深信“不当兵会后悔一辈子”。安心本职、爱岗敬业,是一名合格军人的基本素质,也是退伍老兵军旅人生的真实写照。如今的向红松,依然保留着优秀的军人素养。这也是他能够一如既往地坚守在自己的驾驶座上,以坚韧的决心在生活的道路上砥砺前行的最大原因。

  对于未来,向红松并没有太多的设想和追求。他只想踏踏实实,勤勤恳恳过好每一天。这个平凡而坚强的货车驾驶员,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默默奉献”的含义,虽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以默默无闻的付出和坚守,书写着自己的人生篇章。

相关信息

浏览次数:-
分享
扫码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