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逐新能源的超级赛道,广州市白云区布局广泛且有重点,先行棋和发力点放在新型储能,这也是当下全国乃至全球都争相抢占制高点的领域,白云区要如何脱颖而出?日前,南都记者专访了多位学者专家,共同探讨万亿产业在白云的未来发展。
对白云区引进国家地方共建新型储能制造业创新中心,一方面大力支持源头技术研发、一方面积极提供落地应用场景和培育产业链生态的发展思路,专家们认为“走对了路子”。同时提醒,无论是新型储能还是氢能,当前都处在商业化的初级阶段,白云区应结合区域优势和产业各个阶段的特征做长远规划且保持战略定力,这是一个需要两届政府甚至更长时间才能成规模的产业。
专家们对白云区新能源产业发展抱有很高期待,认为白云区应立足于广州乃至粤港澳大湾区新能源产业核心承载区的战略高度,以全球视野参与全国乃至全球的新能源产业竞争。要利用国家地方共建新型储能制造业创新中心等独特性资源,加速汇聚、吸纳全省、全国乃至全球的顶尖创新要素,着力构建融研发、孵化、生产与回收于一体的全周期新型储能产业体系,提速科技成果转化,构建综合产业竞争力,加快确立白云区在新型储能领域的领先地位。
建议1
开展前沿储能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聚集储能上下游形成完整产业链
“创新中心的建设,是白云区充分利用广州具备研发优势、能源企业资源丰富的体现。”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所智能微电网研究室主任、研究员舒杰说。全国首个国家地方共建新型储能制造业创新中心落户白云,消息一出即引发广泛关注。研发机构和央企资源优势支撑创新中心落户,也将是未来新型储能发展的关键利好。他认为,广州白云要立足储能源头技术研发创新,并在未来储能产业聚集方面起到相关标准制定、检测服务或者调度运维枢纽作用。
在研发上有了创新中心支撑,白云区需要做的是积极提供落地应用场景和培育产业链生态。“创新中心是目前唯一的‘国字号’,重点在源头技术的研发和测试。当下,白云要做的是尽快将应用市场搭建起来,多吸引产业链上的相关企业尤其是下游应用这一块的企业落户,比如推动电网侧储能和用户侧储能市场发展起来。”舒杰说。
“白云区通过国家级创新中心的建立,迅速抢占新型储能等关键领域制高点,展现出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现代产业研究所副研究员陈峰说。他建议白云区一方面要利用创新中心的平台,聚集国内外顶尖科研力量,开展前沿储能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特别是在电池材料、电化学储能、物理储能等方面取得突破,推动新型储能技术的迭代升级。另一方面,要注重产业链整合与集群建设,借助创新中心的影响力,吸引上下游企业入驻,包括关键材料、关键零部件供应商、储能设备制造商、系统集成商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打造新型储能产业集群,增强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此外,他认为可以结合创新中心的科研成果,出台相应的产业扶持政策,提供资金、税收、土地等方面的优惠,同时通过示范项目和应用推广,培育市场,扩大新型储能技术的商业化规模。
俄罗斯工程院院士、中山大学低碳技术与低碳产业集群研究专家、教授周永章则表示,研发中心的创新生态链可以再延长。“以中心为基础,让更多的龙头企业、头部企业参与,甚至可以把行业商协会、高校、研发机构都吸纳进来,打造一个储能研发的综合基地,让储能产业创新生态链更丰富。”
建议2
建设氢能物流中枢
注重示范项目的打造和应用推广
新型储能是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实现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的重要配套技术,是实现“双碳”战略的一个关键技术支撑。可以说,新能源没发展起来,新型储能也没有用武之地。当下,白云区正围绕氢能、光伏等新能源产业以及数字能源、智慧能源发展,出台政策措施,布局应用场景。其中,以云韬氢能为代表,不少氢能企业开始在白云区聚集,个别“卡脖子”核心技术和产品已经攻克,白云区氢能发展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未来要抢占这一赛道制高点,不能只引入一两个大企业,要做好未来十年甚至更长远的发展规划,比如氢能产业怎么布局、产业链重点发展哪些方向?还有就是结合白云区自身优势以及产业不同阶段呈现出的特征,思考优先发展哪些产业。”舒杰说。
周永章则从产学研相结合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任何一项技术的利用推广,不是供应侧提供什么就行,应用侧也非常关键,产、需对接非常重要,白云区的氢能发展要将研究端、生产端和消费需求充分结合起来。”
结合白云区特征,陈峰建议白云利用丰富的土地储备科学规划氢能产业生态园,吸引全球氢能产业链各环节企业入驻,打造集研发、生产、检测为一体的产业集群。同时,发挥区位交通优势,构建氢能物流与应用示范高地,利用白云区作为交通枢纽的地理优势,建设氢能物流中枢,畅通华南乃至全国的氢能产品供应链。
将目光聚焦当下,陈峰就白云区目前可重点发力的方向提出了建议。他认为,在已经建起首座加氢站后,白云区可加密加氢站布局,确保氢能车辆便捷补给,加速氢能交通普及。建立健全氢气生产、储存与运输体系,探讨氢气管道建设可行性,保障供应链稳定高效。此外,要注重示范项目的打造和应用推广,比如依托白云物流产业优势,引导物流行业采用氢燃料电池车,开展示范运行,增进社会认知。
建议3
和周边城市错位发展
以全球视野参与新能源竞争
目前,全国各地方政府都在抢滩新能源产业发展,政策、资金支持力度都非常大。白云区如何脱颖而出?舒杰认为需结合自身的产业特点和区位优势,思考能拿出怎样的配套政策来制定长远发展规划,且支持力度要一以贯之,不能两年三年后又变了。“任何产业的集聚与壮大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新能源产业发展竞争激烈,不可能一届政府就出成效,需要有长远的眼光来发展。”另外,他建议尽量和周边城市错位发展,新能源产业赛道技术密集、产业链长、应用市场广,建议白云区优先聚焦其中1-2个关键技术环节全力发展。
周永章则提醒,发展新能源产业,企业和地方一开始就要有品牌意识,有计划地打造自己的品牌。“一个行业要取得全球领先地位,一个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非常重要。”另外,他认为除了政府资金以外,社会资本、产业基金的支持也非常重要,白云区需要引入更多力量支撑新能源产业发展。
在进一步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过程中,陈峰认为需注意有效平衡政府作用与市场机制,实现“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有机结合。他建议政府部门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确保所有性质企业均能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获得平等的政策支持和市场准入机会,这将激发市场活力,促进产业创新。另外,要精准施策与市场导向相结合。“政府应基于市场反馈和产业需求,精准制定扶持政策,同时尊重市场规律,避免过度干预,确保资源配置高效,推动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陈峰还提出,白云区应立足于广州乃至粤港澳大湾区新能源产业核心承载区的战略高度,以全球视野参与全国乃至全球的新能源产业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