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图片新闻

四步走推进来穗人员全方位大融合(图)

我区审议通过《广州市白云区来穗人员融合行动计划(2016-2020年)》

发布时间:2016-05-18 来源:白云时事 字体大小:

  截至今年3月31日,我区在册登记来穗人员达182.66万人。如何服务管理好来穗人员,成为我区社会治理工作的难点之一。

  近日,我区审议并通过了《广州市白云区来穗人员融合行动计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融合行动计划》)。《融合行动计划》提出,我区计划用5年时间,全面推动来穗人员在人文关怀、思想认同、心理悦纳、政治参与、乐业奉献等领域全方位社会融合,并结合我区基层社区社会治理实际,加快三元里街融合社区创建试点工作。

  据悉,《融合行动计划》积极构建了政府、企业、社会及来穗人员共同参与的融合新格局,以及4个培训项目模块,以确保推进来穗人员在人文关怀、思想认同、心理悦纳、政治参与、乐业奉献等领域全方位融合。文/党英伟 通讯员/亓恒国

 

  1    2017年5月底前,每个镇街建立一个可容纳100-150人以上的融合学堂。

  2    2020 年,力争实现来穗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阶段70%入读公办学校或政府补贴民办学校。

  3    2020年,基本实现来穗人员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全覆盖,全面实现省内、泛珠三角地区就医即时结算。

  A

  “走进广州”——人文素养提升关怀培训

  一镇街建设一融合学堂

  去年10月至11月,同德街社区融合学堂、三元里街融合学堂先后开课,旨在帮助来穗务工人员融入城市、融入社区,不少来穗人员表示,已经把广州当作自己的第二家乡。

  《融合行动计划》提出,在2017年5月底之前,每个镇街要建立一个可容纳100-150人以上的融合学堂,将其作为融合计划实施载体,紧贴来穗人员融入广州社会生活可能遇到的现实问题与共性需求,积极开展培训活动。

  区来穗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主要通过常用粤语及知识学习、广州当地文化生活习俗宣传、法律知识培训、诚信体系学习等方面的培训课程,优先化解来穗人员与广州市户籍人员之间在方言差异、文化习俗、心理隔阂、思想认同等方面的“地域沟壑”,打通来穗人员深度融合融入广州社会的“首道屏障”,巩固社会和谐稳定根基。

  据悉,自今年3月来穗人员“认识·适应·融入广州”系列培训课程启动以来,我区针对社区、企业来穗人员的不同需求,以广州民俗文化、粤语应用交际、职场情商心态、安全管理等6大培训项目为依托,已举办4期融合培训,服务来穗人员500余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B

  “伴你成长”——工作技能提升与就业创业引导

  就业创业政策资金扶持

  未来5年,我区将以就业服务、职业培训、就业创业政策资金扶持与合理引导为着力点,为企业和劳动者免费提供就业登记、求职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等就近便捷的服务,推进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保障来穗务工人员平等享受公共服务,并稳步有序、分层分类推进扩大来穗人员“岗前有培训、上岗有技能、合格有证书”的覆盖面。

  《融合行动计划》提出,我区将加强宣传引导来穗创业者积极参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落实就业创业资金扶持政策,结合市、区创业带动就业扶持政策,以创业讲座、创业分享会、创业沙龙等形式,为来穗人员创业者提供更加深度的创业指导、项目筛选、创业导师一对一辅导培训,孵化更多创业项目、培育出更多创新人才服务我区企业转型升级,为我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适用型技能人才。

  区来穗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融合行动计划》出台,我区各部门的职责更加明确,联动配合力度也将进一步增加。比如,《融合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就业技能理论与实操培训升级、就业创业政策资金扶持与合理引导等工作由区人社局牵头、区来穗局以及各镇街配合,这将更有助于来穗人员的就业技能培训等服务落到实处。

  C

  “伴你融入”——基本公共服务融合

  扩大随迁子女入读公校比例

  记者从《融合行动计划》获悉,未来5年,我区将逐步扩大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不仅将打破行业准入户籍限制,公开就业准入标准条件,大力营造来穗人员公平竞争的就业环境,还将认真贯彻落实广州市《关于进一步做好来穗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保障来穗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逐年扩大公办学校随迁子女入读比例,到2020 年力争实现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阶段 70% 入读公办学校或政府补贴民办学校。

  “除了扩大公办学校中来穗人员随迁子女的入读比例,我区还将稳步扩大来穗人员社会保险参保缴费覆盖面,推动来穗人员享受公共卫生计生资源融合,到2020年,实现来穗人员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全面实现省内、泛珠三角地区就医即时结算,并形成异地就医协作体系,稳步有序覆盖全体来穗人员。”区来穗局来穗人员服务管理科负责人介绍道。

  除此之外,我区还将畅通利益诉求渠道,着力维护来穗人员的合法权益,合理引导来穗人员参与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预期,进而有序促进来穗人员社会融合,努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D

  “伴你圆梦”——政治参与融合

  探索成立来穗人员党支部

  区来穗局局长唐皓认为,强化来穗人员政治参与,是来穗人员深入融入广州的一个重大体现。纵观我区大源村建立的“地缘协会”、三元里街试点创建的“融合社区”,都不难发现来穗人员政治参与的影子。

  《融合行动计划》对来穗人员政治参与作了进一步明确。未来5年,我区将构建来穗流动党员服务管理机制,建立流动党员服务站试点,探索成立来穗人员党支部,组建来穗人员志愿者服务队伍,并加大经费投入力度,确保组织、管理、信息、服务、经费保障到位,建立“双联双管”工作机制,加强来穗人员流入地与流出地党组织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双联双管”机制,坚持属地为主、双向互动,教育、管理与服务一体对接机制。

  在建立健全政治参与机制方面,我区将倡导在优秀来穗人员所属单位中发展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陪审员并列席当地重要会议等方式,提升政治参与能力和参政议政水平,并将建立健全常态化教育培训机制,落实“三会一课”、专题组织生活会、讲党课、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等方式,全面增强来穗流动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先锋模范意识,建立择优发展党员长效机制,加大力度在来穗人员中发展党员。

  加快三元里街融合社区创建试点

  据介绍,市来穗局结合广州基层社区社会治理实际,选定了三元里街等的5个社区作为试点,推进来穗人员社区融合行动。其中,三元里街融合社区试点工作已于去年7月正式启动了“五个一工程”,即创建一个融合社区工作站、一个来穗人员共治议事会、一支来穗人员志愿者服务队、一所来穗人员融合学堂、一个来穗人员党支部。

  截至目前,三元里街除了融合社区工作站未建,来穗人员融合学堂、来穗人员志愿者服务队、共治议事会、来穗人员党支部都已建立。“五个一工程”的探索,不仅为当地的本地居民和来穗人员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还使这些被服务的来穗人员实现服务“反哺”,成为服务社区的重要力量。

  区来穗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五年,我区将紧密结合基层社区社会治理实际,加快三元里街融合社区创建试点工作,推进社区“五个一”工程,全面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责、社会协同、大众参与、多元互动”的融合社区新格局,并探索出可供复制和推广的来穗人员与本地居民守望相助、和谐共处的“小社区、大融合”的融合社区模式。

相关信息

浏览次数:-
分享
扫码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