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2010年生产总值仅有930.36亿元,到2015年预计将达1520亿元,白云区在“十二五”期间经济得以突飞猛进的背后,是什么在牵引其披荆斩棘一路向前的?
在这过去五年,我们看到,民科园用它狂飙突进的黄金五年带动白云工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大批重点项目的落地开花带来澎湃的发展动力,而“四上”企业的不停涌现,让发展的根基越扎越牢。文/陈亮嘉 图/石建华
民科园:狂飙突进的黄金五年
民科园之于白云区的意义,可以看下面一组数字:2015年,民科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预计380亿元,同比增长11.7%,较全区工业增速预计高出近6.6个百分点,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生产总值约45%,更引人侧目的是,全区工业增长贡献率的9成都是来自于民科园。
这样一种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于民科园从建立伊始就作为我区战略性发展平台而逐步壮大,更在于“十二五”期间民科园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支柱的作用前所未有地凸显:园区管理范围由2011年的“一核”扩大至“一核四园”,总规划面积由0.8平方公里扩大至34.9平方公里,发展定位从“单一工业园区”转变为“总部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助推园区从规划到建设,有了层次上的飞跃;培育白云电器、欧派家居、呈和科技等龙头企业快速成长,产值超亿元企业多达38家;土地资源整合挖潜,释出大片发展空间引重点项目纷纷落地;“十二五”期间共有在建项目13个,预计建成发展载体达90万平方米,远超之前17年的总和……
“民科园的发展力度前所未有,重点项目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土地储备出让取得了历史性突破,经济效益取得了根本性好转,奠定了‘十三五’发展的良好基础。”民科园相关负责人表示,“十二五”期间,民科园构建了可以上升到市、区层面的经济发展大平台,大园区、大项目支撑经济发展平台成效显著,同时也有力带动着白云区工业的大发展。
数字清晰地表明,民科园在这五年里,经历着怎样的狂飙突进:2011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17亿元、上缴税收4.6亿元,而2015年,这些数字有望分别提升到420亿元与10.5亿元;“四上”企业数量由2011年的36家增至2015年预计的150家,而占白云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011年的8.5%大幅提升到现在的43%。
更为让人兴奋的,或许是民科园更新定位为“总部经济+先进制造业”,由单纯的产业化园区转型为产城融合的功能新区。为此而打造的绿地·汇创新兴产业基地、敏捷·白云科汇中心等5个总部经济项目,总投资约23亿元,将制造出41万平方米的总部经济载体,全部建成后将吸引大批总部企业入驻,预计可增加年产值将近50亿元,更重要的是将带来民科园未来发展的无限可能性。
上述负责人表示,日前“一核四园”的最新控规正式公示,民科园又被纳入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区,更坚定了“十三五”期间,民科园将以打造千亿园区为发展目标,以“总部经济+先进制造业”为重要特征,打造成为创新能力突出的现代产业园区、全区的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示范区。
招商引资:内外兼修引来投资热潮
推动经济增长,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在现有的基础上挖掘潜力,这是优化存量;第二种,或许是更重要的一种,那就是谋划增量,有增量才能有更长远的可持续发展,而最直接的方式无疑就是招商引资。“十二五”期间,与我区突飞猛进的经济发展并驾齐驱,相辅相成的,便是全区招商引资成果丰硕。
让人鼓舞的是,我区原有企业增资扩产的热情持续高涨,这一方面说明企业的发展可喜,同时亦说明我区发展的内生动力依然源源不绝。
如白云化工,此前拥有4条连续化生产线,年产能可达到4万吨,虽在业界处于领先水平,不过随着硅酮密封胶行业的快速发展,产能已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增资扩产的愿望一直很强烈。白云化工耗费数年心血,投入1.3亿元所打造的年产8万吨高性能硅酮密封胶的连续化生产基地,采用6条全自动连续化生产线,可谓“再造”两个白云化工。“我们希望项目落成后,能再引领行业10年。”白云化工生产部经理施小华介绍。
粤华制药基地项目同样投资过亿,旨在打造现代化的制药基地,项目一期目前已投入使用,预计每年可以处理中药材150万kg,生产片剂20亿片、胶囊剂5亿粒、颗粒剂2000万袋、丸剂20万kg,产能、销售额和税收都将比以前翻一番。
除此之外,还有包括华特汽车零部件物联网总部、欧派家居产业园、高士厂房扩建、联炬科技企业加速器等众多已经建成或正在推进的增资扩产项目,在“十二五”期间纷纷落地。
同样在白云落地开花的,还有一大批重点投资项目。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区近年来积极探索产业发展中心招商模式,大力推动楼宇招商,转型升级改造园区招商,终使总部经济的蓝图渐见雏形。
最典型的莫过于白云新城及其周边地区。2010年底,白云万达广场快速建成并开业,成为标志性的一幕;2011年6月,我区最高的地标性建筑——白云绿地中心奠基,5号停机坪购物广场也于当年底正式开业;保利、中海、凯德、宏鼎等地产巨头相继落子,高端化发展态势明显。围绕其周边,还有包括南航总部大厦、宏宇大厦、岭南新世界城市综合体等项目日益成熟。
这样的趋势仍在延续。就在日前,广州十长生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韩后)、广州康募置业有限责任公司(娇兰佳人)、广州金皮宝置业有限公司(太安堂),分别拍下白云新城三幅商业商务用地,将用于总部企业建设。
四上企业:数量不断增长带动经济加速跑
自2013年以来,为彻底扭转白云经济“小散乱”扎堆的现状,我区决定以培育壮大“四上”企业为突破口,完善“企业库”建设,重点扶持壮大产值超亿元以上企业,选择培育一批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招商引入一批优质企业,转型升级一批传统企业,进而夯实我区经济发展根基。
我区于2013年、2014年分别新入库了505家、371家“四上”企业,截至2014年年底“四上”企业达到了2089家,在全市排名中,数量次于越秀区、天河区、海珠区和番禺区,排名第五。而到2015年底,总数预计将达2137家,届时相比于2012年将实现翻番。
如此长足的进展,一方面要归功于区内职能部门与镇街加强了属地企业的挖掘工作。自2013年首次对“四上”企业进行挖掘潜力,各镇街、各部门通过实地走访、数据分析等方式,发现了不少遗漏在“企业库”之外的“四上”企业。同时,强化了企业的沟通服务,引导了一批企业来白云区注册办公。
另一方面,随着近年来我区经济转型的日益深化,服务业、工业等产业的集聚效应开始体现,部分企业发展迅猛,从而助推了“四上”企业在白云区的日益壮大。年产值超过2.5亿元的众恒光电便是其中的代表,其2010年迁入我区时公司资产仅6000多万元,如今早已壮大到拥有超过4亿元资产。与此类似的还有于去年11月挂牌新三板的威尔弗汽车用品,其2014年营收就达5517万元,较2013年高出54%,净利润427万元,比2013年增长近两倍。如他们一般,近几年高速发展的企业在我区不断地涌现。
部分迁到白云区的企业也表示,与迁出区域相比,白云区的厂房租金相对便宜,对企业有非常大的吸引力。另外,随着白云区的人口集聚与商业发展,更多的企业也基于业务发展需要,在白云区新建经营网点。这些都是吸引“四上”企业落户我区的重要原因。
“四上”企业作为优质企业的代名词,其对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它们的盛衰,同样折射出地区经济的枯荣。我区“四上”企业在过去几年出现的不断增长,强有力地拉动了我区的经济发展加速快跑。
记者观察
用发展解决白云问题
回溯白云工商业的发展,不难发现其中的规律:自发地聚集,野蛮地生长。三元里的皮具商圈、太和镇的物流商圈,皆是此例。最终,形成了经济发展的“小散乱”困局,产业低端,土地利用低效,城市管理混乱等等问题萦绕不散。
亡羊补牢,犹未为晚。正如区政府在“十二五”期间曾多次强调过的,解决白云问题,必须依靠不断地发展。没有发展,便只能在原地打转,只会积弊更深,别的方法只能触及皮毛,而不能动其根本。如城中村的问题,普通的整治只能解一时之急,只有通过“三旧”改造从源头改变,才能彻底地扭转。
而发展终究不能一蹴而就,在茫茫迷雾笼罩之中,需要有一点首先燃起的火光,需要有一座指引道路的灯塔,这便是重点园区、重点项目、优质企业的应有之义。一如民科园之于白云制造业,永泰茶山庄项目之于城中村改造,绿地中心之于总部经济。
不仅当先行者,也应该成为让后来者效仿的范本。民科园引领白云创新浪潮,永泰茶山庄模式亦成为“三旧”改造的标准模板,空港大道则作为交通引导经济的典型而被大书特书。更关键的一点还在于,人们在此看到了变化,看到了发展,也就看到了走出困局、开辟未来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