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图片新闻

3年投7000万帮扶英德35贫困村(图)

白云区与英德市新时期精准扶贫对口帮扶工作正式启动

发布时间:2016-05-10 来源:白云时事 字体大小:

  近日,在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邓穗平带领下,我区22个镇街派出的35名驻村干部,进驻英德市35个定点相对贫困村开展精准扶贫对接工作,标志着我区与英德市新时期精准扶贫对口帮扶工作正式启动。据悉,3年内,区财政将安排7000万元帮扶资金,确保精准扶贫出成效,这将是我区参与扶贫工作以来最大的投入。

  3年定点帮扶35个相对贫困村

  据了解,我区将对清远英德市35个定点相对贫困村(共3930户贫困户、10821人)展开为期3年的对口帮扶工作,由我区各镇街选派的1名驻村干部,与所帮扶村所在的市、县、镇派出的2名干部,组成驻村工作小组开展工作。

  “开展扶贫工作,第一件事就是要把扶贫对象搞清楚,通过逐户调查、建档立卡、建立电子信息平台等手段,确保省、市、县三级扶贫信息一致。”我区驻英德市扶贫工作组组长詹群昱说,工作组将对贫困家庭的人口情况、致贫原因、人均收入等进行深入调查,了解其发展需要,在尊重其意愿的基础上,分类制定帮扶措施,落实帮扶责任,确保扶贫对象精细化管理,扶贫资源精确化配置,扶贫对象精准化扶持,实现精准脱贫。

  目前,在扶贫对象确认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偏远的贫困村庄,还存在信息不到位、熟人推荐等问题,让真正的贫困人口得不到帮助。未来,我区将更加认真细致地做好贫困户的精准识别工作,通过“四看”、“五优先”、“六进”、“七不进”等原则甄别贫困户,形成良性的脱贫退出、返贫纳入的调整机制,让真正困难的农户得到帮助。

  投入7000万确保精准扶贫见效

  值得一提的是,我区3年将安排7000万元的扶贫资金,帮助35个相对贫困村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方面建立长效机制,确保精准扶贫出成效,其中每个相对贫困村3年安排的引导资金将不少于200万元。这将是我区参与扶贫工作以来最大的投入。

  与此同时,鼓励各帮扶单位整合引导资金与单位自筹、社会引资、金融信贷、行业扶持、当地财政配套资金等多种渠道帮扶资金,解决贫困户脱贫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农田水利、环境整治、产业基地、民生福利等项目建设。

  据了解,我区将采取“一村一策”的思路,对定点帮扶的相对贫困村的基础设施、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项目以及特色产业进行统一规划,整村投入,同时根据贫困户的意愿,投入扶持资金,参与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或龙头企业、产业基地、乡村旅游等的生产经营,增加资产收益。

  “产业扶贫和旅游扶贫可能是未来的重点帮扶模式。”詹群昱认为,英德旅游资源丰富,农产品种类多样,未来可挖掘地域特色,重点扶持“专业户、专业村”,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建立无公害化、绿色化的特色产业集群,打造优质农产品基地和特色旅游手信;建立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带动地区项目,让各村特色农产品走出英德,“帮扶的目的,是探索出一条以村民增收为目标的‘造血’道路,让利益落到村民身上,最终实现稳定脱贫。”(江兴夏)

 

  链接

  如何精准扶贫?遵循这些原则!

  四看:

  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

  五优先:

  五保户和低保户优先、无房户和危房户优先、重大疾病和残疾户优先、因病返贫和因灾返贫户优先、因教和因老致贫户优先。

  六进:

  家庭主要劳动力死亡、孩子未成年的农户要进;

  不符合五保户条件的孤寡农户和单亲家庭要进;

  家庭主要劳动力长期生病、不能从事基本劳动的农户要进;

  家庭人ロ有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ロ的农户要进;

  住房不避风雨的农户要进;

  因自然灾害、突发事件造成家庭特别困难的农户要进。

  七不进:

  近三年内新建建筑面积为80 平方米以上的住房,或在城镇购买商品房的农户不能进;

  子女有赡养能力但不履行赡养义务的农户不能进;

  家庭拥有小汽车或大型农机具的农户不能进;

  直系亲属有属于财政供养人员的农户不能进;

  长期雇佣他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农户不能进;

  对举报或质疑不能作出合理解释的农户不能进;

  有劳动能力但好吃懒做,打牌赌博导致贫困的农户不能进。

相关信息

浏览次数:-
分享
扫码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