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区委副书记、区长苏小澎接受了《广州日报》、《信息时报》、广州电视台等多家市属媒体访谈,重点讲述了我区如何学习贯彻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如何按照市党代会的决策部署,谋划我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
苏小澎介绍,市党代会召开后,我区迅速召开了区委常委扩大会议,专题传达学习市党代会精神,要求全区各级党组织把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市党代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把大会精神及时准确传达到每一位党员干部,在全区上下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使会议精神贯彻到我区各项具体工作中,科学谋划全区下一阶段的经济社会发展。
苏小澎表示,市党代会提出“建设枢纽型网络城市”、“强化三大国际战略枢纽功能”、“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优化产业发展格局”等一系列战略部署,为我区创造了众多利好的发展机遇。一方面,今年纳入市重点项目计划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共71个,其中21个在白云落地;另一方面,刚获批的广州临空经济示范区,规划面积135.5平方公里,其中我区占75.5平方公里,占据“半壁江山”,为我区建设枢纽型网络城市、临空经济发展创造了机遇。
与此同时,我区还将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因地制宜建设一批特色小镇。作为中心城区中面积最大的一个区,我区在发展产城融合、扩容提质方面具有土地优势,迎接未来产业发展,具有巨大的空间。我区正在大力建设的白云新城CBD、空港经济区、广州民营科技园、健康产业城和谋划的航空小镇、汽车小镇、化妆品小镇等,与产城融合的发展理念吻合,将成为先进制造业和创新发展的集聚平台。
当前,我区是中心城区、空港门户,具备土地优势、产业基础和生态环境等优势,可以说是未来广州市最具发展潜力的区之一。当然,我区还要尽快补齐基础设施落后、产业散小乱、社会治理压力大等短板。下一步,我区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市党代会的决策部署,真抓实干打基础,全力以赴补短板,打造临空经济桥头堡,为我区的新一轮发展与腾飞做好准备。(张苑云)
A 白云在“超级城市”中,将会扮演怎样的角色?
紧扣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发挥临空经济桥头堡作用
市党代会报告提出了“超级城市”的概念,将广州放入全球的大格局中参与资源竞争。枢纽型网络城市及三大国际战略枢纽的打造,就是广州参与这场竞争的主要抓手。综合白云区位、交通、土地、产业等实际,我区将紧扣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充分发挥好临空经济桥头堡作用。
苏小澎表示,“我们现有‘机场、铁路、公路’立体交通优势,俗称‘铁公机’。‘十三五’期间,我们还要推进总投资3764亿元的交通项目,包括广州铁路东北货车外绕线、棠溪铁路客运枢纽站等3项铁路设施,11号线等3条地铁线路,穗莞深城际等3条城际轨道,机场第二高速等4条高快速路,以及空港大道、白云五线等一批主干道路,连接大交通,打通微循环,建立起支撑临空经济发展的完善立体交通网络。”
目前,白云国际机场第三跑道已投入使用,我区正全力配合推进机场扩建工程,第三航站楼也在我区,已启动前期工作。接下来,我区将重点以白云机场为核心,以大朗、大田、江村编组站3个铁路货运中心、棠溪铁路客运枢纽站为枢纽,以国铁线路、地铁线路、城际铁路、快速路和市政主干道为纽带,构建起区域内外互联互通、空铁联运、公铁联运的立体交通网络。
在区内交通循环方面,去年,我区已投入超过15亿元,完成了白云三线、怡新路等16个道路新建或升级改造项目,总长达42.61公里。今年,我区将投入63.8亿元,推进空港大道二期、白云五线二期等16个项目开工建设,总长超50公里。其中,空港大道直达第三航站楼,提升白云国际机场与中心城区的地面通达能力,成为机场第一高速、第二高速的重要补充。
苏小澎表示,我区作为广州市唯一一个坐拥空港门户的中心城区,将以临空经济示范区为平台,打造临空产业体系。目前,我区已吸引南航、东航、中航油、九元航空等众多高端临空企业落户发展,初步形成了高端临空产业集聚发展态势。随着近期广州临空经济示范区的成功获批,我区临空产业经济发展优势进一步凸显。
下一步,我区将以广州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为主抓手,大力整合现有临空产业资源,加快推进白云国际机场商务航空服务基地(FBO)、穗佳华南空陆联运集散枢纽、东航广东分公司等项目建设,推动航空产业链向航空电子、航空金融、跨境电商、商贸会展、旅游休闲等上下游关联产业延伸,形成完善的临空产业体系。
除此之外,我区还将为临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助力临空产业的高端高质高新发展,在广州市的“超级城市”概念中,有我区作为临空经济桥头堡的责任担当和自觉行动。
B 着力振兴实体经济,白云将会有哪些举措?
发挥土地产业双重优势,做好增量提升和存量优化
市党代会报告提出,要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着力振兴实体经济。苏小澎对此表示,我区在发展实体经济方面,具备土地资源和产业基础双重优势,出路是做好增量提升和存量优化。
苏小澎表示,在土地资源方面,我区是广州市面积最大的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263平方公里,白云新城有37平方公里,“三旧”用地134.7平方公里。通过前几年的努力,目前一批片区规划逐步稳定,土地收储力度也不断加大,土地载体优势日益凸显。
在产业基础方面,我区拥有广州民营科技园、国际健康产业城等一批重要的实体经济发展载体。其中,民科园是国家级高新区,“一核四园”占地17.69平方公里,接下来还将继续扩容17平方公里。另外,国际健康产业城是我区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广药集团将有11家企业进驻,去年已经有一家进驻,今年还将有3家进驻,开发建设不断加速。
我区还集聚了以化妆品、汽配、皮具、鞋服等为代表的一批传统优势产业,这些产业虽然在形态方面有待转型提升,但产业链完善,产值规模大。特别是化妆品产业,现有生产企业1300多家,规模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有4个自主品牌进入2015年中国化妆品品牌排行榜前30强,是我区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基础。
苏小澎表示,我区发展实体经济,出路是做好增量提升和存量优化。其中,在增量提升方面,重点依托广州民营科技园和广州国际健康产业城等发展平台,大力培育科技创新型企业主体,扶持现有企业增资扩产,做大做强白云电器等一批本土成长起来的优质企业,并加大招商力度,按“一心四片”产业布局新引进一批先进制造业企业。在存量优化方面,重点通过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推动化妆品、汽配、皮具、鞋服等传统优势产业向集约化、品牌化、园区化发展,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C 打造“华南设计之都”,白云有何设想和落地措施?
目前已选定黄边村工业园更新改造,作为实施载体
“大力发展设计产业,创建国际设计之都”首次写入了市党代会报告。目前,我区将以鹤龙街黄边村工业园更新改造项目为契机,打造“华南设计之都”。
苏小澎表示,设计行业作为实体经济从投资到最终实现的核心环节,是推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产品创新的主要平台。市党代会报告提出“大力发展设计产业,创建国际设计之都”,是打造高端高质高新产业体系、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路径。
我区在2016年初的区委十一届九次全会上提出构建“一心四片、一轴多点”发展格局,便首次提出打造建筑设计产业园,集聚建筑设计、工业设计和时尚设计企业及相关配套企业,为设计行业提供全面、精细化的配套服务,成为国际品牌摇篮、产业创新标杆、城市形象名片、绿色共享示范。
目前,我区选定了黄边村工业园作为实施载体,首期项目面积20.39公顷(约305亩)。这个工业园属白云新城37平方公里城市设计范围,现状建筑物主要为连片旧工业厂房,村社改造意愿强烈。目前,这个项目改造方案已经通过区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吸引了10余家国内知名开发运营企业高度关注和多次洽谈,已经有设计行业龙头企业表达了入园意向。
下一步,我区将推动项目加快启动建设,并出台相关产业及人才扶持政策,面向国内外知名设计企业开展招商,完善园区及其周边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为入驻企业打造高品质发展环境。
D 创建“干净整洁、平安有序”城市环境,白云有哪些亮点?
投入近10亿元,支持各镇街开展环境综合整治
市党代会报告提出,让市民群众以在广州居住为福、在广州工作为荣、在广州生活为乐。对此,苏小澎表示,近年来,区委、区政府整合全区力量,在财政不多的情况下,专门投入近10亿元,支持各镇街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据《广州市居民幸福感状况调研报告》显示,我区居民的幸福度已连续3年位列全市第一。
苏小澎表示,近年来,我区积极创建“干净整洁、平安有序”城市环境,探索创新社会全面综合治理,不仅美了环境,好了秩序,更提升了市民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开展“八街联动”整治,就是我区创建“干净整洁、平安有序”城市环境的亮点之一。2015年8月起,我区累计投入13.6亿元,组织石井、三元里等8个重点街道,统筹实施道路、排水、“三线”下地等2000多个改造项目。去年以来,在总结“八街联动”整治经验基础上推动全覆盖,我区又探索出公安部门牵头联合执法、镇街“互学互比互评”、出租屋社会化联片管理等有效做法,推动22个镇街实现常态化综合整治,全区环境面貌持续好转。
目前,我区有出租屋100多万套,是全市治安形势最复杂的地区。我区通过安装电子门禁,积极推进“人屋”管理精细化。目前,已完成7.6万栋出租屋安装智能电子门禁,实现重点区域3层以上出租屋智能电子门禁全覆盖,成功采集流动人员信息350万条,并通过门禁系统抓获犯罪嫌疑人1200多名、破获犯罪团伙18个,案件类警情同比下降4.7%,实现5年连续下降。
同时,我区是广州市来穗人员数量最多的一个区,目前有300多万来穗人员,是本地户籍人口的3倍多。近年来,我区探索同源管理推动融合社区建设,在三元里街松柏岗社区成立了广州首个本地居民和来穗人员共治议事会,在太和镇大源村成立了各地缘协会,在石井街马岗村首创少数民族社会服务站点,形成了“老广”“新广”和谐共治新局面。
我区水系发达,城中村密集,水环境综合整治也是近年重点开展的一项工作。我区以广佛跨界河涌为重点,开展河涌整治,目前已完成截污管网铺设145公里、城中村污水接驳管网铺设28.6公里、河涌清淤163公里,完成41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项目建设。从去年9月开始,启动了广佛跨界河涌污染源专项整治百日行动,目前已完成3批1835项污染源整治任务。
此外,我区还以颜乐天纪念中学周边环境整治为重点和突破点,全面铺开全区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对223所学校逐一建立整治台帐,加快周边污染企业“关停并转”,并同步开展交通安全、环境卫生、“六乱”等环境综合整治。目前,已完成环境整治学校217所,环境质量显著改善,群众对217所学校的整治工作满意率达96%。苏小澎表示,“白云区环境整治、社会治理只是有了一个良好开端,未来任重道远。接下来,我们继续按照高标准、精细化管理的要求把工作做好,努力让白云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