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创建全国垃圾分类示范城市宣传的工作部署,6月30日,我区组织各街(镇)村、居干部共300人,参观番禺火烧岗垃圾填埋场、广州市第一资源热力电厂二分厂、以及李坑垃圾填埋场(封场复绿)。有参观人员表示,通过实地参观,直观感受到垃圾围城的危机以及对垃圾处理不当所造成的危害,更能体会到做好垃圾分类的重大意义,更客观科学地看待垃圾焚烧厂的建设。
番禺火烧岗垃圾填埋场:
一下车就闻到臭味
此次参观的首站,是番禺火烧岗垃圾填埋场。该填埋场位于番禺区东环街龙美村火烧岗,占地面积44.33万平方米,1990年投入使用,最初日处理量约300吨,如今累计已填埋约450万吨垃圾。
随着一路的指示标语,参观车辆慢慢驶入了该填埋场,远远望去,是几个垃圾山。现场,不时有运输车辆载着经过压缩打包的垃圾方块包,运至填埋库区进行堆放填埋。
“一下车就能闻到垃圾的臭味了,这么大的填埋场,肯定对周边居住的群众有着很大的影响。”来自三元里街东约社区的陈姨,刚从车里出来,就皱了皱眉头,呼吸几口空气后,用手捂住了口鼻。参观中,像陈姨一样捂着口鼻的人不在少数。
“大家现在脚下站的就是垃圾,这里原先是个山凹地,经过多年来的填埋作业,当初比番禺大道还要低10来米的地块,现在已高出地表近70米。”番禺区城市管理局工作人员介绍,按照设计容量,以1吨垃圾占1立方米计算,这个填埋场还可使用2.26年左右。据介绍,填埋场周边先后新建了多个大型居住区,距离均在2公里以内,作业面臭气扰民严重,周边群众“反臭”诉求不断,要求关闭该填埋场的呼声也很高。
“现在散发出来的臭味,还是经过覆土、覆膜等工序除滤过的,否则真的没法想象。而且填埋垃圾产生的渗滤液,污染后果也不可忽视。”听了工作人员的讲解后,陈姨感慨道,以前常常听政府说要搞垃圾分类,未曾想解除“垃圾围城”的危机如此迫在眉睫,通过实地参观,对垃圾处理不当所造成的危害有了直观的认识。
广州市第一资源热力电厂二分厂:
体现焚烧先进水平
与番禺火烧岗垃圾填埋场相比,位于我区太和镇永兴村的广州市第一资源热力电厂二分厂让参观人员眼前一亮:依山而建的厂区干净整洁,绿意融融,没有想象中的成堆垃圾,也没有想象中弥漫的臭味,这里更像是工业园区里的一家企业。
“这里干净、无臭味,环境一流。”参观人员之一、钟落潭镇良田村委会委员刘惠池对记者说。只见他紧跟着讲解员,先后观看了二分厂整体缩小模型、垃圾处理流程模型,以及“垃圾重生”环保教育影视片,还透过玻璃参观了中控室、卸料大厅、垃圾储坑,听讲解员介绍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工艺流程、环保投入、焚烧处理系统、烟气处理系统等内容,期间不断点头称赞,并拿出相机拍照记录。
参观中,“无臭味”成了大家对二分厂的统一评价,同时大家均好奇于空气中闻不到垃圾臭味的原因。工作人员解释,垃圾储坑设有臭味控制系统,能使储坑保持负压状态,保证垃圾气味不向外飘散,并通过抽风机抽吸进焚烧炉中助燃,经过850-1100℃的高温焚烧后,没有臭味。
“这个焚烧厂的关键技术和设备可以说是一流的,相比垃圾填埋的方式,垃圾焚烧对环境影响更小。”刘惠池表示,通过实地近距离的对比参观,更能体会到做好垃圾分类的重大意义,对垃圾焚烧厂的看法也更加客观科学。
刘惠池说,回去后,不但自己要身体力行,全力推动垃圾分类工作深入民心、付诸行动,还要将所看、所思、所感、所获与身边人分享。他还希望相关政府部门能够多多正面宣传垃圾建设垃圾焚烧厂的好处,消除群众的抵触心理,并建议政府能加大投资力度建设这些利于长远发展的民生项目。
李坑垃圾填埋场:
封场复绿成效明显
同样位于永兴村辖内的李坑垃圾填埋场,是当天参观的最后一站。记者了解到,2004年12月31日,广州市政府决定投入6000余万元,按照国家建设部封闭垃圾填埋场的标准,吸收国外发达国家封闭垃圾场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对李坑垃圾填埋场进行高标准封场。两年后,该填埋场完成封场,复绿区9处色块造型,有机地与周围山林融为一体,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大花园。该场的成功封闭,对推进我国其他城市进行垃圾填埋场的封场绿化及管理维护提供了宝贵经验。
现在,该场种植了榕树、杜鹃花、夹竹桃等各类植物上千余株,“我们专门从台湾引进了狗牙根草坪草,看重的就是其较强的适应能力,以及可耐性。”讲解人员解释道。
参观当天,虽然下着零星小雨,但有的参观人员还是耐不住好奇心,要求下车闻一闻经过封场复绿后的空气。“空气很清新,闻不到臭味,效果还是挺明显的。”来自永平街的一名参观人员说。
不过讲解人员也坦言,虽然封场复绿的成效明显,但前期垃圾填埋的处理方式还是带来负面影响,特别是占用土地资源大,以及二次污染严重。(郑少敏)
■ 相关链接
垃圾焚烧与垃圾填埋优劣比较
◆垃圾填埋六大劣势:
一是占用土地资源大;二是二次污染严重;三是存在潜在的危险;四是降解时间长;五是资源的浪费;六是生态恢复成本高。
◆垃圾焚烧四大优点:
一是无害化,高温焚烧可使垃圾中有害成分得到有效分解;二是减容明显,焚烧后可使垃圾的体积减少80%~90%;三是占地面积小,节约土地资源;四是资源再利用率高,每吨生活垃圾焚烧可产生300—400多度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