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图片新闻

引入金融活水助推“三农”发展(图)

我区农村金融改革又有新举措,将试点“政企银保”合作农业贷款方式

发布时间:2016-11-01 来源:白云时事 字体大小:

  今年9月29日,区农林局代表区政府,与广州白云民泰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市白云支公司、广州市白云区农业产业化协会,签订了“政企银保”四方合作协议书,标志着我区农村改革在农村金融领域的又一新举措实现落地。

  这一由政府牵头、以农业产业政策为导向、以银行贷款投入为基础、以保证保险为保障的“政企银保”合作农业贷款体系,对长期渴盼金融活水的我区农村地区来说无疑是重大利好。区农林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上述四方将在《白云区“政企银保”合作农业贷款试点工作方案》和四方合作协议书的框架内,进一步探索我区农村金融创新之路。文/张苑云 通讯员/姚允杰 岳蕾

 

  深化改革 破解农业发展资金瓶颈

  时间回到2014年,我区被中央农办选取作为农村改革试验联系点单位之一。省委农办、省金融厅等单位联合发出了《关于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支持农村改革试验试点示范的指导意见》,将我区列为农村金融改革试点。由此足以可见,高层对于我区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助力“三农”发展的殷切期望。

  肩负重任又需求迫切的我区,如何才能走好这条农村金融改革之路呢?

  在长期指导我区农业经济发展的工作中,区农林局已发现农业经营业户普遍存在资金难题。“由于农业生产经营资金运行周期长、回流慢,而且利润率相对偏低、缺乏有效抵押物等,难以获得金融机构认可,制约了经营资金的筹集和使用,从而阻碍了生产的规模化。”区农林局相关负责人解释说,立足于此,我区谋划从金融改革层面破解农业经营瓶颈,缓解农村经济发展中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以制度化的形式突破原有的发展平台。

  于是,《白云区“政企银保”合作农业贷款试点工作方案》应运而生,稳步落地。区农业产业化协会认为,这一措施能在金融层面支持我区农业发展,也能引导和示范农业经营业户守法诚信经营,激活市场活力。相关金融机构认为,政府牵头运行的合作农业贷款,解除了金融部门在贷款中的疑虑和制约,激活了资本市场的活力,引导资金参与市场发展。

  创新合作 共建新型农业贷款模式

  今年,我区在花都区、佛山市三水区推行“政银保”的基础上,吸取其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在制度设计上进行了有益创新。其中,成立了由政府部门、合作银行、合作保险公司、区农业产业化协会组成的联席会议机构,使“政银保”演进为“政企银保”,让操作性和保险性都更强了。

  区农林局相关负责人进一步解释说,我区建立的就是一个由政府牵头、以农业产业政策为导向、以银行贷款投入为基础、以保证保险为保障的“政企银保”合作农业贷款体系。

  在政府部门层面,我区成立了联席会议和工作机构,由区农林局牵头组织、协调、推动、监督试点工作开展,发改、财政、审计等部门依照职权配合工作开展,基层镇政府则根据上级的实施细则对相关工作提供前期配合。另外,合作银行为审核合格的农业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提供贷款支持;合作保险公司则为金融机构发放的合作农业贷款提供保证保险。

  这次我区创新引入的要素——区农业产业化协会,主要负责农业贷款发放项目的推荐、申报和协助贷款回收。其负责人说:“协会所推荐的企业,一般都是辖内具有良好信誉、经营状况良好的优质农业企业,具有按时偿还贷款的实力保障,这样才能促使试点顺利落地。”

  严控风险 确保改革红利落到实处

  在试点工作中,我区将安排“政企银保”专项资金200万元。其中,区财政专项资金安排100万元,区农业产业化协会募集另外100万元,合作银行根据专项资金提供放大10倍的贷款额度,对辖内农业经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融资支持。

  作为政府部门发起的农村金融改革项目,试点期间将选取符合我区农业产业导向的,从事农业生产、加工、流通及观光休闲的优质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试点。区农林局相关负责人说:“前期将重点筛选区农业产业化协会中的优质企业,优先帮助我区的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那么,在实施过程中,如何控制风险,确保红利落到实处呢?据悉,参加合作农业贷款试点并提出申请的农业经营业户,不需要提供贷款担保,只需参与合作保险公司“政企银保”合作农业贷款保证保险即可,“保险费按照贷款金额2%收取,全部由区财政补贴。”上述负责人说道。

  合作保险公司对合作银行审批的合作贷款进行保险担保,当发生贷款违约情况时,保险公司将在约定范围内进行理赔。这种引入保险公司参与的模式,可解决农业经营主体缺乏有效抵押物的贷款难题,且由政府补贴缴交保险费用,切实减轻了农业经营者的经济负担。

  选优试点 逐步拓宽农业贷款受惠面

  据了解,签订四方合作协议后,我区将在区农业产业化协会中,选取符合农业发展政策、经营状况良好的1-2家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这样有利于政策稳步落地和积累实践经验。试验成熟之后,将逐步拓宽合作农业贷款受众面,惠及更多农业经营主体。

  目前,我区有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7家,其中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8家,年产值将近30亿元,带动农户数超8万户;市级总部经济企业2家,新三板上市企业2家。此外,还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13家,社员人数3220人,其中区级以上示范性合作社12家。

  可以预见,“政企银保”这项改革将对我区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户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目前,省、市也选取我区作为“政银保”金融改革的试点,这将进一步壮大我区金融改革的规模和力量。

  纵观我区农林业“十三五”规划,发展现代都市农业依然任重道远,“三农”问题依然是短板。按照今年5月全省深化农村改革工作会议要求,我区将先行先试、大胆创新,补齐农业、农村、农民发展短板,破解农村体制、机制发展障碍。此次推出的“政企银保”合作农业贷款作为我区农村金融改革的一项创新举措,对长期渴盼金融活水的农村地区来说无疑是重大利好,不仅有助于我区“三农”工作发展,也将为其他地区农村发展和改革提供示范。

 

  链接

  我区还有哪些农村金融改革措施?

  当前,我国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正从分散小农生产,向规模化、专业化加快转变,随之而来的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金融资本的强烈依赖。顺应时势,我区制定了不少农村金融改革措施,来保障“三农”工作的发展。

  1.建设农村金融服务站

  按照1个农村金融服务站服务5个行政村的总体原则,目前我区已建成并验收通过的农村金融服务站有14个,共计办理取款业务72万多笔,金额达10.9亿元;吸收存款近23万笔,总金额达6.6亿元;发放信用贷款260笔,总金额达3020万元,农村金融服务覆盖范围涵盖了我区北部四镇。

  2.扶持村镇银行稳步成长

  白云民泰村镇银行作为我区服务“三农”的专业银行机构,专职服务“小微”和“三农”,通过自身经营和政府支持,其经营效益在全省44家村镇银行中排名第5,在全市7家村镇银行中排名第2,现发展有8个营业网点。

  3.组建农业小额贷款公司

  根据我区市场需求实际,区供销联社积极寻求与省社下属的广东新供销农业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业务和产权对接合作,计划年内组建省社农业小贷公司白云分公司,为本地区农民群众提供多样化的小额贷款金融服务。

  4.筹建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

  我区支持和引导区供销总公司等区内符合资质的企业,开展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前期论证和筹建工作,探索创新农村资金融通方式,协助解决农户的融资难题。目前筹建工作仍在积极有序开展。

相关信息

浏览次数:-
分享
扫码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