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图片新闻

借商改培植沃土 孵化大众创业梦(图)

面对新增市场主体快速增长的现状,我区通过做好窗口服务、推行网络兴企等举措,进一步支持市场主体的发展,让其“既要引得进,也要留得住”

发布时间:2015-08-11 来源:白云时事 字体大小:

  数据显示,自去年1月实行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以来,我区新增市场主体31840户,其中私营企业的增长数和市场占比首次赶超个体工商户。今年上半年,我区新登记市场主体为17368户,其中新登记注册资本1亿元以上的企业共12家。截至6月,广州市实有各类市场主体124.7万户,而我区已登记注册的市场主体总量为22.62万户,占全市总量的五分之一。

  面对大众创业的积极性、新增市场主体的快速增长,区市场监管局也在不断思考,如何才能进一步支持市场主体的发展,让其“既要引得进,也要留得住”。目前,该局正通过提升窗口服务、做好企业贴身服务,并通过推行网络兴企、借助电子商务发展促进创业,推行融资助企,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等举措,为千万怀揣梦想者创造安居创业的沃土,推动辖内创业、创新大潮。

 

  精简流程

  为登记企业节约办事成本

  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以来,区市场监管局精简商事登记流程,提供多种贴心服务,确保了各类市场主体的顺利登记,成为我区企业登记数量呈井喷式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提升服务效能,区市场监管局优化登记审批程序,安排专人审查材料,简化审批环节,确定简易登记事项范围,实行简易登记事项一人办结、一般登记事项一审一核。“对减少经营范围、遗失补领、章程备案等5类变更登记事项,实行当场审批、当场核发营业执照。”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改革过程中,该局大大缩短登记审批时限,由原来的5个工作日缩短至3个工作日;去年9月推行网上预约以来,民众办理注册登记业务的等候时间,由原来的平均5小时缩短至平均20分钟,减少了创业者等待时间,为企业节约了办事成本。针对重点企业(项目),区市场监管局还推出了“直通车”、“保姆式”的“一对一”、“多对一”的政务服务,指导企业办理各类工商登记业务,提供详细的政策法规咨询等。

  随着登记服务的优化以及各项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我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也持续推高。今年上半年,我区市场主体总量保持高速增长并突破22万户大关,目前已登记注册的市场主体总量为22.62万户。

  从市场主体类别来看,今年以来截止6月底,全区新登记注册各类市场主体17368户,其中新增各类企业9665户(含内资、私营企业),新增个体工商户7703户,分别占新设立市场主体的55.65%和44.35% 。企业继续保持较强的增长势头,新增企业数在新增市场主体总量中占比不断提高。

  截至今年6月底,全区内共有注册资本500万以上较大规模私营企业5820户,约占全部私营企业7.77%。从行业分布来看,排在第一位的是批发和零售业1580户,其次是制造业903户,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排在第三位(899户),接下来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778户,以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725户。

  在注册资本500万元以上较大规模的私营企业中,今年上半年新设立的有1067户,约占新增企业数量的11.95%。增长最快的是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新增158户,比去年同期增长175.56%;其次是批发和零售业,新增81户,比去年同期增长47.65%;第三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新增68户,比去年同期增长59.65%。上述三行业共占新增较大规模企业的63.82%。

  搭建平台

  营造创业良好“软环境”

  面对大众创业的积极性、市场主体的快速增长,区市场监管局局长罗远明表示,该局也在不断思考如何才能进一步支持市场主体的发展,让其“既要引得进,也要留得住”。目前正通过积极推行宽进活企、品牌强企、网络兴企、融资助企等多项举措,引领辖内创业、创新大潮。

  “主要是从降低市场主体准入门槛、推进注册登记便利化两个方面同时发力。”罗远明告诉记者,目前区市场监管局在企业名称及经营范围、住所登记、出资方式、融资渠道、注册登记便利化等方面,对我区创业创新型企业给予支持,着力推进“先照后证”改革、市场主体简易注销程序,放宽企业住所(经营场所)、经营范围登记条件,清除各类创业主体登记障碍。

  同时,该局把推动实施商标品牌战略,作为各类市场主体创业创新的重要载体,通过建立品牌培育数据库,按照“培育一批、扶持一批、推荐一批”的原则,形成品牌孵化梯队;对列入企业品牌培育数据库的企业,落实“一对一”专人服务,多渠道启动品牌申报程序,对重点企业开展上门指导。“大力推动本土企业走出去,建立外向型重点企业商标国际注册定向培育制度;加强名优企业联手打假维权网络建设,构建商标品牌保护平台,积极开展打假治劣专项整治,确保品牌保护落到实处。”罗远明介绍说。

  在“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对于促进传统产业发展、助推创业、扩大就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目前,区市场监管局通过大力引导推动企业“触网”,指导企业运用电子商务实现创业发展梦想,探索“互联网+特色品牌企业”、“互联网+特色品牌商品”运营方式。位于我区的广东林安物流发展有限公司,就是很好的利用互联网拓展经营服务的范例,该公司通过设立发展林安物流网,整合物流各节点资源,优化交易方式,创新商业模式,解决物流行业当前信息不对称、诚信缺失两大瓶颈和难题。

  区市场监管局还充分发挥股权质押、动产抵押登记职能,指导企业将股权、动产通过抵(质)押的方式实现融资贷款,帮助企业盘活资产、解决融资难题。如推进抵押登记管理工作,简化登记手续,开辟抵押登记绿色通道,对有紧急抵押融资需求的企业给予最大限度协助;掌握企业融资需求后,定人定责、跟踪服务、全程指导,切实帮助企业解决资金难题。今年上半年,该局共为企业办理股权质押登记105宗、融资11.03亿元,办理动产抵押登记95宗、融资16.6亿元。

  产业布局

  引导企业集聚发展增强竞争力

  我区是连接广州传统市中心与北部的枢纽,更有上万家传统制造业群体,创造经济价值的空间很大,是白云聚集品牌财富的天然资源。要提升全区产业的布局定位,须将“星星之火”的规划上升为有统筹有条理的整体布局,走“企业、园区、集群”三线发展的特色之路。对此,罗远明表示,未来区市场监管局将会保持第二产业作为品牌主要载体,通过政府出面解决企业用地、经营纳税、融资、交通运输、治安等需求,为他们在白云安居乐业、强质创优、打造“百年老店”提供良好环境。

  同时,区市场监管局将依托民营科技园这一成熟园区,着力于高新技术、产学研等建设,吸纳大型优秀企业进驻,增强企业高端竞争力。“还要借鉴花都汽配、南海铝材、顺德家电等专业集群经验,选取如电器、化妆品、皮具等行业,引导企业从分散向集中经营靠拢,打造‘小产品、大制造,小商品、大市场,小企业、大产业’集聚模式,通过政府监督、市场导向双结合,加强良性竞争,提升行业产业水平。”罗远明进一步阐释说。

  下一步,区市场监管局还将通过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工作,以登记注册制度便利化为着力点,真正放权于市场、放权于企业;继续放松登记管制,优化登记方式,围绕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配合推进企业名称登记管理改革,进一步放宽企业经营范围管制;积极配合推进工商登记“企业全城通办”、“个体工商户全区通办”,打破工商登记区域限制等。

  在大众创业的大潮中,我区小微企业大量涌现,如何扶持小微企业走上健康持续发展之路,也是目前面临的重要课题。罗远明表示,建议区相关部门针对小微企业的实际需求和发展瓶颈,从专项资金、税收政策、融资担保、信息互通、公共服务平台等各方面,对小型微型企业发展进行扶持,为小微企业发展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史阳 通讯员/廖宝玲)

相关信息

浏览次数:-
分享
扫码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