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区通过土地执法共同责任制、“两法”街接等一系列新措施、新手段,加大对违法用地的打击力度,为我区治理违法用地阶段性成果晒出漂亮的成绩单。我区动真碰硬的态度、铁腕整治的决心,卡死了违法用地的歪门邪道,堵死了土地低效利用的羊肠小道,这让曾经被定义为违法用地重灾区的白云,实现了土地管理由“乱”到“治”的转身。
就在6月24至25日,省国土资源厅第九验收检查验收组到我区,开展2014年度国家卫片检查和治理违法用地专项行动现场验收及档案检查工作。经评估,我区顺利通过此次检查验收。文/图 许素华 通讯员/欧阳茜
1 、强化责任 共同责任机制为执法注入“强心针”
“确保查违工作取得实效,加强组织领导是根本,是履行共同责任的关键。”意识到土地管理重要性的我区,在近几年的土地管理工作中,站在生态文明建设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把查违工作与经济发展同步考虑、同步推进,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始终保持查违高压态势。
在全区大大小小的会议上、调研上,区委书记马文田、区长叶牛平多次谈及到对违法用地的整治,要求用动真碰硬的精神、铁腕整治的决心做好违法用地的整治工作。对此,我区专门成立由区委书记任组长、区长任常务副组长的土地执法专项行动领导小组,下设由副区长任主任的专项办公室,对全区土地执法工作进行统筹部署,并于每个季度或根据需要组织召开查违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部署查违重大事项。
针对此前土地执法过程中出现的由于各部门职责难以界定,工作开展起来存在推诿的现象,我区将查违工作共同责任制实体化。“查处违法用地工作不仅仅是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一家的责任,应集全区之力共同执法。”区国土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区在查违工作中,注重将压力传导到位,对各相关部门明确分工、细化标准。比如:研究制定土地执法共同责任考核机制,落实属地管理,将违法用地查处整治工作纳入社会管理体系进行考核,把违法用地动态巡查报告、制止、整改与各镇街奖惩挂钩,并作为其主要领导干部提拔任免的重要依据;健全了土地执法共同责任考核机制,为落实国土资源网格化执法监管体系长期有效运作提供了保障。
2 、源头防控 预警机制切实把“火苗”扑灭在萌芽
违法用地行为容易反复,且极具传染性,一旦失控,会对城市规划建设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意识到问题严重性,我区始终坚持源头防范,以“减少存量、遏制增量”为目标,按照“早发现、早处理,发现一起、处理一起”的原则,盯住辖区内每一片区域,切实把违法用地消灭在萌芽状态。
针对基层群众对违法用地的认识上存在的模糊界限,我区加大查违工作政策法规宣传,扎实推进国土资源管理与保护“十百万千”宣传工作,对街镇、村社和职能部门从事国土资源管理的相关工作人员分类分组分单位进行宣传和培训,将土地使用“八禁止、八不准”的宣传公告挂进全区各村(社)居(委会),把“6.25土地日”宣传讲座搬进中小学课堂,开展“疏堵结合、集约节约用地”专题宣讲会,普及宣传国土政策信息。除了大力宣传土地执法成效之外,我区还公开曝光部分重大案件的查处情况,破除个别组织、群众的侥幸心理,引导群众和投资者依法建设。
在营造铁腕打击违法用地氛围的同时,我区还利用卫片执法加强早期预防,将卫片执法作为预防违法用地的有效手段,提前对涉嫌违法用地图斑进行清拆整改。利用2014年度国家违法用地图斑全面掌握我区违法用地情况并提前整改的举措,让我区在卫片执法检查和治理违法违规用地专项行动开始之前,已摸清违法用地的底数,全面掌握辖区内违法用地情况,并组织开展了长达数月、覆盖全区范围的治理违规违法用地专项行动。
3、 “两法”衔接 提高审理效率彰显司法震慑效应
违法用地的产生,归根结底是不法分子追逐非法利益所致,要彻底肃清违法用地行为,仅靠行政执法手段远远不够。对此,我区大力推行行政执法与司法衔接,建立“两法”衔接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完善土地执法与司法衔接工作程序和工作规范,及时通报有关案件的查处情况,总结、推广案件审理过程中的好经验、好做法。
此次检查验收地块之一的钟落潭镇大罗村大路碣地块,就是我区加强“两法”衔接的一个实践主体。据了解,该地块用地单位为钟落潭镇大罗经济联合社,未经批准以建设蔬菜中转站为由在该地实施建设,在执法部门的反复制止和立案查处下仍顶风作案,被拍摄为2014年国家图斑,并被纳入市重点挂牌督办案件。由于该地块面积较大,涉嫌土地违法犯罪行为,按有关要求,区国土和规划局对用地单位作出了责令对相应地块进行复耕复绿的行政处罚决定,并启动查人查事的机制,将该地块所有行政案件移送给区公安分局追究法律责任,目前公安部门已立案调查。在各土地执法共同责任制部门的督促下,用地单位已按督办要求进行清拆整改并复耕复绿。
同时,我区还通过区土地执法联络员制度,加强业务沟通,形成一套完整的土地执法衔接信息系统,提高土地执法案件审理效率,提升土地执法工作效能。
“一发现违法用地行为,必须坚持查人查事,揪出背后的利益链。”区主要领导在大大小小的会议上,多次强调对打击违法用地的决心。对此,我区坚持查人查事相结合,对涉嫌犯罪的违法用地行为,坚决移送司法机关启动刑事追究,采取釜底抽薪的方式遏制违法用地行为,形成强大的法律震慑力。
4 、网格化管理 疏堵结合引导合法有效用地
针对土地违法案件发现难、制止难、查处难的普遍现状,区国土资源和规划局联合华南理工大学有关专家,着手开展《白云区土地执法网格化监察网格划分暨网格监管措施研究》,综合考虑违法用地发生频率、空间分布、权属分界、路网通达等因素,将全区科学合理地划分成183个土地执法网格。按照“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全面覆盖、全员参与、全程监管”的工作原则,合理调配整合了执法资源,钟落潭镇、太和镇等街镇先后成立了综合执法巡查队伍,充实了土地执法队伍。
“土地执法是治标,要实现土地管理的治本,最终还是要解决发展用地需求的问题。”区国土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说,目前我区建立了疏堵结合、分类处置、属地管理长效机制,从完善审批工作机制、简化审查程序、推进改造等方式,合理疏导了基层集体、群众的用地需求,引导合法有效用地,盘活现有低效、闲置的存量建设土地,推动有效建设,实现健康发展。
其中,针对村民建房报批的“老大难”问题,我区出台的《严控违法建设建立疏堵结合长效机制有关指导意见》,解决了村民建房的“燃眉之急”。“之前审批上报时,到相关部门走程序,常常要花不少时间。”米龙村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村民建房报批现在分工明确了,城管执法部门也可凭证上的信息“对号入座”进行监察,政策具体落实到村民、村委、镇级部门。
据悉,下一步,按照《白云区违法用地查处整治考核办法》,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对街镇实施违法用地查处整治考核机制,加大违法用地的查处整治力度,利用无人飞机等高科技手段实时监控违法用地。同时,加强执法队伍建设,进一步做好用地服务,优化用地审批渠道,简化审批流程,疏堵结合解决违法用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