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图片新闻

创新平台:给创新的种子一片沃土(图)

创新平台:给创新的种子一片沃土(图)

发布时间:2015-07-06 来源:白云时事 字体大小:

  创新不会是无源之水,更不会是无本之木。当我们在高谈阔论创新的未来如何金碧辉煌的时候,真正应该关注的是这里有没有适合它茁壮成长的土壤。幸运的是,我区北有贵为广州创新创业重镇的民科园,南有汇集了近10家创意产业园的“创业大街”,这一个比一个更优秀的创新平台,构筑起这片极其适宜“创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沃土。文/陈亮嘉 图/石建华

 

  民科园:过去与未来的创新“心脏”

  谈及我区的创新平台,首当其冲的还是民科园。因为它是各自领域的标杆与领袖,几乎可以称之为——象征。

  这一点可以从各项创新成果中就可见一斑:截至去年底,民科园累计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36家,其中2014年新认定4家;累计获得专利授权1765项,其中发明专利174项,实用新型专利471项;获得软件著作权257项。这在区域内无人可以望其项背。

  而这些成果的源泉,来自于园区企业建有博士后移动工作站5个,广东省院士工作站3个。企业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发中心)22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16家。

  事实上,自1995年建立至今,面积从0.8平方公里拓展到34.86平方公里,产值从每年3亿元到400亿元,民科园用了20年的时间成为广州创新创业重镇。而更大的好戏还在后头,如今的民科园已由单纯的产业化园区转向为产城融合的功能新区。

  以“总部经济+先进制造业”的双核驱动为发展战略,落子“一核四园”的民科园雄心勃勃:核心区定位总部经济、科技研发功能,配套提升高端商务、居住娱乐城市功能;白云工业园瞄准电子商务发力;神山工业园主推中小企业集聚;还有白云电器节能与智能电气产业园、居家用品园以龙头企业为引导发力细分领域。

  多元化的格局剑指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仅去年,民科园便推动总投资28亿元的九大重点产业项目全面开工,项目涵盖产能扩大、产业转型、总部楼宇等,建成后总部经济载体约32万平方米,先进制造业厂房约32万平方米,而后续仍将有更多的项目接二连三地启动。毋庸置疑,这些势必将成为越来越多高新企业入驻、壮大的沃土,就如今年新进入的企业永兴环保能源年产值过亿元,有福科技是“新三板”上市企业。

  更庞大的园区面积,更多元化的功能定位,更强劲的发展动力……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民科园仍将作为我区“创新驱动”的“心脏”,向四肢百骸喷涌出源源不绝的创新力量。

  机场路:“创业大街”正成为白云创新的引擎

  众所周知,机场路连接着市区与白云机场,从某种意义而言它连接着广州与大千世界;这条连接着白云南北走向的大动脉,或许还将接上我区成为区域创新中心的未来。

  这要归因于沿机场路周边近几年大规模的旧工厂、专业市场改造,创意产业园一个接一个应运而生,逐步聚集国际单位、嘉溢科技孵化器、汇·创意产业园、228创意园、万宝·中海联8立方、海峡两岸(汇龙)信息产业科技园等近10个创新产业园、孵化器,囊括上千家创新型、创业型企业,随之蚁聚的是不可计数的技术、项目、人才、资金、信息、创意等宝贵资源,聚变之后又散发出前所未有的创新、创业的活力。有人将其称之为“创业大街”,有人则认为这里才是真正将推动我区抵达“区域创新中心”的引擎所在。

  这样的推测绝非天方夜谭,不断成长的“创业大街”正呈现出愈加振奋人心的可能性。以其中规模最大的国际单位为例,旧厂房被改造成了5A级生态园林式创意产业园,随之变成办公、商业街、公寓为一体的综合商业业态,现已进驻企业近350家,其中大多数是科技和创意型企业,整个园区改造完成后预计总建筑面积超过40万平方米,企业容量更是可能成倍增长。

  同样在不断壮大的园区不仅仅是国际单位一家。与其仅一墙之隔的万宝·中海联8立方一期面积就达到2.3万平方米,目前已有162家企业入驻,二期正以新型电商园区为目标,瞄准跨境电商持续发力;嘉溢科技孵化器前后投入4000万元进行园区改造后,今明两年更是将再投入1000万元打造极具创造性的“网上孵化器”;新近展开招商的海峡两岸(汇龙)信息产业科技园则试图建成O2O模式的孵化基地,或许还将与紧邻的海航YH城连片发展,形成一站式产品展贸、零售消费、休闲娱乐的商业新模式……

  更为可观的是,“创业大街”周边,乃至区内仍有许多可供改造的旧厂房,发展潜力巨大,而据此规划的白云创意产业集聚区正冉冉升起。“一条还不够,我们区要找出10条。”区科工商信局局长刘晓明说,当这样“创业大街”真正繁荣起来的时候,或许就是我区成为“区域创新中心”的时候。

  平台差异化:让创新势力形成互补之势

  民科园作为我区创新的“心脏”,事实上已经成为了吸引高端化、总部化企业入驻成长的载体。而以机场路“创业大街”为代表的新型创新平台,则更多吸引的是初创期或成长期的小微企业。这样的平台差异使得创新的主力军和生力军在白云形成了发展的互补之势。

  数据显示,民科园营业总收入在2013年突破300亿元的基础上,2014年突破400亿元,2014年全区的GDP则是1456亿元,已近三分之一。更引人注目的是,民科园规模以上工业占白云区工业总产值的40.8%,对全区工业增长贡献率达54.6%,在今年一季度,贡献率甚至达到了84.6%。

  值得一提的是,我区在全国经济大环境的萎靡下,去年一度呈现出PPI同比增长不足5%的窘境,但民科园却始终保持着两位数的迅猛增长,最终帮助我区在年度最终的工业总产值上保持了7%的稳定增长。

  虽然与民科园相比会顿生小巫见大巫之感,但是其他创新产业园区的效益亦不容小觑。单国际单位年产值便可达30多亿元,年创利税可超过4亿元,还将进一步辐射周边地区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会展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尽管没有具体的统计数字,不过有创新产业园的高层表示,如果“创业大街”上的园区都加在一起,一年的产值或可达上百亿。

  而比眼前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能否真正吸引到具有强大创新能力、集聚发展潜力的企业落户到此。事实上,我区有数量庞大的市场主体,有良好的区位、交通优势,创业成本低,社会创业氛围因外来人口众多而异常浓厚,天时地利人和皆备,只差企业入驻这股东风。民科园聚焦高端化、总部化的企业,可与其他创新产业园形成互补,让孵化企业、小微企业在我区找到适合发展的产业载体。从某些角度上看,这些处于创业成长期的企业,往往比大企业更有创新的热情,也充满着更多的创意。

  观察:一棵树因创新衍生出一片森林

  创新园区对区域的影响力用什么来界定?在很多观察者看来,园区企业的集聚效应就可以充分说明。如果把企业比喻成一棵树,那么具备创新实力的企业应该足以衍生出一片森林。

  以白云化工为例,该公司先是成功研发出有机硅上游原材料(二氧化硅),在中游的化工产品生产中,凭借自主研发的全自动连续化硅酮胶生产线,使得白云化工在硅酮密封胶的生产效能上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因而在下游的销售项目中,很多觊觎白云化工优质产品的外包销售公司也因此入驻周边,最终围绕其形成完整的全产业链。

  而作为我区制造业龙头的白云电气集团则带动了一批关联的企业快速发展。广州市半径电力铜材有限公司主要生产铜排和母线槽,前者为电器设备重要的半成品,后者为终端电力设备,在业内颇负盛名。而他们多年来的最大客户,就是与其仅一路之隔的白云电气集团。

  从打铁作坊起家的白云电气集团,通过不断创新,终成今日国内领先的电力装备制造商,位居中国电气工业竞争力前十强,产值超百亿元。白云电器节能与智能电气产业园正是以白云电气为龙头兴建,目前建成投产企业多家,均为电力装备制造上下游企业,未来甚至可能打造成千亿级别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形象点说,就是当初你只是种了一棵树,可是几年后一看,却出现了一片森林,这就是创新的力量。”一位产业园的管理者语重心长地说道,“但是你首先得有块好土地,别人才肯在你这里扎下根来,这就是我们存在的意义。”

相关信息

浏览次数:-
分享
扫码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