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5月,广州市制定了城中村安全隐患整治三年行动计划,计划投入100亿元,在2014至2016年3年内,对304条城中村进行安全隐患整治,明显改善城中村居住环境,预防和遏制重大安全事故发生。该计划提出了消防整治、管线整治、燃气改造、给排水改造、垃圾分类和网格化管理6大整治任务,强调“以区为主、以治为主、以点为主”,有序推进整治工作。
去年,全市共有33个城中村进行了试点整治,我区3个试点村沙涌北村、永泰村、江夏村(江夏村试点仅为消防隐患整治)顺利通过了验收。今年,全区共有25个城中村纳入整治范围。尽管城中村都存在人口集中、房屋密集、管理难、隐患多等共性,但具体到每个村又各有差异。我区采取区、街道、村共同参与的方式,实行“一村一策”,根据城中村实际制定整改方案,不搞一刀切。目前,萧岗、江夏、马岗三个村的安全隐患整治方案已出台。
区长叶牛平指出,城中村安全隐患整治是广州市坚持执政为民的一项民心工程,对于城中村多、情况复杂的我区来说,更是一项意义重大的事关民生福祉的工作。全区上下要高度重视城中村安全隐患整治工作,将其作为提升全区整体环境质量的重要契机。 统筹/杨黛清 采写/杨黛清 张苑云 马发洲 摄影/杨凯
萧岗
整治环境卫生面貌
配合白云新城发展
事实上,萧岗、江夏、马岗三条村的整治行动早在去年就已经开始。其中,靠近白云万达广场、5号停机坪购物广场的萧岗村,凭借着临近地铁、交通方便等优势,近年来房租一路看涨。然而,其环境面貌也日益与日新月异的白云新城有些格格不入。
阿丽是黄石路某超市的一名收银员,租住在萧岗连元桥社区的一个单间,月租400多元。尽管觉得周边环境脏乱差,但因为交通便利,上班很近,她在这个房子里住了多年,对这样的房价也很满意。像阿丽这样租住在萧岗的年轻人还有很多。据悉,面积仅1.8平方公里的萧岗村,有户籍人口1万多人,流动人口却有10多万人。
约6米宽的涌北大街是萧岗的主干道之一,街道两旁,密密地挤着上百家小店,有二手货店、废品回收店,也有小饭馆、杂货店,有的位于出租楼首层,有的则是临时搭建的铁皮房。街面上,每天都被行人、自行车、三轮车、摩托车、公交小巴等挤得水泄不通。
往涌北大街南边走去,就到了萧岗的旧村区域。这里的“握手楼”最集中,自建房一栋挨着一栋,暗街窄巷最多,甚至有些地方暗无天日,环境卫生脏乱差。
改变现状,提升萧岗与白云新城板块的发展契合度,成为该村安全隐患整治的当务之急。
马岗
专业市场云集
整治消防隐患排首位
如果说,萧岗村是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吸引了众多异地务工人员前来租住,那么,位于石井街的马岗村,则是因为专业市场云集,吸引了大批异地务工人员在这里“淘金”。
面积仅0.38平方公里的马岗村,有户籍人口700余人,流动人口超过8000人。流动人口是户籍人口的10倍以上,大部分来自福建,从事服饰类相关工作。村里的出租屋除了住人,还作为专业市场的后勤基地,不仅是仓库,部分还成了“加工厂”,安全隐患严重。
走进马岗村,最显眼的是沿街巷如蜘蛛网般的线路。由于运营商没有规划线路,加上租户私拉乱接的电线,使得弱电线路和供电线路混搭、弱电管老化严重,大量废弃的弱电管线未及时清理。
最令人担忧的,是村内的消防安全隐患突出。此前,由于居民安全意识薄弱,“住改仓”、“三小”场所在村内普遍存在,各类消防安全通道设置不规范,消防栓缺失。消防通道路段被乱停放的车辆非法占用,一旦发生火灾险情,将严重威胁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排查整改消防安全隐患成为马岗村开展城中村安全隐患整治的第一要务。
方向:各村整治方法相似 整治内容各有特点
从上述两个村的实际情况及整治重点,不难看出我区城中村安全隐患整治实行“一村一策”的侧影。今年是我区城中村安全隐患整治的攻坚之年,全区共有25个城中村纳入整治范围。目前,萧岗、江夏、马岗三个村的安全隐患整治方案已出台。
记者从区建设部门了解到,有了去年沙涌北村、永泰村、江夏村三个村的成功试点经验,今年,我区城中村安全隐患整治工作方法基本相同,即所有城中村安全隐患整治将按照“分片、分类、分步”思路,强调“以区为主、以治为主、以点为主”,有序推进整治工作。同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片,并确定各地块改造方式。
在工作方法上,区、街道和村通过分工合作共同参与整治,在资金筹措与监管方面,按照“政府出一点、企业出一点、村社出一点”的思路,多渠道筹集资金,同时动员和引导经营单位和受益者承担一部分整治费用。虽然方法类似,但是整治的内容则根据实际情况,实行“一村一策”。
在要求按照市的整治任务进行整治的同时,区长叶牛平在城中村安全隐患整治相关工作会上指出,我区各整治村的部分具体拆改建项目可列入区、街道的招商地块管理,通过公开选择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合作方,确定产业发展主体后,再研究规划建设方案。各街镇须加强集体资产及其合同的管理,所有拆改建项目必须从清理合同、理顺合同、建立新合同等入手,通过公开表决,确保健康发展。同时,增加对公开表决投资主体的审查环节,增加对投资主体委托的设计单位设计方案的审查环节,确保每个拆改建项目都能顺利实施。
三问城中村安全隐患整治
◆如何整治?
村民拥有话语权
据了解,萧岗村位于白云新城CBD核心区,随着白云新城板块商圈的逐渐完善,为配合白云新城的建设,我区2010年就拟对其进行全面改造,并编制了改造方案。但是在2011年,该方案没有获得村民代表大会的通过,改造的脚步停了下来。
去年10月,萧岗的改造之路出现了转机,市委书记任学锋两次到白云新城和萧岗村调研,要求将萧岗村作为白云新城的有机组成部分进行规划建设,加紧推进萧岗村周边的路网建设和市政配套建设。
随着白云新城建设的逐渐完善,萧岗人也逐渐意识到了滞后的城中村环境面貌对城市发展造成的阻碍,从原本的拒绝整治变成主动要求整治,并率先在全区打造出了数个村社工业小区转型升级的典范。
记者了解到,在去年开展试点整治工作时,村民主动参与城中村安全隐患整治就已经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例如,在棠景街沙涌北村,经济联社“两委”统一思想,动员全村人民,实现了资金和人员的投入,整治工作公开透明,得到了村民的支持。
◆整治成什么样?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实行一村一策,是我区城中村安全隐患整治的原则之一。具体而言,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城中村实际实施整治工作。
消防安全是马岗村整治的重中之重。目前,整治工作已开始,通过打通锦东布匹市场东侧、广大商贸城周边的消防通道,满足消防需要,并对马岗东大街进行硬底化,平整消防通道,同时通过增设消防栓、加强下水道巡查疏通和完善相关配套制度等,解决内涝问题。此外,马岗村供电、环卫等方面的整治工作也取得了明显成效。据悉,石井街加强专业队伍建设,明确了网格化管理人员职责,落实了网格内隐患排查工作,实现了责任落实“无死角”。
在江夏村,乱摆卖则是消防安全通道的主要障碍。为此,黄石街联合江夏村,大力开展整治行动,并在江夏东一路建立流动摊贩疏导区,引导流动摊贩转为合法经营。如今,记者在该村走访发现,由空港大道进入江夏北四路,再进入江夏东一路,一路上畅通无阻,乱摆卖现象基本消失。为了减少村内车辆停放量,江夏村还腾出了空港大道旁10000平方米的空地,设置了可停放600辆车的停车场。此外,为确保居民“生命之路”畅通,江夏村拆除了江夏北四路4处物业共1000多平方米,扫清了消防通道阻碍,确保消防车顺利进入村内。
而萧岗村的整治,将采取以重点项目探索“政府收储+城中村改造+综合整治”相结合的方式,推进萧岗村改造工作,消除萧岗村安全隐患,促进村集体经济增长,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优化景观环境,最终达到改善的目的,让萧岗成为白云新城高端CBD的一部分。
◆整治后谁受益?
村集体和村民最受益
城中村安全隐患整治是否会损害村民和村集体的既得利益?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担忧,而记者了解到,在整治的过程中,不仅环境变好了,很多物业也在整治过程中实现了升级,村民和村集体既是环境变化的受益者,更是经济利益上的受益者。
以马岗村为例,当地企业家牵头组织村民成立了出租屋管理公司,并投入大量资金,计划将浅水大街和马岗东大街改造成为欧陆风情步行街。此次整治还将锦东布匹市场、广大商贸城、马岗综合市场等拆改建项目提上议程。改造升级后的专业市场,将强化地区产业优势,依靠龙头项目带动发展。通过依据产业定位开展产业招商,形成产业集聚,可以吸引高端的商业、旅游、休闲精品元素,带动周边产业转型升级。
2012年,云城街的新市天地通过改造,变身我区首条欧洲风情街,其后还产生了汇·创意产业园、228创意产业园、明珠创意产业园等,都是萧岗部分村社敢于突破发展困境,自主寻求升级改造的典型,集体和村民都成为了直接受益者。接下来,萧岗村的整治工作中将会涉及更多拆建项目,加速物业升值速度,村集体和村民将获得更大利益。
除了经济效益和环境变化,通过整治,村内一些存在已久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据悉,江夏村在整治过程中,更换了新的供水系统,解决了以往经常停水带来的困扰,同时对用电、管线进行了整治,对超负荷用电的用户采取停电处理,保障了居民生活用电。马岗村在增设消防安全栓的同时,结合了水浸街的治理,解决了村内大雨时经常发生的内涝问题,同时联合电力部门,清理老化线路,规范线路架设和布线,实现强弱电分离,保障居民安全用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