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区印发了《白云区严查严控违法建设专项整治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该《工作方案》强化了各街镇属地管理责任,明确在查控违建中,街镇党、政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街镇分管领导为主要责任人,街镇城管科〈规建办〉、城管执法队为直接责任人。如果一个月内新增违法建设总建筑面积,街超过2000平方米、镇超过3000平方米以上的,直接责任人责令免职,主要责任人责令辞职,第一责任人引咎辞职。
查控违建不力的追责空前严厉
《工作方案》要求,各街镇与区委、区政府签订《严查严控违法建设目标责任状》,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强化属地管理责任。同时,对各街镇新增违法建设数量及清拆整改情况进行综合打分排名,并上报区拆违指挥部,由区纪检监察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及以下规定,对综合打分排名位列全区倒数第一的街镇一级领导干部进行追究责任。
根据方案,在查控违建中,街镇党、政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街镇分管领导为主要责任人,街镇城管科〈规建办〉、城管执法队为直接责任人。如果是一个月内新增违法建设总建筑面积,街超过2000平方米、镇超过3000平方米以上的,直接责任人责令免职,主要责任人责令辞职,第一责任人引咎辞职。
此外,需要追究纪律责任的,依照有关规定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违反其他规定的,依法依规予以责任追究。
全区违建数据库今年底前建成
根据《工作方案》,我区将建立全区违法建设查控信息管理平台(即数据库),摸清违建存量,建立台账。数据库将实现直报查控功能,实现区、街镇两级违法建设数据直报、查控、查询、统计和信息发布等功能,实现全区“一张网、一本账”。各街镇城管执法队员巡查发现违法建设后,利用手持移动终端实时上传建筑物的影音资料、地理位置、工程状况,24小时内需将具体查控情况录入查违平台。
记者获悉,全区违建数据库将于今年12月31日前建成,以通过数字管控,实现阳光执法。届时,可实现对网格化分布及执法队员巡查情况的电子监管,对违法建设查处进展情况及查处过程的智能监察,以及对备案审批的建设项目实行二维码管理,实现信息共享,密切审批与监管的对接。
上述数据库还具有查询统计分析辅助决策功能,即通过智能录入、统计、分析系统,及时全面掌握全区拆控违法建设工作动态,实现信息共享,为落实严查严控违法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新增违建30日内完成清拆整治
《工作方案》明确,今年12月31日前,各街镇要对新增违法建设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及时拆除,实现“新的不增、旧的不长”。同时,加大巡查监控力度,组织专业拆违队伍,对新增违法建设落实“冒头就打、发现即拆”,发现一宗、拆除一宗。
记者获悉,我区将对无法提供“两表一铭牌”进行建设的建筑,一律要求停工并在30日内拆除完毕;对具备“两表一铭牌”,但超出审批的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建设高度进行建设的,一律停工并在30日内拆除整改到位。期间,各街镇必须每周检查上报控停情况、禁止继续抢建,严禁投入使用。每月30日前,各街镇将本月违法建设新增情况及清拆整改落实情况,加盖街镇公章后报送区拆违指挥部汇总上报市城管办。
开通微信公众号接受市民监督
值得一提的是,我区控违拆违工作注入了“互联网+”思维,通过开放微信公众号,实现公众通过手机拍照、视频等方式进行投诉举报,拓宽违法建设查处监督途径。对于投诉举报案件,各街镇城管执法队应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核查并录入平台。
《工作方案》还要求,各街镇要组织辖区内的全面复查,确保台账内违法建设清拆整改到位,确保辖区内无新增在建违法建设。区拆违指挥部将强化“飞行检查”(随机抽查),发现谎报、瞒报、少报、迟报的情况,将在全区予以通报,并限期拆除,力争实现全方位、全覆盖彻底查控违法建设的工作目标,确保我区严查严控专项整治任务顺利完成。(杨镇华 通讯员/唐健峰)
焦点
属地查控违建不力 追责空前严厉
根据《工作方案》,街镇党、政主要领导为查违控违第一责任人;街镇分管领导为主要责任人;街镇城管科〈规建办〉、城管执法队为直接责任人。
一个月内新增违法建设总建筑面积,街500—1000平方米、镇1000—2000平方米的,对直接责任人通报批评,对主要责任人诫勉谈话,对第一责任人责令作出书面检查。
一个月内新增违法建设总建筑面积,街1001—2000平方米、镇2001—3000平方米的,直接责任人引咎辞职,主要责任人停职检查,第一责任人在区委常委会议、区政府常务会议上公开道歉,并在《白云时事》上进行刊登。
一个月内新增违法建设总建筑面积,街超过2000平方米、镇超过3000平方米以上的,直接责任人责令免职,主要责任人责令辞职,第一责任人引咎辞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