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条广佛跨界河涌中,涉及我区的共有7条,其中包括石井河、流溪河(白云段)、珠江西航道(白云段),白海面涌、沙坑涌、江高截洪渠和跃进河,在广佛跨界河涌治理版图上可谓举足轻重。据悉,2014-2015年,上述7条河涌共安排了14宗整治工程,其中石井河清淤工程(一期)、跃进河治理工程(一期)等项目已于今年春节前完工;今年4月,江高截洪渠、沙坑涌、白海面涌等综合整治工程陆续启动,并完成部分标段的清淤任务。
现场直击:
沙坑涌清淤工程拟6月底完工
5月18日,记者来到整治河涌之一的沙坑涌清淤现场,水上挖掘机沿着河道挪动施工,将水下淤泥一点一点挖出。“这些淤泥是由于雨水冲刷沉淀,还有一部分由沿线居民随手丢弃的垃圾形成,需深挖50-70厘米,整个工期大约90个工作日。”据现场施工负责人介绍,该支涌清淤工程的线路基本按照现有河涌进行布置,主要清理河涌中的垃圾和淤泥,扩大河道进行横断面、增加过水面积。为了防止后期工作多对前期清淤的河段产生二次淤积,工程拟采用“先上游后下游,先支涌后主涌”的顺序清淤。
区住房和建设水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沙坑涌清淤工程已于4月8日开工,清淤总方量15.98万立方米,清淤总长度达20.01公里。截至5月18日已完成沙坑涌长3.6公里河道清淤,完成清淤方量6.2万立方米,施工总体形象进度40%。目前正在对沙坑涌长1.8公里河道清淤,整个清淤工程将于6月底完成。
去年9月,我区召开广佛跨界河涌整治暨河长制工作动员会议,投入2.7亿元启动流溪河(白云段)等7条广佛跨界河涌的治理工作。截至目前,广佛跨界重点河涌白海面、流溪河(白云段)、石井河、沙坑涌、江高截洪渠、跃进河等清淤治理工程已启动,并完成部分标段的清淤任务。
焦点关注:
实施22条城中村污水管网接驳
在沙坑涌两岸,除了居民住宅外,记者还发现不少塑胶、五金等制造业工厂分布其中。“以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为主,周边聚集大量流动人口,生活废水的排放量也大大增加,其中也不乏一些工业废水混合直排入河涌。”区住房和建设水务局有关负责人坦言,这种情况并非沙坑涌个例,在我区许多河涌都存在。
数据显示,我区生活污水每天排放120万吨,全区污水处理系统的设计日处理污水量仅为58 万吨,缺口为62 万吨,导致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排河涌,远远超出了河涌的自净能力,河涌水质呈有机污染特征,其中流溪河(白云段)沿河截污率仅约37%。
按照总体规划、长远谋划的宏观掌控,到2020年底广佛跨界河涌将实现旱季污水全收集、雨季初雨70%削减的目标,基本消除河涌劣V类水质。对此,区水务部门配合市在我区组织实施368公里截污支管铺设、22条城中村污水管网接驳、76条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294公里河涌清淤。按照项目统筹思路,将同一标段各单项工作(如河涌清淤、截污支管完善、堤岸环境综合整治等)整合为一个设计成果进行施工招标,以此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创造“规模经济”效益。
据悉,2014-2015年,7条河涌共安排实施14宗工程,目前2宗已完工,5宗已组织施工单位进场施工,7宗正在推进前期工作。以沙坑涌清淤工程为例,项目在对河道进行清淤的同时,还将完成沿线的大源村、石湖村、北村村、南村村的截污管网铺设,沿着河堤铺设管道收集村庄污水直接送达污水厂进行处理。
三年计划:
建设一批截污治污工程
记者在《白云区关于加强环境污染综合整治的实施意见(2015年—2017年)》(以下简称为《实施意见》)中了解到,今年起,我区将着力推进石井河、流溪河(白云段)、珠江西航道(白云段),白海面涌、沙坑涌、江高截洪渠和跃进河等7条广佛跨界河涌及其支涌截污治污建设。在这个三年实施计划中,区水务部门将协调市水投集团加快推进我区污水管网建设,推进污水处理厂、初雨处理厂新(扩)建,确保全区污水处理增量提质。
记者了解到,到2016年,市水投集团计划扩建竹料及龙归两座污水处理厂铺设截污管网375.58公里;目前已完成两间污水处理厂扩建的征地拆迁工作,截污工程及清淤工程正稳步推进。区水务环保部门也将加强日常排水管理,加强排水接驳的宣传和督促力度,推动污水管网覆盖地区的企业,自觉办理排水接驳申请,提高截污设施的使用效率。(刘喜冰 通讯员/刘守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