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图片新闻

用三年打造白海面湿地新景观(图)

我区出台白海面湿地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方案

发布时间:2015-04-08 来源:白云时事 字体大小:

  记者从区环境污染治理大会上获悉,白海面湿地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成为我区打造四个环境整治和产业升级示范点之一。综合整治指导文件《白海面湿地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方案》(以下简称《方案》)随之出台,透露我区将打出畜禽养殖场和草菇场整治行动、白海面综合建设、白海面现代农业建设的“组合拳”,推动白海面现代农业建设。

  我区将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完善白海面湿地生态建设,打造白海面湿地新景观。即2015年,完成白海面湿地辖内禽畜养殖场和草菇种植场的综合整治工作,完成白海面湿地设计工作,推进白海面湿地前期基础设施建设工作;2016年,全面铺开白海面湿地建设,推进现代农业设施建设工作;2017年,全面完成白海面环境整治及配套工程建设。

  原有草菇种植场坚决关停

  会议指出,我区的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需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正确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这一要求具体到白海面湿地生态环境综合整治,首要任务是全面清理整治白海面湿地辖内的畜禽养殖场的工作。

  上述方面的工作我区早已有动作。区农林局副局长谢国恩告诉记者,白海面湿地辖内的畜禽养殖场主要涉及人和镇、太和镇和均禾街范围,目前生猪养殖场已经整治完毕,现阶段主要任务是做好巡查工作,防止生猪养殖场死灰复燃。

  “要发展,先保护。”谢国恩表示,我区要高起点、高标准制定白海面生态湿地的总体规划,打造成“五好”农业(好看、好玩、好吃、好销、好价)示范区,“全面清理畜禽养殖场,把这里的生态环境搞好了,才有‘五好’发展可言。”

  《方案》中的具体举措印证了谢国恩的说法。接下来,我区将规范白海面湿地畜禽养殖行为,防治畜禽养殖污染;杜绝在水源保护区新建草菇种植场,对原有生猪养殖场、草菇种植场坚决予以关停。

  打造农业观光型生态湿地

  今年开始,以生态农业观光为主题,白海面湿地拉开了综合整治这一大幕,这一生态湿地的脸庞将悄然改变。

  记者了解到,机场高速两侧林带良好的景观和生态现状也成了白海面的“招牌”,其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将充分释放。《方案》提及,要在机场高速两侧100米范围,利用鱼塘、河涌和林带,转化改善土壤环境。同时,针对区位特点,营造以两栖类动物为主的动物群落栖息地,改善河涌水质,并以湿地为载体建设滨水娱乐空间,为市民提供绝佳的休闲活动场所。

  目前,白海面生态湿地仅靠机耕路与外界连接,部分机耕路还未实现硬底化这一短板。今年白云两会期间,区政协农业组针对这一交通问题建言献策。《方案》吸纳了相关意见,提出将整合现有的河涌水上廊道和陆地交通路网,升级成水陆互通的绿色生态廊道。

  此外,以石马桃花公园为核心,辐射周边的千亩桃花种植区和桃花湿地公园驿站,建设石马桃花主题特色观光区;开展对白海面涌上游生活、工业污水的截污工程以及对白海面涌的“一涌两岸”整治,还绿于民。

  引导农业结构洗牌整合

  《方案》明确,引导集体采取集中连片流转方式将农村土地流转至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等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特别是农业龙头企业,实现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

  《方案》提出,鼓励扶持花卉苗木、名特优蔬果种植;鼓励扶持经营主体建设以种植大棚、自动化设备、立体栽培设施等现代农业生产设施;鼓励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为主要内容创新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围绕产业链,实现储藏、加工、流通功能,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对此,区农林局调研员张桂明的解读是,伴随着我区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农业经济增长也随之“换挡”,发展高效农业和特色农业。

  张桂明还表示,综合整治将持续三年,从整治到建设到完善,说到底还是改革,向市场要活力,向制度要红利,更是为未来的农业结构洗牌整合积蓄动力。(铁腕治污 守护白云)(全碧芳 通讯员/陈强)

 

  工作目标

  2015年,完成白海面湿地辖内禽畜养殖场和草菇种植场的综合整治工作,完成白海面湿地设计工作,推进白海面湿地前期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2016年,全面铺开白海面湿地建设,推进现代农业设施建设工作。

  2017年,全面完成白海面环境整治及配套工程建设。

相关信息

浏览次数:-
分享
扫码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