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区出台《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支持建设中央农办农村改革试验联系点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就如何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基础支撑、建立健全农村信用体系、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产品等提出九大要求,以期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可复制、普惠型的农村金融发展新路,支持我区农村改革建设工作。
《方案》指出,从2014年起,计划用3年时间基本完成我区农村金融改革工作。2014年,选取江高镇水沥村开展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工作;2015年,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推广可持续、可复制、普惠型的农村金融发展做法,在全区各街镇全面推开金融改革。
白云金融改革将从广袤农村破冰前行。文/全碧芳 图/石建华 通讯员/陈强
今年7月,省农委、省农业厅、省金融办、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联合下发文件,确定我区作为中央农办农村改革试验联系点、广东省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单位。
“金融是经济发展的血液,我区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只有不断变革,才能满足农业经济日益增长和发展的需求。”作为我区农村金融改革牵头部门,区农林局相关负责人说,深化农村金融试点改革是适应农村发展的需要,也是扩充农村金融机构、完善“三农”服务的需要。
农村资本要素流动需要一个桥梁——农村金融。对我区农村金融改革的目标任务和改革思路,《方案》作了明确要求,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基础,以农村信用建设为切入点,围绕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农业增效,深化农村金融改革,从完善农村金融基础支撑、建立健全农村信用体系、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产品等方面进行改革。
同时,改革引入广州白云民泰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参与。从2014年起,计划用3年时间基本完成我区农村金融改革工作。2014年,选取江高镇水沥村开展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工作,并将全区区级以上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纳入改革试点范围;2015年,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推广可持续、可复制、普惠型的农村金融发展做法,在全区各街镇全面推开金融改革;2016年,全区基本完成农村金融改革的各项任务。
至此,《方案》再次吹响了农村金融改革的号角,有望开创出我区“三农”发展的黄金时代,并成为我区金融改革的新亮点。
亮点解读
1.强化农村金融基础建设
涉农贷款担保评估机制多样化
《方案》指出,要强化农村金融基础建设,更好地服务“三农”、惠及民生。
其中,在完善农村金融服务网点方面,继续在具备条件的行政村推进金融服务“村村通”工程,逐步实现村级金融服务站全覆盖。同时,稳步推进农村合作金融试点,支持有条件地区组建农民资金互助社,2014年以广州粤旺农业有限公司为发起人,成立我区第一间资金互助社。
在农村,筹措资金一直是个难题。为进一步增强涉农信贷担保功能,《方案》对建立涉农贷款担保评估机制作了特别要求。我区将制定农村产权评估标准或评估办法,培育第三方农村产权评估机构或评估公司,探索政府购买农村产权评估服务模式。同时,鼓励融资性担保机构或担保基金,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融资性担保服务;鼓励农业龙头企业为合作农户、农民合作社提供贷款担保;鼓励设立现代农业发展产业基金,扶持现代农业产业链优化提升。
《方案》对完善农村产权管理服务交易平台也作出了明确规定。
2.建立健全农村信用体系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信用档案
为建立健全农村信用体系,《方案》对完善农村信用信息征集体制、推进农村地区信用评价、培育贷款主体信用观念等提出了明确要求。
《方案》指出,要建立村级征信中心,多渠道、多方式整合农户信用信息资源,建立农户信用信息系统;重点推动有强烈信贷需求的集体经济组织、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档案的建立与共享。
在推进农村地区信用评价方面,要利用村社等组织大力开展“信用户”、“信用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评价和创建活动,建立健全适合我区特点和各经营主体的指标体系和信用评价制度,从而构建“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信用约束机制。
另外,要引导金融机构在贷款发放时坚持“扶优限劣”的原则,实施差别化的信贷管理措施,促进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自我积累信用的良性循环。
3.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产品
让农村资产也可抵押担保
《方案》将金融创新提上重要议程,明确提出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产品。
在发展农村小额信用贷款方面,要引导金融机构探索实施“一次授信、循环使用、动态监管”的小额信用贷款管理制度,根据信用评估记录,合理确定授信额度和贷款期限,切实优化贷款流程,不断扩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覆盖面;探索开发具有小额信用贷款和还本付息功能的银行卡,着力打造小额信用贷款服务品牌。
与此同时,探索建立农村产权抵押制度。在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的前提下,逐步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民住房财产权纳入抵押品登记范围,重点开展大型农机具、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住房财产权等农村资产抵押担保。另外,推广订单农业贷款、农副产品仓单质押贷款、农林产品交易模式创新等,拓展扶持现代农业发展的金融支持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