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一年,白云的营商环境越来越好,天更蓝了、水更清了、路更通了、环境更靓、效率也更高了,人民的精气神也更富足了。”在白云两会上,各行业代表、界别委员认为,白云营商环境越来越出彩,跑出了改革发展的“白云速度”。如何将白云的营商环境推向更深层次,不断释放白云这片创新创业热土的“强磁场”,再度成为今年两会上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云聚英才
释放人才集聚效应
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
区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白云区出台优化营商环境系列政策,“六大惠企政策”兑现奖补2.6亿元,为企业减税降费38亿元。区政协常委、经济科技组组长胡德兆表示,白云区大力推行并联审批、联合审批,完善了上市和挂牌企业后备资源库,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行为,在减税降费、保护知识产权等方面精准施策,帮助民营企业融入白云发展战略,推动了白云民企加快转入高质量发展轨道。
企业发展快,加快高素质人才集聚是关键。胡德兆认为,在我区北部江高、神山片区,工业企业多,人才集聚效应明显,但优质住房和教育资源相对稀缺,建议区政府加大商业住宅和保障性住房配套建设,持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让工业园区核心骨干人才和工匠型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同时,利用区内众多高质量的职业教育资源和龙头企业,研究奖补政策形成凝聚效应,鼓励技能型人才在本地培养、本地使用、本地成才。
区政协委员、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济学教授张昱认为,白云区集聚众多创新创业资源,既有大批发展势头良好的民营企业,辖内又有高职院校集聚,在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上大可做文章。当前,白云区正全力打造八大产业平台,这些平台在建设过程中就可以打造产学研发展项目,引进国内外高校资源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比如说,可以引进一些高校力量与产业相结合,做一些高科技研发项目来推动区域创新创业更好发展。”
在引进国际人才方面,区政协委员、苹果(中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施圣洁亦认为,白云区在优化营商环境时,应该特别注重创造吸引优质人才特别是国际优秀人才的环境和条件。如果能引进国际优秀人才,或可寻求一些创新的点去切入,寻求到更好的发展载体。比如伦敦、米兰、巴黎这样的时尚之都,把时尚和科技结合,创造出“智尚”这样一个新的发展领域,目前已经发展比较成熟,白云可以建立一些协会或者组织,吸引他们的优质人才,学习和借鉴其先进经验,发展新兴产业,助力白云高质量发展。
企业融资
借鉴“混合制”引资
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
区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支持发展以中小微民营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金融机构,进一步优化金融信贷环境,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围绕中小微民营企业融资难、引流人才难问题,代表们展开热烈讨论,为破解这一难题支招献策。
“民营经济是白云繁荣之本。白云区内中小企业特别多,政府要想办法帮助中小民营企业发展,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不小。”区人大代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秘书长李青调研发现,临近春节,不少中小企业都提前放假了,很多企业的订单都已成问题,一些中小企业甚至存在着项目启动资金融资难的问题。
李青表示,上海在吸引总部企业落户时,通过政府资金入股民营企业,吸引总部经济过去,政府帮助企业解决了资金问题,企业以税收、就业率等来回报。上海的这种“混合制”引资的方式值得白云借鉴,不论是吸引总部经济还是解决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混合制”引资不失为一种好的融资思路。
“作为民营企业,确实有很多项目想推进,关键是没有启动资金。”区人大代表、广州新穗巴士有限公司总经理吴万成很赞同李青的建议,并建议白云区成立担保公司,助力解决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他说,如果能切实解决民营企业的资金问题,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也能助力白云经济高质量发展。
产业升级
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
对标工业互联网提供精准服务
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营造更好支持企业改革发展的环境。区人大代表、228创意园董事长钟丽贞认为,近几年白云区的营商环境在持续变好。作为旧工业区转型升级为创意园区的亲历者,她感触最深的就是,园区转型升级后,整个园区的环境改善了,人员素质提高了,给当地的就业、经济、税收带来巨大贡献。
钟丽贞认为,产业转型升级需要一定的过程,希望政府部门加强引导和培育。建议在产业发展时,可以把一个产业的上下游“装进”一个产业集聚区,所有的设备、场所可以共享。这样一来,对于那些没有大规模发展资金的中小微企业,就可以在集聚区共享资源,大大降低发展成本,产业集聚可以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好的营商环境。
白云区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腾出空间,备受代表委员关注。区人大代表、白云学院董事长谢可滔表示,白云当前的传统旧厂房升级改造卓有成效,成为不少新生的创新创业力量进驻的根据地。这些新引进的企业也发展出新的商业模式,包括发展电商、跨境电商等,从而提升了就业人员结构、经济结构等。
可喜的是,我区在推进产业升级方面,除了推动传统优势产业的转型升级,更是引进一批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进驻,提升全区的产业发展水平。在张昱看来,如何从原有的生产型制造转向服务型制造,是当前白云区打造先进制造业强区和现代服务业强区的关键。白云区生产型制造业基础很稳,在推行工业互联网改革中,将如何更好地转型升级?她建议政府加强培育指导,提供精准的互联网服务,尤其是互联网技术在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过程中如何发挥重要作用,都需要政府部门加强“把脉问诊”。
优化交通
打通区域连接通道
加快完善网络化交通体系
去年底,空港大道二期、白云五线等交通“主动脉”正式通车,区域通达性大幅提升。但不可否认的是,白云区辖内的城市道路建设水平还有待提升,如何加快完善城市多层级、网络化交通体系,特别是打通小区域之间连接的通道,成为民生关切的热点。
“未来我区应持续改善交通拥堵、工业用地成本等问题,加大人才引进留用的力度。”胡德兆认为,白云区物流园区众多,导致靠近北部主要工业企业的市政主干道拥堵严重,建议在神山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一带,打通白云五线、六线、广清辅路、白云连接花都等关键通道。
无独有偶。位于白云南部的远景路韩国风情街,曾是广州市商业发展的一大特色,商业氛围和发展前景较好。在区政协委员、广州市天球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天候看来,韩国风情街近几年发展乏力,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远景路到白云新城的道路不畅通,无法与白云新城浓厚的商业氛围联通起来。建议区有关部门打通区域的主要交通要道,让远景路、机场路、岗贝路、三元里大道联通白云新城商圈,将其打造成为白云新城西延区、区域级商业中心,再现远景路韩国风情街的商业繁华,助推棠景街经济再次腾飞。
随着已有道路交通的不断延伸,白云区域的营商环境不断被外界看好。张昱认为,基础设施建设是提升城市的社会服务功能的主要吸引力之一,当前白云营商环境已不断提升,跻身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前十,综合经济实力和营商环境建设迈上新台阶。接下来,白云区可从制度性改革及挖掘经济新动能方面下功夫,为区域营造更优质的营商环境,让企业慕名而来、发展壮大。白云时事 统筹/刘喜冰 执行/刘喜冰 党英伟 周亚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