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专题专栏 >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 白云成就

【回眸“十三五”】“红色方阵”次第起 社会治理开新局

发布时间:2021-04-01 来源:白云融媒 字体大小: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基层。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要不断夯实基层社会治理这个根基。

  社会治理千头万绪,排忧解难千方百计。在白云区,党员群众入网格,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让“外来人”变成“自家人”,共建融合社区,共享发展成果;把话筒交给群众,让群众为社区“代言”,社区治理驶上快车道……五年来,白云区坚持党建引领,整合资源聚焦发力,用创新服务和管理提升居民自治、社区共治,用一个个“红色方阵”奏响社会治理“协奏曲”。

三元里街

三元里街举办融合社区文化节,助力来穗人员更好地融入社区。(资料图片)

  党建引领全覆盖 党员群众聚合力

  时光荏苒,春秋五度。昔日低矮建筑早已夷为平地,取而代之的,是工地上建设热潮澎湃而起,一栋栋楼宇建筑如春笋破土而出、封顶建成。这里,是广州设计之都。

  这样的“白云速度”是如何跑出来的?这与白云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坚强战斗堡垒作用,在发展中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密不可分。

  近年来,黄边经济联社坚持以党建引领,探索形成以党组织为领导核心,经济社土地统一、物业统一、管理统一和分配统一的“四统一”管理模式,在征地拆迁中,黄边经济联社党总支充分发挥组织引领作用,推动各经济社社长包干“责任田”、村社党员干部当好带头人,使这个800年老村展现新活力,释放新动能。

  这是白云区推行经济社建立党支部全覆盖的缩影。从2017年起至2020年,全区1768个经济社共组建1704个党支部,在全市率先实现经济社党组织建设全覆盖,打通党支部建设“最后一公里”,并不断提升经济社党支部组织力。黄边经济联社党总支在重大项目推进中探索实施“四统一”治理模式,使800年老村展现新活力,释放新动能,为基层党建引领精细化管理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生动的“黄边样本”。

黄边文体康乐馆

  得益于“四统一”管理模式的实施,黄边文体康乐馆完成升级改造,成为黄边第一个标准室内体育场馆。(资料图片)

  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就要把基层治理与基层党建结合起来,以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在经济社实现党支部全覆盖后,白云区又将基层治理的突破口瞄准住宅小区,加强党对小区业委会的全面领导,有效填补了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空白,推动党的领导向城市最基层延伸,为白云区探索出城市基层治理新模式。

  主动与居委会、物业公司对接,带头开展入户宣传,动员热心业主参与社区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协助做好垃圾投放点的选址……经过7天的发动宣传,京溪街云景花园社区在一天之内顺利撤掉65栋住宅楼共计700多个垃圾桶。这一成绩的取得,源于新成立的云景花园业委会党支部在其中发挥的强大战斗力和组织力。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社区治理水平与每个居民的幸福指数息息相关。在云城街,包括云逸苑、柿子园、方圆小区等住宅小区都先后成立业主党支部,把党组织建设延伸到家门口,把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延伸到“最后一米”,为小区居民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特别是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云城街各小区业主党支部组织小区各方力量,带领党员和居民志愿者奋战在防疫宣传、住户摸查、卡口站岗、隔离守护等防疫一线,全员参与构筑防控疫情的铜墙铁壁。

平安

“平安白云”系统是白云区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的一个亮点。图为居民在“平安白云”申请防疫通行证及上报健康情况。(资料图片)

  榜样的力量,激活一池春水。在大源街大源村,从事电商活动的企业或个体超过5000户,从业人数规模达3万人,但同时也存在电商多而杂、管理不便、安全隐患大等问题。对此,白云区坚持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成立太和电子商务行业协会,组建大源电商创意园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党支部,在园区建立流动党员之家,在党组织和党员的示范带动下,存在多年的大源电商创意园广场路面改造等诸多难题迎刃而解,让大源电商从业人员看到了发展的希望。

  “外来人”变“自家人” 共治议事“同心圆”

  “他们从被管理者变成参与者和服务者,在他乡异地重新构建了一个和谐的‘熟人社会’,从而有了价值感和归属感。”在广州法泽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理事长吴治平看来,这是三元里街探索来穗人员融合行动的成果,让一群生活在三元里的湖北洪湖籍老乡快速融入城市社区,共享三元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自2016年起,广州实施为期五年的来穗人员融合行动计划,外来人员远多于本地人口的三元里街道成为试点之一。也就是从那时起,三元里街开始启动“五个一”融合社区的建设和探索,即创建一个来穗人员党支部、一个来穗人员融合工作服务站、一个社区共治议事会、一个来穗人员融合学堂和一个来穗党员志愿服务队。

  如今,“五个一”已在三元里街开花结果。三元里来穗人员党支部在第二年升级为党总支,下设4个来穗人员党支部,实现了“流动党员人在哪里,党组织就建在哪里”的基层社区党建格局。社区共治议事会在松柏岗社区试点成功后,2017年底已经推广到了三元里街另外12个社区,每个社区都有议事会成员13名。此外,为更好地管理松柏岗社区内的60多条巷子,议事会还通过了建立“巷长制”的决定,共选出19名巷长,实现了社区的事有人管。

  “刚来广州人生地不熟,遇到难事只知道打110。没想到今天我们外地人也能把广州当成自己的家。”来穗务工近20年的李先德说,他曾担任老家村主任职务多年,如今从城市的游离者变为社区治理的参与者。

三元里社区

在三元里社区共治议事会上,来穗人员可以和本地居民共同讨论解决社区问题。图为湖北籍来穗人员元宵节座谈。

  “融合为民:心系民生·一事一议·协商共治”,在三元里社区共治议事会会议室墙上写着这样一句话。在这里,外来人员和本地居民为社区治理一起“发声”。在共治议事会上,外地人和本地人代表围坐一桌,共同讨论解决社区问题,绘就共治议事“同心圆”。

  随着三元里模式走向成熟,大源村也启动“同源同治”模式,全面实施“党建连心源、群防共治源、技防智慧源、志愿爱心源、文化润心源”为主线的“平安源计划”,探索具有白云特色的乡村振兴示范点,社会治理取得新突破。

  在基层治理中,大源村充分发挥党组织坚强战斗堡垒作用,不断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创新推行“党建+网格”服务管理模式,带动居民积极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使得社会治理更高效,服务更精细。

  在短短几年时间,三元里村从一个远近闻名的“黄赌毒”“脏乱差”的城中村,一跃变为广州市社会综合治理的示范村。如今,江高镇的“火焰党员突击队”、嘉禾街的“红马甲”、白云湖街的“红棉侠”等一批党员群众服务队,每天都活跃在大街小巷,持续开展矛盾纠纷调解、环境整治、社会治安巡逻、特殊群体慰问等服务活动,形成群防共治的“白云品牌”。

  网格服务齐参与 基层治理“一呼百应”

  “我住在最高的六楼,虽然分摊费用最多,但我也是最高兴的,等电梯装好后,我一定请您来我家坐坐!”在梓元岗社区老旧小区电梯开工剪彩仪式上,家住社区四巷23号六楼的伍先生拉着社区党总支书记吕二民的手说。

  “没想到我提了建议后,坡道上很快就修起了楼梯和扶手,这样老人家进出就不容易摔跤了。”就在萧菊英奶奶摔伤的当晚,三元里街梓元岗社区第五网格“五长”议事小组成员迅速碰头研究,约一周的时间,就让萧奶奶的建议变为现实。

  像这样的街坊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得以如此高效地解决,得益于广州市白云区三元里街基层治理探索的一大创新举措——网格“五长”微治理体制。三元里街以党建为引领,着力推行网格“五长”(即党小组长、网格长、议事长、监事长、警长)微治理在全街13个社区全面铺开,充分调动多元主体积极参与基层公共治理,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全面提升社区居民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大源街

大源村创新推行“党建+网格”服务管理模式,带动居民积极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图为大源村党员走访群众。

  如今,像这样的网格化管理和服务遍地开花,全区基本建立了区、镇街、社区(村)三级网格服务管理运行机制,划分了3075个基础网格,组建了3215名基础网格员和638名专职网格长队伍,健全网格员日常管理、绩效考核工作机制。在此基础上,白云区全面推行网格“五长”微治理模式,打造基层社会治理品牌,有效带动了全区治安环境持续向好。

  可以说,三元里街推行“五长”社区网格微治理,实现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为全区打造基层网格微治理示范社区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而作为广州市深化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先行区,白云区还选取了大源街大源村、三元里街作为全区网格化服务管理试点,为全区积累经验。其中,大源村结合重点村整治工作,在精细划分基础网格的基础上,制定适合大源地区的网格入格事项和动态管理机制,选优配强网格员队伍,健全完善网格运行管理制度。

  为了让网格服务更有“温度”,有效提升社区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白云区还充分发挥融合社区、社工服务站等主要服务阵地作用,围绕社区居民在公平就业、技能培训、子女教育、住房保障、社会保障等重点民生需求,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常态化的社区关爱服务活动,在全区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相关信息

浏览次数:-
分享
扫码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