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专题专栏 > 弘扬廉洁好家风 奋进白云新时代 > 中华传统家训家规

郑观应:爱国富国强国 《盛世危言》警世

发布时间:2022-11-14 来源:南粤清风网 字体大小:

  在中国近代史上,郑观应和他的《盛世危言》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第一个提出“商战甚于兵战”理论,对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提出了改革方案。他的爱国情怀、慈善思想、务实作风以及家风家训释放出来的巨大影响力,唤醒了一个时代,对近代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

1.jpg

郑观应(前排中)与家人合影

  20年商战实践 谨遵勤奋爱国家风祖训

  《盛世危言》思想背后,与郑氏家风传承密不可分。

  走进郑观应的故乡中山三乡的雍陌村,老街古巷随处可见,作为雍陌村的第一大姓——郑氏,现在留存着8座郑氏宗祠,他们均有同一个祖先,即明朝“香山四贤”之一的郑子纲(字秉常,号雍陌)。郑子纲生前定下13条家规,引导子孙族人和村民孝悌爱亲、忠贞爱国、乐善好施,这些家规对雍陌村的郑氏子孙影响相当大。

  1842年,郑观应出生在民风淳厚的三乡雍陌村,祖父郑鸣岐是一位“莫因善小而不为”的儒学之士;父亲郑启华是位私塾老师,教规家规极严,特别重视儒家伦理道德教育,其教规家规的中心是“仁、义、礼、智、信”。

  郑观应在雍陌村度过了自己的青少年时光,17岁那年到上海学做生意。在商海中,他谨遵勤奋爱国、发奋上进的家风祖训,从杂务做起,不断努力,32岁就做到了上海太古洋行的总买办。郑观应的商业才华受到了李鸿章的倚重,支持他积极发展民族工商业。1882年郑观应离开太古洋行,担任轮船招商局帮办,全心全意带领国家工商业与外国人进行商战,用他自己的话说:“初则学商战于外人,继则与外人商战”。

  在20多年的商战实践中,郑观应生活在一个内忧外患、列强称霸的动荡时期,强烈的爱国情怀驱使着他竭尽全力启发民智、挽救国家。

  家训中融入维新思想 教导后人勤廉自爱

  从杂务做到总买办,经商到弃商从政,郑观应一直要求自己洁身自好、以廉行事。“惜食惜衣不独惜财还惜福,求名求利必须求己免求人”,悬挂在澳门郑家大屋馀庆堂的这副对联,可以说是郑观应一生的写照。

2.jpg

3.jpg

  郑观应育有四子两女,再加上他弟兄九个的后代,是一个子侄众多的大家族。在忙于事业的同时,郑观应写下大量给子弟的家书诗文,训戒条件优裕的儿辈,同时又将维新思想体现在家训中。

  十九世纪末的中国,鸦片和赌博盛行,各种不良习气让青少年备受考验,郑观应训诫子孙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讲究卫生,洁身自爱,无论交友用人、婚姻择偶都要谨慎,切勿轻率,这些在他的诗歌、散文和家书中均有体现。如他在家训诗《训子》、《招商局公学开学训次》、《训长男润林书》以及写给女儿和子侄的家书中,都有提到勤俭才能成就事业。他著写的《卫生歌》《伤赌叹》和《鸦片吟》,均告诫子孙和年轻人不要结交损友、沾染不良陋习;他还鼓励女子要多读书,多了解这个世界,这些思想仍适用于当今。

  呼唤社会总体变革 思想光辉点燃一个时代

  从1886年到1891年,蛰居澳门的郑观应在郑家大屋完成了惊世巨著《盛世危言》,内容涉及哲学、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等领域。他提出了“商战”理论,呼吁国人主动跟上世界现代化潮流,呼唤社会的总体变革。

4.png

  盛世危言

  香山商业文化博物馆中,馆藏着一本清光绪版本的《盛世危言》。当年这一套5本的小册子,光绪帝要求立马要印2000册,至少六品以上的官员都要人手一册来阅读,引发了清政府一时洛阳纸贵。清朝洋务干将张之洞读了《盛世危言》后评点道:“论时务之书虽多,究不及此书之统筹全局择精语详”。

  郑观应的思想主张,还直接影响了孙中山、毛泽东,以及康有为和梁启超等一大批振兴中华的民族精英。

  孙中山《实业计划》中提出的实业救国理论就凸显了郑观应《盛世危言》的中心思想。

  斯诺笔录的《毛泽东自传——一颗红星的长成》提到,《盛世危言》曾经是早年毛泽东“很喜欢的书”。

  郑观应孝悌爱亲、勤俭忠诚、廉洁自律的家风传承以及他强烈的爱国情怀、富国强兵的主张,也为雍陌郑氏家风注入了更深厚内容,成就了著名美术教育家、画坛一代宗师郑锦,摄影艺术家郑景康,翻译家郑克鲁等郑氏名人。

  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郑观应一生勤奋上进、胸怀世界、心系国家,让当时的国人看到外部生机勃勃的世界,也为子女和后人做出了典范。时至今日,其家风家训及思想主张仍闪烁着穿透纸背的光辉,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优秀人才为中华崛起而努力奋斗、砥砺前行。

  ■家训摘编

  郑观应的家训有家书、嘱书、诗歌、散文、匾额、楹联等多种形式,总字数超过26000字。

  不贪富贵 以廉行事

  “况当此竞争之世,人心叵测,稍有不慎,即堕人机陷中。勿贪意外之财,无故币重言甘、礼下于我者,将有所求。”

  ——郑观应(清)《训子侄(立身处世)》书

   释文:况且在当前这个竞争激烈的世间,人心难测,稍微失慎,就会堕入别人用心所设的陷阱中。所以切勿贪图意外之财,凡无缘故对自已送重金、说好话、表恭敬谦卑者,必定想要达到其目的。

  “将来无论求名求利,均当以道德为根据。诚如先贤云:‘不为财色所困者方是英雄。’”

  ——郑观应(清)《训次儿润潮(竞争须注意道德)书》

  释文:将来无论是祈求成名还是求财,都应当依据和遵守道德。正如先贤所说的那样:“不被钱财和美色所困惑的人才是英雄”。

  “人能不贪,乃无后悔。至公无私,辞金却贿。布衣蔬食,儒士何嫌。四字铭坐,俭以养廉。”

  ——郑观应(清)《招商局公学开学训词》

  释文:人如能不贪图财富,才能无悔。极其公正无私,拒绝收受贿赂。读书人又怎么会嫌弃穿粗布衣、吃粗茶淡饭?俭以养廉是四字座右铭,节俭可以培养廉洁的作风。

  “清、慎、勤三字,古之循吏垂为官箴,余谓此三字不特为官宜守之,即作商亦宜奉作金科玉律。”

  ——郑观应(清)《训次儿润潮(竞争需注意道德)书》

  释文:清、慎、勤三个字,是古代奉公守法的好官的戒规,我认为这三字不仅是官员应该遵守,即使是从商者也应尊奉为守则和信条去遵守。

  “然择婿宜先以品学为重,不可徒贪其富贵。现处竟存时代,无论为士、为农、为工、为商,务求各精其业、各执一艺。”

  ——郑观应(清)《香山郑慎馀堂偫鹤老人嘱书》

  释文:然而,选择夫婿要先选择其品德与学识,不可以只贪图其钱财。当今所处的是物竞天存的时代,无论是古代“四民”中的大学士(即官员或读书人)、种田者、做工者、从商者,均应注重精通其所从事的行业和掌握一门技艺。

  “盖妇人子女本不在服装之可贵,而在人格之可贵;不在服装之竞争。果有人格,果有学问,虽珠玉锦绣在前,亦视之如敝屣,乌足以易己之志哉。”

  ——郑观应(清)《致内子叶夫人书并录妇女时报治家格言》

  释文:妇人、子女的可贵之处并不在服装,而是在于难能可贵的人格品行。如果有人格、有学问,即使珠宝玉石锦衣绸缎在面前,也会将它们看做是破鞋子,这就不容易改变自己的志向。

  德行为上 慈善为怀

  “积金玉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诗书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德以遗子孙”

  ——郑观应(清)《香山郑慎馀堂偫鹤老人嘱书》

  释文:积累财富留给子孙,子孙不一定能全部守住;积累知识留给子孙,子孙不一定能全部学好;不如积累善德留给子孙。

  “求福莫如积善,积善莫如救人。救人之切而要、广而普者,莫如赈饥。”

  ——郑观应(清)《香山郑慎馀堂偫鹤老人嘱书》

  释文:求福不如积善,积善不如救人。救人要救到要点上及能广泛施救,则不如赈济饥民。

  忠孝仁义 不畏强权

  “不贪富与贵,但愿救同胞。”

  ——郑观应(清)《乙酉还家书以自勉》

  释文:不贪图能够大富大贵,只希望能拯救同胞。

  “不耐饥寒非志士,能兼气节是全才。英雄自古多磨炼,勿谓艰难志遂灰。”

  ——郑观应(清)《训子》

  释文:不能忍耐饥饿寒冷者不是有志气的人,有志气和节操者是全面发展的人才。古往今来的英雄人物均历经磨炼,切勿因为艰难险阻而灰心丧志。

  “食人之禄,忠人之事。士农工商,均应如是。兴亡有责,况在国家。忠贞报国,振我中华。”

  ——郑观应(清)《招商局公学开学训词》

  释文:拿了朝廷的俸禄,就必须尽忠职守,做好自己的本职。干其他行业也必须这样做。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要对国家尽忠,报效祖国,振兴中华。

  勤俭朴素 吃苦耐劳

  “所望各子孙孝友立志须学前贤,俗云:好子不食爷田地。不可争论遗产,不可虚度光阴,不可浪费资财,必须勤俭,言行谦恭,读书毕业,当此竞争之世,不耐劳苦不能自立。”

  ——郑观应(清)《香山郑慎馀堂偫鹤老人嘱书》

  释文:希望各位对父母孝顺、对兄弟友爱的子孙后代立下向先贤学习的志向,俗话说:好子不食爷田地。不可以争论遗产,不能虚度光阴,不能浪费钱财,必须勤俭节约,谈吐举止谦虚恭敬,多读书并完成学业,在这个竞争激烈的世界,人不能吃苦耐劳则无法自立。

  “少年读书时,自问立志欲学何等人?如志在修、齐、治、平、扬名显亲,期学第一等人,务须勤俭坚忍、吃苦耐劳、百折不回,方能达其目的。”

  ——郑观应(清)《训子侄(立身处世)》

  释文:年少读书时,自问立志要学习哪一等人?如立志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扬名万里彰显宗亲,则期望要学第一等人,务必要勤俭坚韧忍耐、吃苦耐劳、百折不回,才能达到目的。

  “无论男女,除读书外,必日有手艺进款,勿使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奢侈无度。”

  ——郑观应(清)《致天津翼之五弟(谈儿女后辈应“自立”)书》

    释文:不管是男还是女,除了读书之外,每天必须做成手工艺品售卖获款。千万不能饱食终日,无上进心,挥霍奢侈无节制。

  喜读诗书 发奋上进

  “笃志力行,勤学好问,进德修业,事事有恒,庶老来无追悔之叹。”

  ——郑观应(清)《训子侄(勉学)书》

  释文:意志坚定并严格执行,勤奋学习,善于提问,提高道德修养,建功立业,做每件事都要有恒心,到年老时就没有后悔莫及的叹息了。

  “我愧不善理财,积蓄微薄,所望日后子孙勤奋勉为充闾跨灶,无论男女各精一艺,庶几家业日盛耳。”

  ——郑观应(清)《香山郑慎馀堂偫鹤老人嘱书》

  释文:我惭愧自己不善于理财,积蓄微薄,唯有寄望子孙能够勤劳奋发,有为长进,后人胜前人;凡我子孙不论男女,各人均应精进一门谋生技艺,家业或许可以日渐兴旺。

  “盖凡事先审问之、慎思之,然后笃行之,方无后悔。余生平恒恐因循玩愒、坐误失时,故凡应办公事必须逐日办清。”

  ——郑观应(清)《训次儿润潮(竞争需注意道德)书》

  释文:在做事前要先详细询问和慎密思考,然后要努力践行落实,才不会有后悔。我平生总是担心自已会贪图安逸,废时误事,所以必须当天办结应办的公事。

  “诫尔曹不可贪安逸,依赖父兄。盖嬉游耗时、奢靡害俗、晏安偷惰古人所诫……甚而中人之产、小康之家,亦须勤劳俭节……且飞禽走兽均能自食其力,又知卫生之理,不时以手足梭其毛羽,运其四肢,小如蜘蛛尚能结网,蜂能酿蜜,蚁能聚粮,人为万物之灵反不如物,能不愧乎?”

  ——郑观应(清)《香山郑慎馀堂偫鹤老人嘱书》

  释文:告诫你们不可以贪图安逸,依赖父兄。凡浪费光阴嬉戏玩耍,生活奢侈糜乱伤风败俗、贪图安乐等都是古人所要诫罚的行为……就算是中产与小康之家者也必须勤劳节俭……况且飞禽走兽均能够自食其力,细小的蜘蛛尚且能够结网,蜜蜂能够酿蜜,蚂蚁能够聚拢粮食,我们人类是所有动物中最富有灵性兼具主宰能力的,反而不及上述细小动物,岂能不惭愧?

  


相关信息

浏览次数:-
分享
扫码浏览